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15年发展规划出炉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重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15年发展规划出炉

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

(2021—2035年)〉的通知》

起步区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图片

发展基础

战略区位条件优越。起步区横跨黄河两岸,居于战略要津,位于承东启西、衔南接北的枢纽位置,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西通郑洛西,处在黄河流域和京沪经济发展轴的交汇地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重要支点,是促进黄河流域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战略枢纽。

生态环境本底良好。起步区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降水丰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原生态资源丰富。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穿流而过,鹊山龙湖、太平等湿地、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禀赋独特,生态安全地位突出。黄河生态风貌带示范段初步形成景观效果,大寺河、青宁沟等河道综合整治初见成效,以绿色为本底的新城风貌初现。

新动能蓄势待发。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等中科系科研院所落地建设,济南黄河绿色研究院、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机构先后成立,拥有临空经济区、新材料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招商产业园、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中欧装备制造小镇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集聚。

交通设施持续升级。京沪、京台、青银3条高速公路贯通其中,京沪、济郑、济青、石济等4条高铁在周边交汇,4F级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加快扩建改造,通达渤海的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推进,“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贯通,航天大道穿黄隧道、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等跨黄河通道加快规划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资源加速集聚,水电气热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加速完善。市民中心、城市展厅正式启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基本具备使用条件,黄河体育中心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加快布局,成功引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初步形成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优质医疗资源快速导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建设加快推进。婚姻登记、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院等逐步到位。

战略定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基本要求,建设黄河下游标志性生态廊道,在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作出新示范;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探索节水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打造节水典范新城,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上作出新示范;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示范;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作出新示范,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当好引领。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充分发挥政策集成优势和先行先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效集聚高能级创新资源,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高起点布局产业生态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擎,为山东乃至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样板、提供借鉴。

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构筑多维立体、畅通高效的对外联通网络,打造国际通行规则先导区,加快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内涵,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强化与沿黄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战略,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起步区建设与发展,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城;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超前谋划智能基础设施,营造智慧未来生活场景,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智慧新城;塑造大美黄河风光、人文齐鲁风情、天下泉城风韵、艺术时尚风范的诗画园林特色风貌,打造儒风泉韵的诗意人居环境。

发展目标

按照“五年成形”目标,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总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

发展新动能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数字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显著加深,人才吸引力、竞争力、创新力大幅提升,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旧动能转换经验。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新城框架全面拉开。“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形成。跨黄河通道和城市交通路网便捷畅通,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各类服务设施持续升级,数字孪生城市底层架构基本搭建完成。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明显增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三五”末提高10%,小清河、徒骇河、大寺河等主要河流水质逐步达到Ⅳ类;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三五”末降低20%。

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综合保税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健全,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良性互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完善,内外兼顾、多向并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高水平满足,高品质、数字化、多样化、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按照“十年成势”目标,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率先成势。交通通达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枢纽功能;城市服务功能趋于完善,形成具有辐射周边区域能力的城市商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三五”末提高15%,各行业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建成全国节水典范城市引领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不断增强,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开放合作载体;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显著增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引擎功能有效显现。

按照“十五年成城”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活跃、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魅力宜居、共治共享的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塑成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驱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基本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成为全国重要自主创新策源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门户地位和作用全面凸显,成为承接南北、联动东西、协同沿黄、链接全球的重要战略支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全面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将起步区打造成为智慧、灵感、梦想的最佳实践地,更多新兴产业在这里跃变成长、发展壮大,建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生长的“热带雨林”;打造成为全球投资、贸易、创业的最优目的地,营商环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辐射全球的链接网络越织越密,建成全球高端要素的“配置中枢”;打造成为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美居住地,街区富有韵味,建筑可以阅读,景观独具风貌,处处充盈着生活的温度,建成幸福黄河的“最美家园”。

图片

图片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图片

按照绿色、高效、创新要求,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目标,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统一协调、便捷高效、安全坚固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统筹起步区公路、高铁、航空、水运、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济南国际机场、小清河港、高铁济南东客站和董家铁路货运枢纽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空协同,实施四港联运枢纽及快速通道工程,打造国家级“京沪走廊—黄河走廊”交汇的国际枢纽,构建通达、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

图片

高标准打造4F级机场,加密航线网络,积极开通直飞世界重点城市航线,增强国际航线通达性,加快构建“机场+高铁+地铁”联运系统,提升枢纽功能,与周边机场协同联动打造现代化机场群。规划建设便捷畅通的跨黄河通道,加快推进起步区范围内国省道调线改建,构建功能完备的骨干路网,加强城市快速路与周边高速公路、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形成“两岸通达、纵横交错、城乡一体”的路网结构。规划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城市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科学布局城市轨道交通框架网络,建设“轨道上的起步区”,推进“小街区、密路网”,提高支路网密度,做好公共交通衔接,大力发展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模式,提升公共交通分担比例,引领绿色低碳出行。突出静态交通规划建设,构建“有位、有度、有序、有法”的智能停车交通系统。加快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高标准建设济南港,配套建设作业设备自动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自动化码头”,打造河海联运的“黄金水道”。

图片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新黄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