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10月11日下午,著名画家、山东省古玩商会书画院院长、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省美协陶艺委委员、齐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济南市工商联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河和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社研究员、网络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济南市工商联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谈艺术,聊文化,漫步中华艺术空间,并在云间画室挥毫泼墨,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秋意如酒醉斯人,老舍讲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在此情景下三两知己相聚最为惬意。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在茶室以暖热香茗热情接待来访贵宾,共谈生活之趣事。

饮茶谈笑过后,众位来宾随梁洪文董事长参观中华艺术空间,品鉴其中之佳作,并给两位画家一一讲解众多佳作背后的故事,而两位画家则从自身艺术理解的角度去解读欣赏。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众人穿过中华艺术空间长廊,来到两网编辑部,工作人员向客人展示了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上发布的关于两位画家的作品与文章,其中既有旧时佳作,又有近期的创作展现。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随后,众人踱步至云间画室。入门便被墙上所挂的著名画家孙博文作品所吸引,因其用色夸张热烈、五彩斑斓而又沉稳悠闲,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语言和造型,当为美术史上的一例个案。此时,画案笔墨纸砚早已备好,等待两位画家落墨挥毫。

两位画家或许题材、技法等不同,但共性皆出自传统,在传统笔墨的学习和营造上下足了功夫,作品拙厚沉稳,格调高古。

王河院长创作取材广泛,手法多样,山水、花鸟、人物无不见长。观其绘画实践,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求意趣,师造化。作品意趣盎然,皆是生活写照。其山水重传统技法,又学而能变。其写意花鸟,简远雄秀,含蓄秀逸,古朴而不粗野,内涵丰富。更为突出的是,他的画构图多变,形式新颖,不为程式所囿,笔墨上并不特意突现某一家的特点,创作时挥洒自如,自由奔放。其对传统题材的深刻掌握还得益于自身对古玩收藏的涉猎,为其在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把握给予了莫大助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孤山溪涧映明月,月清光照石上松。秋夜寒山石静水,初月流水望青山。”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与今日王河院长创作的《赏松》恰如其分。数枝松枝如虬龙般从画纸一端腾飞而入,笔墨纵横,自由穿插,后用大笔散锋点缀松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一轮弯月悬挂于一角,霎时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幽静。最后于月下以小写意笔法画一高士与书童,于悠悠月下,或许在对月诗吟,又或静静赏松,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趣意。

王河《赏松》138cm×68cm 2022年10月

王河《赏松》138cm×68cm 2022年10月

传统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中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立海院长在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上勤勉不懈,尤其是北派豪迈奔放、雄浑苍茫的气势对其影响至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北方山水的特色和个性,更能展现大自然撼人心魂的感觉,更能表达自身的情感,能够淋漓挥洒,营造意境。”李立海静静地翻阅着清四王、明四家、元四家、南宋四家、五代北宋山水画集……,就如同自己的心灵渐渐走进了一条穿越美术史长河的时间隧道,思接千载,在传统的水墨审美规范中,注重理解、继承并突破、出新,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丰富表现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中国山水画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还有一点就是山水画与一个画家对自身所见、所闻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联,自古山水分南北两派,部分原因便源于此。谈及齐鲁大地的山川,必掠过不了泰山,故泰山在李立海院长笔下也为常见之题材,所以他今天便创作了一幅《泰岱云烟》,大气磅礴,端庄秀丽,云海中的泰山山势雄伟,苍松挺拔,姿态俊逸。给人一种大气幽寂、造境苍茫旷远、气韵生动、厚重华兹、雄秀兼收、形神具备之美感。

李立海《泰岱云烟》138cm×68cm 2022年10月

李立海《泰岱云烟》138cm×68cm 2022年10月

画毕,梁洪文董事长取出早已备好的专题册页,邀请两位画家留墨惠存。王河院长创作一幅《达摩面壁》,墨色相破、浓淡相宜、笔简意长。李立海院长取“马一角”笔意,一角山、一湖水、一渔翁,意境悠远,作《垂钓图》。

王河《达摩面壁》66cm×50cm 2022年10月

王河《达摩面壁》66cm×50cm 2022年10月

李立海《垂钓图》66cm×50cm 2022年10月

李立海《垂钓图》66cm×50cm 2022年10月

时已至晚,最后,众人携作品合影留念,将愉快的记忆定格,共同期待下次的雅聚。

从传统走向现代——著名画家王河、李立海走进文化视界

来源:文化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