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糖——食物里的甜蜜杀手

添加糖——食物里的甜蜜杀手

原标题:添加糖——食物里的甜蜜杀手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 肖丹 医师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便是甜了。研究发现摄入甜品,会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信息的化学物质,它和人的情绪、感觉有关,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这就是人们进食甜品之后感觉开心和治愈的原因!你知道吗?在享受这份甜蜜与快乐之时,我们健康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添加糖的摄入应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那什么是添加糖?添加糖的危害有哪些?该如何减少糖的摄入?今天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萄糖浆等。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白砂糖、绵白糖、红糖、方糖等都属于蔗糖。但是天然食物如谷类、薯类、蔬菜、水果、奶类等,含有的糖不属于添加糖。它们虽然含有糖但是还提供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而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摄入过多添加糖,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还可能导致营养失衡。

1、添加糖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可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龋齿又称虫牙、蛀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龋齿发病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龋齿形成的过程大致为:糖类紧紧贴附于牙面,尤其是窝沟及牙齿重叠部位,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代谢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侵袭牙齿,使之脱矿,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如果说细菌是龋齿形成的罪魁祸首,那么糖尤其是添加糖便是最大的帮凶!

2、导致体重增加:正如开头所说,摄入糖类物质后,大量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乐。研究证明,多巴胺也和成瘾行为的形成相关,有科学家主张糖类是和酒精一样具有成瘾性的。我们的大脑为了维持吃糖后的这份快乐,便会刺激食欲中枢,摄入更多的含糖食品。过多的糖类摄入伴随的是大量的能量摄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肥胖。

3、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糖尿病虽然发病机制复杂,但是研究发现摄入添加糖过多确实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有研究发现每天多喝250ml含糖饮料,会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18%。添加糖糖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添加糖的摄入呢?

1、尽量少食用含有添加糖的食品,如甜点、巧克力、雪糕、饼干等,尤其是含糖饮料。目前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国标规定,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为含糖饮料;饮料市场上绝大部分饮料均为含糖饮料,多数含糖量在8%-11%,有些甚至高达13%以上。而奶茶含糖量更是在15%-25%。市面上一杯中杯奶茶大概500ml,含糖量在75-125g左右,远远超过推荐摄入量。

2、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在选购饮料时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食品。常见的白糖、红糖、砂糖、黑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果葡萄糖浆、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麦芽糖浆、枫树糖浆、蜂蜜都属于添加糖,经常被添加到饮料、糕点、饼干、糖果中,我们看配料表时要注意识别。

如下图所示,这是某可乐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在阅读食品标签前大家要知道,配料表通常是按照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排名越靠前,含量越高。该饮料配料表中果葡萄糖浆、白砂分别排第二位和第三位,可见含量不低。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ml含糖10.6g,那么这杯500ml的可乐含糖高达53g,相当于一大碗米饭的热量。快乐水不仅带来快乐,还带来健康隐患!

特别提醒,有些食品因宣称“不添加蔗糖”,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仔细一看配料表,的确不含蔗糖,可果糖、麦芽糖几个字却赫然排在配料表前几位。所以,大家不光要看商家宣传,更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3、日常烹饪中尽量不要加糖。很多人做菜为了上色或者增加风味会有添加白糖的习惯,而许多调味料中也是加了糖的,例如生抽、蚝油、鸡精等。长此以往,摄入的添加糖也不是小数目。

(通讯员:林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