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始终秉承“红色引领、仁孝为脉”理念,坚持“爱党爱国家”的至高信念,牢记时代使命,聚力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和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水平,将企业自身建设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育
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联融,京博控股集团党委提出构建N1N共育共创命运共同体;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国内一流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通过N1N建设构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政、产、学、资”创新孵化共赢模式,练就黄蜂窝孵化能力。
在党建引领下,京博秉承“为客户生产满意商品,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的使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产业、资源,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形成了京博N1N产教融合模式(N1N的全称是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第一个N指成为N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第二个N指促进社会N个产业共融、共创、共享、共赢,中间的1指的是一个平台,也就是京博的产业平台)。
京博N1N产教融合模式向上联融N个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共建学训场景、共创学训课程、共育复合型人才”,多层次实施产教共育,全方位开展科研共创,多维度推动校企交流,宽领域激励创新研发,构筑起坚实人力智力支撑,促进社会N个产业共融、共创、共享、共赢。
在京博N1N建设过程中,京博控股集团党委坚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推动“产、教、学、习、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学校、企业、老师、员工、学生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自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运行以来,已建成15个专业大类190多个教学实训场景,吸引国内外100余所高校的7300多人参加学训。2021年京博控股集团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并成为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合作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双百计划”优秀案例单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张清杰对京博N1N模式评价道:“京博N1N模式开辟了先河,只要坚持做下去,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武汉理工大学要成为第一个‘N’中非常重要的学校之一,要把这件事放到学校的十年战略中去推进实施。”
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科技发展
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京博控股集团党委提出科技创新坚持“四个面向”,完善智慧化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内外部资源高效联融,形成高端人才培育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的集成与转化基地,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京博始终坚持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培养科研人才队伍,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资源整合、技术优化、产品升级,为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新动能。2000年,京博成立技术开发中心;2003年,京博获批首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京博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地;2011年建设成立京博研究院,并搭建起完善的研发体系。
在重视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京博依托京博研究院平台,积极联融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开展深化合作,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开发、突破、创新、转化。近年来,京博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济南等地部署建设13个科创中心,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现代研究院和技术中心,实现辐射全国的科研布局。目前,京博已与国内外68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合作300余项,已建立800余件的专利池和2800余个的商标库,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一个个“卡脖子”难题被攻克。京博控股集团子公司京博中聚,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生产丁基橡胶产品的企业,在轮胎领域与世界轮胎TOP60中的4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药用胶塞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并为国内外多家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京博另外一家子公司京博新能源,积极联融吉林大学科研力量,通过“发动机台架—整车转毂—行车试验”全方面的科学研究,历经数十种配方不断调整和数千公里的行车试验,最终研发而成的新品燃擎92号汽油综合节油率能达到3%—5%,可以使续航里程最多增加40公里,对应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降低30%—50%,助力低碳环保。
与此同时,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自有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表彰行业优秀人才,京博联合中国化学会设立“京博科技奖”,用于表彰全国范围内的行业佼佼者,3年来已累计发放奖金1140余万元。
党建强,则发展强。京博在健康快速发展中,越来越感受到,党建所凝聚起的强大正能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京博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领导下,聚焦“1121”战略,继续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打造百年昌盛的全球百强企业为目标,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真正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京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