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经济开发区逆势突破 省级园区考核中进步14位

福山经济开发区逆势突破 省级园区考核中进步14位

9月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福山区专场——奋进新时代,建设新福山。福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东霖,福山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波,福山区发改局局长马培文,福山区工信局局长李文涛,福山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新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福山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波介绍了福山经济开发区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新举措。

作为福山两大园区之一,相对而言,福山经济开发区底子较薄、基础较差,但底子薄就意味着后劲足,基层差就意味着潜力大,绝不妄自菲薄。

今年以来,福山经济开发区主动适应、科学应对区划调整、园区改革带来的新挑战,明确提出“在福山率先领跑、在烟台弯道超车、在山东赶超进位”三大攻坚目标,明确提出“招商为纲、项目为王”“企有所呼、我必有应”“唯旗是夺、事争一流”三大攻坚理念,坚持难中求进、负重奋进、创新快进,众志成城打了一场逆势突破的翻身仗。

在山东省级园区考核中进步14位,全市进步最大;在烟台市挂图作战平台上三明三强指标全部超额完成,所有指标全部蓝牌,累计蓝牌总量并列全市第一;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攻坚团队”荣誉称号。

围绕抓攻坚、求创新、谋突破,经过深入反复地调研分析、综合论证,福山区经济开发区认为:“疫情下的年份不同于常年,开发中的园区不同于城区,非常之时须非常之举,非常之地需非常之策,面对企业运营因疫情异常艰难、发展空间因指标异常紧缺的逆境困境,必须创造性地采取超常规的攻坚措施,突破瓶颈,化解制约,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逆境中拼出一片坦途”。

针对疫情瓶颈抓攻坚,将服务企业作为永恒主线,扎实有效地做好“抱团发展”工作。

把园区企业分类别、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起来,通过彼此的供需互助、抱团发展,帮需纾困企业渡过难关、新投产企业站稳脚跟,让新开工项目看到希望、新洽谈项目充满信心,以此吸引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带动园区产值、外贸、税收健康稳步增长。

上半年,福山经济开发区共举办园区“抱团发展”座谈会、观摩会、对接会7场,促成近50家企业合作,订单6000余万元,园区财税收入、外经外贸、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保持在20%左右。

针对土地瓶颈抓攻坚,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扎实有效地抓好盘活“三闲”工作。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为此福山经济开发区打破过去盯着有限土地指标抓招商的思维定式,注重向存量要增量,让老树发新芽,打好“零地招商”这张牌,成功引进项目15个,盘活闲置土地530亩,盘活闲置厂房9万平方米,土地闲置率下降70%,亩均税收翻了一番,相关经验在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推广。

把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作为园区绩效考核的重中之重,新引进投资80亿元的东峰新能源商用车、10亿元的海珐电气、10亿元的海尔海骊等大项目14个,总投资157亿元。

针对产业瓶颈抓攻坚,将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培育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拳头产业”。

按照烟台市委提出的“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园区”的思路,重点规划打造三大主导产业基地。

一是以30亿元的奥朗科技为龙头,以鲁台、昊珐、莱钢等6个过10亿元的大项目为骨干,打造投资规模近15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是以80亿元的东峰新能源整车为龙头,10亿元的移动充电装备以及现有的元禾、东恒、宏业等企业为骨干,打造投资规模近1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三是以山水水泥、中联建材为依托,积极抓好海尔海骊、中建海龙、长沙远大等项目的签约落地,打造投资规模近百亿元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

针对资金瓶颈抓攻坚,将优化环境作为基础保障,打造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的“投资宝地”。

针对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通过与央企合作,借助中交集团大手笔资金投入优势、高起点规划设计优势、高质量工程施工优势,不断提升园区的综合承载力。

(凤凰网山东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