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新交是故人——著名画家于泽海、李静走进文化视界

同道新交是故人——著名画家于泽海、李静走进文化视界

自动播放

文化视界网报道 6月29日下午,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滨州画院院长于泽海和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研究创作部主任李静走进文化视界。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烹茶设座,接待两位客人。于泽海院长从滨州赶来,相聚于济,于院长与李静虽不相熟,但同处地区画院系统,两人聊来倍感亲切。梁洪文董事长与于院长相识于多年前一次画瓷雅聚,于院长作画又快又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人畅聊过后,梁洪文董事长邀客参观“中华艺术空间”,共赏其中之佳作。无论是省内画界翘楚,还是省外名家,皆有陈列,冯大中的老虎、沈光伟的高山杜鹃、马国强的民族人物……两位画家观后皆赞叹不已。

随后,众人穿过走廊,移至两网编辑室,工作人员正在展示两位画家的文章佳作。于院长山水花鸟皆擅,所展示的既有写生小品,又有大型创作。李静最初受父亲著名画家李承志影响研习山水,后融入自己的心境,进行人物创作,种种原因得今日之果。

此时,云间画室笔墨纸砚皆已备好,等待两位画家展现自身笔墨之妙境,谈生活、话艺术,接受两网的专访。

国画中所谓的写意,即通过简练放纵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重情趣的表达。于泽海院长深知这一点,其常带学生外出写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对每一个题材、物象的创作进行了大量的积累,正是有物象、意境、笔墨的大量积淀,才能于尺寸间挥洒自如,胸中有丘壑。石涛讲搜尽奇峰打草稿,写生是创作的源泉,正是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让于院长对物象的把握更加深刻,无论大幅小品、花鸟鱼虫,貌似随意挥就,而又不失法度,处处见浓淡兼施之精,干湿互济之妙,疏密穿插之巧,真可谓满纸豪情,令人赞叹。

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这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紫藤的美态。没错,于院长将要创作一幅紫藤,紫藤的生长有其独特的方式,枝叶茂盛,美丽清香。只见于院长散笔重墨写藤条,势如盘龙,刚劲古朴。随后,调一淡紫,疏密结合,积点成面,几簇紫藤花便挂于藤干之上,趁势点缀翠叶,勾勒叶筋,一气呵成,整幅作品笔力遒劲奔放,酣畅淋漓,神形兼备。又于枝头画一八哥,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似有无尽生机。最后题款《紫气东来》,送上美好的祝愿。

于泽海《紫气东来》138cm×68cm 2022年6月

于泽海《紫气东来》138cm×68cm 2022年6月

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中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李静的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语言,又有现代的审美构思,给人呈现出一种安静之感。李静人物作品摒弃了照片、模特的束缚,所展现出来的人物都是自身想象出来的,源自内心真实的表达。以线为主体的各种不同墨与色的笔触,有机、和谐而有韵律感的组合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以此表现物象的某些形体与质感,意境与情趣。

松风传雅韵,听松,是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高士松风这一题材从古至今常出现在画家笔下,林下高卧,松下抚琴,煮茶论道。虽为常见题材,但李静创作的松风高士独具自己的韵味。画面当中一高士持一手卷,被其中内容深深吸引,画作?书法?或者是诗词歌赋?令观者展开无限想象。而身旁的书童早已被林中的景色物象所吸引,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若不是先生在此,怕是早已奔去捕鸟捉蝶了。就这样,在有限的空间中,抒发了无限的想象,这就是李静作品的独特魅力。

李静《松风》138cm×68cm 2022年6月

李静《松风》138cm×68cm 2022年6月

欣赏完两位画家四尺大作后,梁洪文董事长请两位画家留作于册页,于院长挥写一幅《野谷幽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是形神兼备,意境悠远,让人感觉酣畅大气,又意趣横生,妙不可言。李静虽精山水人物,但花鸟也毫不逊色,一幅《秋风惊绿》不久便跃然纸上,静蕴含蓄,潇洒遒劲。

于泽海《野谷幽香》66cm×50cm 2022年6月

于泽海《野谷幽香》66cm×50cm 2022年6月

李静《秋风惊绿》66cm×50cm 2022年6月

李静《秋风惊绿》66cm×50cm 2022年6月

何愁幻世知音少,同道新交是故人。最后,众人携佳作合影留念,共同期待下次的相聚。

来源:文化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