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拥河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鄄城路径”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拥河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鄄城路径”

编者按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由东明县入鲁,在垦利区入海,惊涛澎湃着,掀起万丈狂澜,一幅宏伟的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缓缓铺展开来。为讲好山东黄河流域的发展故事,凝聚保护黄河的山东力量,凤凰网山东将挑选山东9市沿黄区县,集中报道沿黄区县在“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的探索,为山东走在前凝聚智慧,也为沿黄区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本期推出菏泽鄄城县篇。千年古县鄄城,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中焕发出新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是“鄄城努力”——把黄河滩区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力图把黄河滩区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先行区。不仅如此,鄄城还创新文化宣传方式寓法治于文化,因地制宜打造黄河法治文化广场……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拥河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鄄城路径”

齐鲁多奇迹,鄄城会有台。

几字型的黄河入鲁后,汹涌的河水速度慢慢降了下来,为流经区域带来丰沛的水土,深深影响着滩区人民的生活,也塑造了丰富内涵的文化重镇,菏泽市鄄城县正是其中之一。

鄄城是为数不多倚靠黄河的千年古县,县境内既有尧帝陵、舜耕历山遗址、雷泽湖、孙膑墓、陈王读书台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鄄南战役战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等革命遗址,还有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砖塑、商羊舞、鲁锦。

有此文化禀赋,鄄城人不断传承着黄河文化基因,让滩区民众过上好日子、创新文化宣传方式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书写了新时代黄河故事,鄄城也由此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拥河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鄄城路径”

创新宣传,法治课开到黄河滩

每到节假日,鄄城营坊险工周边的居民都不约而同来到新建的鄄城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或是拖家带口体验敲“警钟”,或是让习习黄河凉风吹散一身疲惫,如果沿着文化长廊走走,寓教于乐的中国法治发展历史几分钟就能了解清楚。

这是鄄城在黄河岸边建起的第一座以法治为主题的黄河文化广场。

谈及为何以法治为主题兴建文化广场时,建设亲历者鄄城黄河河务局营坊管理段副段长毛宁表示,这既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宣传法律知识的重要手段。

显然,相比以往的生物或技术手段,用法治文化广场来治润民心,助力民众树立起保护黄河的意识,这是维护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这种目的,为了更好地展示法治精神,鄄城打造该处广场以“黄河画鄄 法润九州”为主题,划分为从法如流、以宪为纲、法溶于水、水育华夏四个展区,共设立宣传板块9处,共计大小展板90余块,全面系统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黄河文化及人民治黄历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新时代治水思路等内容,并且与苏泗庄管理段内建设的“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互为补充,成为鄄城黄河文化带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如今,这里成为了我们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法治广场建成以后,我们除了通过所设立的展板来展示法律知识和黄河文化,我们还利用世界水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些法治专题宣传活动,我们还借助放置广场上的警钟,开展警钟长鸣体验活动,通过这种这些方式,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弘扬黄河法治精神”,毛宁提到,为了扩大宣传范围,营坊管理段还联合公安局、法院、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宣传法治教育、法治法律知识。

自动播放

法治课开到黄河滩并非只在鄄城营坊段,近日,鄄城县检察院青年党员在黄河滩区开展“大手拉小手 扮靓母亲河”主题党日活动,并为当地的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2021年以来,鄄城县检察院主动融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依法查办涉河非法采矿、非法狩猎、污染环境等犯罪活动,积极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与河务、环保等部门建立线索移送、联合巡河等工作机制,以“我管”促“都管”。

并且,鄄城县检察院创新打造了检护河苗工作室。

“检护河苗工作室,是我院为黄河滩区儿童健康成长打造的未检特色品牌”,该工作室负责人郭艳京介绍,工作室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教育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同时,探索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推进建立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

以让更多民众树立法治意识为手段,鄄城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无疑有了更多的“活水”,构建起“呵护”黄河的力量体系。

滩区迁建,六合社区展新颜

“小船儿,水里漂,使劲诶,吼;加力诶,吼”,鄄城县旧城镇地处鄄城北段,跨黄河与河南范县、濮阳毗邻。

相比其他地区,因为临近黄河,这里的滩区村民常备一条船,这可不是用来打渔的船,这是救命船,“每家每户都有这种小船,大水来了,锅碗啊,都可以不要,得先紧着大人、孩子”“墙倒屋塌,没有办法,只能坐在树杈上”“那时候收的粮食,一看洪水来了,赶快搬屋顶上去”……

“搬出滩区,新建家园”是旧城镇黄河滩区村庄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2017年山东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热火朝天的建设和满怀憧憬的搬迁来到鄄城县旧城镇。

只是如何迁建多个滩区村庄,又怎样让滩区民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成为迁建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六合社区王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郭志荣提到了一个迁建细节——最开始几个村并非是整合迁建到一起,而是经过土地调整,经几个村同意后才迁建到一起,现在提的六合社区也不是指六个村合并到一起,而是黄河滩区迁建村台安置区,涉及4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共2104户、6526人。

而当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照进现实,六合社区原村庄的村民也有“近乡情更怯”的想法——对工程质量表示担忧,六合社区居民王天江就直言不讳地说,“当时不放心,怕他糊弄建不好”。

对此,为了让滩区民众了解迁建、支持迁建、参与迁建,旧城镇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每个村选择一些党员和群众成立质量监督委员会,正是这种创新思路让旧城镇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020年9月四个村台的社区建设按时完成,2万余名滩区民众告别“冰窝子”,搬进新家园。作为见证并亲自参与推动这件惠民工程的旧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士武就表示,“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好标准,我们必须用这把尺子来衡量”。

在迁建规划伊始,鄄城县充分考虑到社区配套问题,建设小学、幼儿园、超市、酒店、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广场等公共设施。

同时,为了让滩区民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旧城镇走出了产业+创业车间的模式,由政府为每个村台建设创业车间,因地制宜对接、引进进驻企业。

六合社区管委会主任李守信表示,目前六合社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主要种植中药材、特色林果;社区上的两个创业车间引进了地毯和人发加工,带动了社区的村民就业;同时通过车间出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民正逐步实现安居梦、乐业梦,生活奔入小康。

自动播放

“搬迁前后的对比简直是天壤地别,特别老年人都说已经到了人间天堂——以前晚上哪里敢出门,现在有路灯,有广场,出门路也平,现在大家伙非常满意”,年近七旬的郭志荣感慨道,“村民一方面有土地租金收入,还能到创业车间或者种植园打工,每天的工资60元-100元不等,相当于能拿到两份工资,这比以前好了很多”。

时序更替,滩区梦圆,滩区人民的日子还在继续向好。

从2021年开始,旧城镇党委因地制宜打造六合社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强党建、兴产业、抓治理,努力实现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走访手札

行走在鄄城县黄河滩区,密布的植被阴凉和从黄河吹来的凉风让人心生惬意,想多停留驻足一会。

而吸引人一探究竟的是曾经倚黄生活的鄄城滩区民众开启了“幸福河”时代——滩区迁建四类工程全面完成,4.1万余名滩区群众搬进了新家园。不仅如此,鄄城创新文化宣传让保护黄河成了民众的“自我需求”,这份“自我”让黄河长治久安有了法治的“鄄城路径”。

乘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势,“让人民群众年年看到新变化、年年充满新期待”正在鄄城黄河滩区跃进现实,由此开启的鄄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令人期待……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黄河岸边崛起的牡丹区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