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多项国家奖!这所新型大学,发展加速度!

斩获多项国家奖!这所新型大学,发展加速度!

从科教并重转向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2017年,山东省政府下发通知,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第一家科教融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应运而生。

破旧立新,整合后的齐工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拿下博士点、实现学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在整合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以傲人的姿态,闯出一条有示范意义的科教融合之路。

高校发展,势头强劲

济南,一个北方城市,却有着江南的情调,在一众北方城市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大明湖畔没有夏雨荷,却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风光。

作为省会城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仅鲜明地刻在城市发展的DNA里,也是济南高教发展的指南针。

图丨繁华济南

图丨繁华济南

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高校,因孵化出1000多个企业老总而名声在外。

山东省科学院是经济大省山东的“科技发动机”,其课题数量和科研能力居于国内地方科学院前列。

2017年,校院合并,正式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学校迈进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已发展为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力院校。

学校的学科实力和综合实力发展之迅猛有目共睹,在全球ESI学科排名中,学校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在推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中,齐鲁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翻开了高校办学历史的新篇章。

凭借强劲的办学实力,齐鲁工业大学强势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图丨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公布,齐鲁工业大学赫然在列

图丨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公布,齐鲁工业大学赫然在列

74年过去,这所实力强劲的工科强校,早已被齐鲁这片孕育中华文明的厚重土地,滋养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品格。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

科教融合,硕果累累

作为我国工科大学的一颗新星,齐鲁工大发展势头强劲。合并以来,省科学院的高端科研力量聚集效应凸显。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瞄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迫切需求,打破国际垄断,使浮标用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70%,最终斩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丨聚焦海洋监测关键技术,研制国家急需仪器的王军成院士。

图丨聚焦海洋监测关键技术,研制国家急需仪器的王军成院士。

来自学校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吉兴香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的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推动了造纸行业的绿色化生产,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行业的领军地位,斩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丨吉兴香教授(右三)带领团队,以齐鲁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捧回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丨吉兴香教授(右三)带领团队,以齐鲁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捧回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1 >2”展现出来的爆发力惊人,学校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拿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大平台。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拿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大平台。

连获国家科技奖,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超算中心等重量级平台,入选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学校和“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建设一流的道路上,走得步履铿锵。

人才培养,走在前列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依托着合并后拥有的130多个省部级、国家级平台和6亿元科研经费,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

目前,学校(科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外籍院士10人,72人次获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

一支力量雄厚、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然形成,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

图丨招贤纳士,鸾翔凤集。

图丨招贤纳士,鸾翔凤集。

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科专业设置上,改革大刀阔斧,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坚决“破旧”,改造了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印刷工程等20多个传统专业;聚焦“十强”产业大胆“立新”,增设机器人工程、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工科”专业10余个。

科教融合,学校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科与教”真正走到了一起:由“学院+研究所”组建的科教融合学院,实施“2+2”、“3+1”模式,即“前段在课堂学习理论+后段到研究所泡实验室做项目”;本科生甚至拥有自己的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

2018年,学校孵化的“痴油菌———地沟油制备高分子材料领导者”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赛道金奖。

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毕业典礼

图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毕业典礼

以“明德励志、崇实尚能”为校训的齐鲁工大,把培养能够引领、推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作为己任。

从这里走出的学者,有2021年增选工程院院士的王军成,他也是学校自主培养的第一位院士;有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的王连洲教授和岳远征教授,他们分别是学校硅酸盐专业的89级校友和材料学院78级校友……

图丨用浮标监测大海,人民日报点赞齐鲁工大王军成院士!

图丨用浮标监测大海,人民日报点赞齐鲁工大王军成院士!

办学74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无愧乎“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的美誉。

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陈万平,白手起家,把“凯恩”以超级电容器纸为代表的电解电容器纸占全球市场的40%以上,电解电容器纸产销量全球第一;

“碳化硅第一股”、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艳民,从灯泡厂工程师、挖掘机代理商,一路进阶创业成为“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跻身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市场的世界前三;

此外,还有原青啤集团董事长孙明波、获亚洲最具价值品牌扳倒井掌门人赵纪文、世界第一啤酒品牌百威英博亚太区掌门人程衍俊、世界第一黄原胶和谷氨酸制造商阜丰集团董事长李学纯、中国最大造纸企业晨鸣集团董事长陈洪国……

国无工不强,志以工业兴邦

无论是学界还是商界,从工大走出的一批批傲立时代浪潮之尖、能担重任的学子用成绩向世人证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办学精神。

图丨意气风发的齐鲁工业大学学子

图丨意气风发的齐鲁工业大学学子

2022年,齐鲁工业大学招生计划8000人,涵盖7个招生类型,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今年招生计划有几个主要变化:

一是招生计划增加,比2021年增加480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是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充分依托优势学科和平台,新上保密技术、保密管理、海洋信息工程三个专业,菏泽校区新增行政管理专业,新工科优势特色进一步彰显;

三是新增地方专项,涉及19个优势专业,招生计划共计180人,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积极报考。

让汗水助力梦想,金秋九月,齐鲁工业大学期待与你相见!

(图文来源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