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历史研究 | 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图像与历史研究 | 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编者按

本栏目文章来自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美术批评方法与实践》结课作业和专业实践课成果,主要分为“沂蒙题材美术研究”、“艺考之路”、“山东美术史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图像与历史研究”、“艺术家个案研究”等多个专题系列。

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作者:梁薏童 指导教师:孙文韬

唐寅《西洲话旧图》轴,纸本,尺寸110.7cm*52.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系清宫内府旧藏,有乾隆、嘉庆、宣统玺印,收入《石渠宝岌》初编。

《西洲话旧图》似唐寅晚年的图、文、书并茂之作。上题有一首《五十自寿诗》,有唐寅款题云:“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慙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与西洲别几三十年,偶尔见过。因书鄙作并图请教,病中殊无佳兴。草草见意而已。友生唐寅。”下有南京解元、六如居士二印,前有吴趋一印,还有鉴藏宝玺、五玺全、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图1《西洲话旧图(局部)》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图1《西洲话旧图(局部)》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图2《西洲话旧图(局部)》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图2《西洲话旧图(局部)》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虽然明代的画家在画作上题诗题款已经成为常态,但唐寅和其他画家的最大不同是,他的题画诗已经不满足于补全画意、增加情趣这些基本功能,而是把他的个人遭遇与生命感悟都寄托在其中,这使得他绘画的感染力与深度都得以大大增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尼采的话说: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同样,唐寅的绘画也可以说是“以血为墨者”。这样的绘画作品是文徵明、董其昌等一生较为平坦舒适的画家所无法画出的。

唐寅在这幅画中更加强调前景和中景描绘,对于远景的景物,采用简略寥寥几笔的绘画方式。前景的岩石和树木对中景的房屋产生了掩映的遮盖关系,画面看起更加有层次、更有纵深感。多种皴法的交错使用,也使画面的观感更有节奏感且富有变化。

图3《西洲话旧图》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图3《西洲话旧图》唐寅 明代110.7cm*52.3cm

因为身体染恙而力不从心,这幅唐寅晚年的画作因为病症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是一幅极为工细的画作,但是在树干枝叶的过渡连接处,尤其是在长线条的把握上,有笔迹颤抖的迹象,整幅画的气象弥漫着一种“病容”,虽然气力稍弱,但依旧有一种非他人能企及的精神内涵和对于他独特人生经历的展现。

唐寅早中期山水画已具有南宋院体画的丘壑精神,笔法稍放,然树石笔调工丽,总体还是追求山水体量的模式,画风秀润而体格不高;往后对元人用笔的融入渐趋明显,画风变化明朗,显出华润典丽的格调。这幅画作为唐寅晚期的作品,从中能够看出唐寅晚年对于前人笔法的再次体会和结合自身特点的创新。画中远处山石的画法使用卷云皴,追溯李唐画风,颇有高古之意,前景山石的短披麻皴则更贴近于北宋时期院体画法,而沈周画风对他的影响,在这幅画中则融入于细微之处,并不像他早年时期的绘画那样有明显的展现。

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评唐寅的画时说:“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 近交沈周,可当半席。”从唐寅现存的画迹看,“远攻李唐”是其画的主心骨,“近交沈周”是其心性的蒙养。

唐寅并不是不能画沈周、文徵明一路的文人山水,相比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法,用院体画法配上独具内涵的题画诗,则更加显得古意盎然,不仅赋予了枯木、竹、石等文人画旧符号以新的象征意义,也使得诗中的意象更加生动可感。唐寅创造性地以两宋院体技法运文人丘壑,并加以纵逸风格,在精神上接续这一文人传统的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打破了行家与利家的界限,是对此类题材的拓展创新。苏轼曾评价文同说: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这完全适用于唐寅的作品。

一般认为,艺术创作风格和创作者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关联。唐寅狂放的性格和他温润的书风、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唐寅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在他身上既有豪侠放浪之风,也有渴望入仕,成就一番事业的追求,但是他本身对教条科举制度的厌恶和生活的打击,让他选择融入市井生活,重视个人生命在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

从这一幅《西洲话旧图》中,观者依旧可以体会到唐寅平静温润的风格,但是这一种风格的来源或许是他历经坎坷之后的平淡和晚年时期对人生回忆的总结和释然。唐寅的书法,劲利秀美,在用笔上是寓圆于方,这一点很类似文徵明,也可看出当时明代士人的审美取向。

透过这幅画可以看出,唐寅在创作时内心深处应该是平静的,他在艺术创作时的状态与他平时的狂放性格截然不同,唐寅的画作是他“心”有所“悟”而写出的自己的“性灵”,使之承载着对“画道”的深层思考并得以彰显;也许这是他在内心的不平与矛盾中对“独善”的向往,而“聊以自娱”的墨戏形式便成了他超然物外的凭寄。他通过艺术的方式,修炼自己,使自己的狂放之心归于平静。

唐寅在绘画上不仅以绘景的方式寄意,也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也使得他的绘画艺术在文人画的发展史上达到新的高度。

(特约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