先进制造业强省看山东丨“向海争风”,山东海上风电迎来发展跃升期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先进制造业强省看山东丨“向海争风”,山东海上风电迎来发展跃升期

在山东黄渤海蓝色的海岸线上,巨大的风机缓缓转动着,跟随洋流的“脉搏”擦出电流火花,汇聚成网为山东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动能。

今年8月初,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情况——山东省规划海上风电,布局了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总规模3500万千瓦。截至8月,建成投产项目2个,并网发电60万千瓦,实现了山东海上风电“零突破”。

就在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近一个月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

一时潮起山东,这也吸引东方电气、海力风电、华润等众多企业落子黄渤海一畔,伴随着青岛、东营、威海等市加速延伸风电产业链,山东的新能源产业板块急速拓宽,在海上风电闯出“一片天”。

海上的新能源“潜力”

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十三五”以来最明显的发展标志事件,在其中,新能源产业引人关注,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验田,山东肩负着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动力源”可行方式的重任,大力发展类似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正是其中的关键。

那么,山东能源潜力又在哪里最为突出呢?相比陆上的空间,山东的海洋仍是一片“蓝海”。

山东依海而立,也必然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具体到新能源领域,作为东部沿海重要省份,山东海岸线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毗邻海域15.95万平方公里,这让山东的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有数据显示,山东省风能资源高达6700万千瓦,因此发展海上风电这种清洁能源,山东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而山东和风电的接触也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威海荣成就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陆上风电场,今天我们如果路过省内的济南等城市会发现,城市周边的大小山头上有不少的风力发电机。

相比陆上风电,山东海上风能储量比陆地大,风速高,静风期少,风电效率更高,是未来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大的潜在增长点之一。

当然,山东发展海上风电远不是禀赋好,市场需求也大——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对电的需求量很大,每年需要从外地送电,今年西电东输、水电大省四川省限电让不少人明白山东乃至全国亟需更多的给电来源。

对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而言,有潜力的、清洁的海上风电自然是优选项,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文俭表示,山东海风资源丰富,打造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有利于电力供应和市场做到融合,在“3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山东非常适合做出表率。

正是看到了这种潜力所在,早在新旧动能转换伊始,山东就制定发布了《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其中明确提出,“力争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有效促进我省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并在其中对海上风电做了规划,到2022年,全省风电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到2028年,全省风电产业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在风电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即前文提及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既有自然禀赋,又有发展规划,更在今年9月获得国家支持——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这让山东发展海上风电具备了多重利好,山东在海上风电产业领域已经具备了加速“奔跑”的“东风”。

破局海上风电产业“难题”

风从山东来,这也吸引了诸多风电上下游企业的落子卡位,这个企业名单里既有类似省内的国资大企山东能源集团,也有华能等国内行业巨头,更有一些抢抓山东海上风电机遇的装备制造企业、隐形冠军,它们的出现激活了山东海上风电“潜力”,诸多人因此对山东有了更多的期待。

只是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这些利好,山东加速“奔跑”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样还有很多。

海上风电产业远不只有用来转化势能的装备,这条产业链上游为铸件、主轴、轴承等零部件,中游为整机与相关塔架、海缆等设施,下游为海上风机的安装与运维。

尤其是海缆,它是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较为主要的区别所在,而恰巧国内海缆市场主要由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厂商掌控,这些厂商均不在山东境内,尽管这些都是国内企业并不会遇到“卡脖子”问题,但是作为大型项目的一环,其成本也会因当地的不具备而加大。

去年《问政山东》播出第119期问政省工信厅、省能源局时,山东在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方面能力有欠缺、在海上风电项目中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等问题让广大山东民众近距离了解了山东海上风电产业的现状。

山东的优势在上游的零部件例如发电机、叶片、塔筒等,以及下游的建设施工运维等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9月,107米长、46吨重,山东首套自产风电叶片在东营港装船出海。

已经做出的规划到了关键节点2022年,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山东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自不会坐等“万事俱备”。

山东尝试以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为契机,围绕风资源评估、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风电场设计建设施工控制运维等重点环节,吸引国际国内风电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落户,并鼓励省内已有配套企业融入产业链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独立创新、联合创新,促进风电装备采购生产本地化、高端化,推动风电产业集聚发展。

这种创新尝试,效果显著——在渤海之滨,广利港畔,占地逾8000亩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内,“大块头”项目汇聚,建设正酣,产业园集中布局了风电整机、塔筒、叶片、海缆,以及海上风电机组核心部件及关键材料制造等产业链项目,着力打造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千亿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风电母港,力争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而从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到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东营仅用了一年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山东能源集团“链主”带动作用,以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走“以资源带产业”的路子,以长期稳定的建设规模需求吸引装备产业落实,吸引规模较大、引领性强、成长性高的21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212亿元,基本构建起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目前,上海电气、中国海装、青岛天能、金雷股份、中复连众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塔筒,再到风电主机……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逐渐完整,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海上风电事业“乘风而起”。

东营是山东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代表,却不是孤例,位于半岛北端的蓬莱,处于山东省海上风电规划三大基地中心位置,抢抓“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设立黄渤海新区两大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实施深远海、海外市场“两海”战略,蓬莱风电母港园区目前正在建设大金重工风电叶片、上海电气风电主机、法液空烟台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产业体量迅速膨胀。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建成北方最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中心……创新走在前的山东,已渐渐破开了阻碍加速奔跑的壁垒。

调动释放全域动能

2021年是海上风电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最后一年,2022年,地方政府接力海上风电电价补贴政策,山东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省补政策,海上风电的崛起并不难预料。

当前碳中和发展趋势明确,海上风电逐步迎来平价时代,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山东自然需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借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

在找寻破解前文提及的难题时,诸多外部企业落户山东,这激起的不仅仅是山东海上风电产业的澎湃动能,也给山东企业进位赶超乃至后来居上创造了条件,也更进一步释放山东海上“潜能”,延长风电产业链条。

当下的山东,如果想在海上风电上有更大作为,需要调动释放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积极性。

位于德州市的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千禧之年,多年来,通过搭建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专注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全球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风电机舱罩和风电复合材料领域取得诸多成绩,如今已是国内领先的风电配套设备生产企业。

同样位于德州的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通裕重工”),2020年完成控股权变更,正式成为珠海港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踏上珠海港集团控股通裕重工快速发展的新起点,现已形成集大型铸锻坯料制备、铸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大型成套设备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可为能源电力(含风电、水电、火电、核电)等行业提供大型铸锻件及核心部件,是国内重要的MW级风力发电机主轴生产基地。

今年通裕重工圆满完成上海电气国内首批11MW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批量交付任务,为其开发制造的16MW海上风电铸件,以及进一步研发制造更大规格的风电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州也乘势,通过引进风电装备龙头制造企业落户和整合本土风电零部件企业,打造“德州造”的风电装备全链。

企业有为、各地市的因地制宜的发展探索伴随而至,这正是山东愿意看到的现象,这也能让前文提及的产值目标越走越近。

不止德州,经过多年的发展,滨州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依托国创风能、润龙风电、滨华氢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远景能源科技等知名企业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验检测、港口物流、人才培育、维修维护等一体的以风电、光伏等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并培育以惠民县和北海新区为主的风电(海上)产业,以沾化区和无棣县为主的光伏组件产业。

如今在滨州惠民县,依托原有风电产业基础,引入国内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惠民县着力打造大功率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已形成风力发电设备设计、铸造、加工、涂装、运输于一体的全链条风电产业集群。

让每一缕海风发好每一度电,破解了加速奔跑前进的阻碍,迎此企业、各地市多点突破的利好,串“链”成网将成为山东海上风电加速奔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在对比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时,山东仍面临着加速奔跑、不进则退的局面,例如广东省在发布的《关于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 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而在实际发展中,结合广东各地市发布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已超出广东全省规划目标。

以广东为例,这并不是意味着山东发展海上风电就会逊于广东等省份,而是当前山东手握诸多利好,又有国家政策支持,更初步调动了企业、政府、市场的多方协同发展,加上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慢一步可能对新能源产业布局都有影响,毕竟双碳目标的时间已越发临近,山东想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有所作为,实现“走在前、开新局”,仍需要时不我待的发展提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向海争风,发展海上风电,补齐短板、壮大产业能够让山东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潜力动能,而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在路上的山东也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定力大步往前。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