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等地发现新型尼帕病毒,命名“琅琊”还是“狼牙”?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山东等地发现新型尼帕病毒,命名“琅琊”还是“狼牙”?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通讯文章,该文章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省新发现的一种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Langya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等。

鼩鼱可能是Langya病毒的天然宿主?

据该文章显示,Langya病毒其基因组结构与其他亨尼帕病毒相同,与在中国南方发现的墨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亨尼帕病毒属会感染人类并诱发致死性疾病,在蝙蝠、啮齿类动物和鼩鼱中也发现了其他相关的亨尼帕病毒。

该文章介绍,2018年4月到2021年8月,通过在山东、河南的三家医院进行积极监测,在急性发热和发病前一个月有动物接触史的患者中,共发现了35例Langya病毒感染者,其中26例感染者只检测到感染Langya病毒。

根据补充附录,其中14例来自山东青岛、12例来自河南信阳,除3名工作者和1名学生之外,其余22人均为农民。有关媒体致电相关医院,其中一家表示,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在25种野生小哺乳动物中,主要在鼩鼱体内检测到琅琊病毒(71/262 [27%]),这一发现提示鼩鼱可能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文章表示,虽然有报告表明尼帕病毒可发生人际传播,但未发现病例和Langya病毒单体型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明显聚集。不同患者之间无密切接触史和共同暴露史,提示人群感染可能为散发。对9例患者与15名密切接触家庭成员的追踪均未发现Langya病毒的密切接触传播。基于目前样本量太小,无法确定病毒的人际传播状况。

Langya病毒中文译名惹争议

媒体在报道和网络传播过程中,将Langya病毒的中文翻译为“琅琊”,有的则翻译为“狼牙”,中文译名的不同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声音认为,之所以翻译成“琅琊病毒”,怀疑病毒是在山东临沂发现,而临沂的古称是“琅琊”。但也有翻译为“狼牙病毒”,突出其传播特性。

相关话题#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登上热搜,网友对病毒被命名为“琅琊”感到不满,理由是用地名命名病毒不合适。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现在人们通常认为临沂的古称是“琅琊”。据《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介绍:最早以“琅琊”命名的行政地名,并不在今天的临沂地区,而是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县)境内的琅琊镇。

汉章帝时期,刘京为保全琅琊国,将国都莒县连同其他几个富庶之县让出,交换了东海郡的开阳县(今临沂市区)、临沂县(今沂南县),并以开阳为新国都,这是临沂正式成为“琅琊”开端。琅琊国在东汉末年被废除,在西晋时期重设,最后到宋武帝时彻底废除。“琅琊”之名一直沿用到隋唐,随后被沂州、临沂等名称取代。

8月10日,相关媒体致电临沂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在临沂境内发现LayV,也没有疑似感染者的病例报告。

对于此事,该文章作者表示,已注意相关译名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此时作者若回应,恐怕争议更大,因此也就没必要透露该病毒的最初中文拟名是什么。

Langya病毒如何译?

据查阅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并没有对这个病毒进行翻译。

据了解,2015年,世卫组织等机构提出了对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导原则,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命名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曾表示:“在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的名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在病毒命名上一般参考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内通用译名、国内通用名发布病毒分类名录,确定官方名称。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表示:“命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台风命名规则,由专业人士提出建议(实证+想象),由一个权威机构认可;一种是根据病毒发生的时间,空间复合组配,但地理位置近年来涉及疫源地歧视,应慎之又慎。

来源:山东头条news、健康时报、新华网、观察者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