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中心的落户,让身处鲁西的聊城站在了风口之上。
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承接了国家的一项重任。这对聊城而言,意味着什么?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户聊城既是实力使然,也是委以重任,这是聊城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前期努力,也是推进落实创新的一种可行之举。
早就在历史中证明自己的聊城,不乏加大对外开放的魄力,如今承载这份重任,聊城将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除了传统的日韩和“一带一路”国家,“聊城经验”又给山东各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哪些参考?让我们一起聊聊吧……
“聊天之城”?开放之城!
提到聊城,当地人有些开玩笑地说“聊天之城”,不明真相的“吃瓜”人还以为北方出了个休闲的“川府之国”。
聊城名字的由来当然和聊天没啥关系,和境内的古聊河有关。
实际上,聊城和古代相连,可不止城市名字——聊城现在的区划和明代的东昌府有大部分重合,今天聊城市的中心城区就有东昌府区,并且在2019年茌平撤县设区以前,东昌府区一直是聊城市唯一的中心城区。
尽管是开玩笑成分居多,但是当地人之所以能说出“聊天之城”更多也是出于让大家印象深刻。当地人对外来人态度上没有多少排斥心理,不仅如此这里待客礼数周到。
这有其渊源——聊城是山东的“西大门”,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这种地利、文化造福了聊城——自隋代开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从聊城腹地穿过,兴盛的漕运,为聊城带来400年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明清时期,聊城名重一时,“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临清钞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 鼎盛时期的税额占钞关总税额的四分之一。聊城的临清、阳谷等地成为南北客商必经之地,聊城著名的美食“魏氏熏鸡”即诞生于此时期,山陕会馆“述说着”清代聊城商业发达的景象。
时至今日,“两河”交汇滋润的聊城人,仍沿着开放的脚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如果留下观察的话,在省内各地尤其是跑货车较多的地方时常能看到“聊城牌”汽修站或保养站,究其原因,既有产业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更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因素。
1996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曾以“天下不敢小聊城”为题,报道了聊城当时的发展成就便是依靠京九铁路的交通优势而取得的。
当前,聊城境内已有邯济、京九2条铁路,成“十”字结构,济聊馆、青银、青兰、德上、高东、高邢、莘南等7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横跨东西的郑济高铁,纵贯南北的雄商高铁一旦完全贯通,聊城将成为华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乘着这些交通便利,诸多聊城人走出家门,登上大舞台,这里面既有国学泰斗季羡林,也有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孔繁森,许多外地人也借此来聊城寻求商机、共谋发展,聊城市是山东省少数民族散居杂居重点市之一,拥有超40个少数民族聚居。
开放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运河、黄河的滋润让聊城能够兼容并包,无论是历史中的闪耀还是当前的奋力走在前列,对外开放一直是聊城发展壮大的“支撑力”。
如今,落户国家级中心对聊城而言是委以重任,势必引领聊城进一步开放发展。
高等院所的“关键助攻”
4月28日,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在济南举行。
会上,聊城市与基里巴斯比休岛市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和意向书。
实际上过去一年,聊城与太平洋岛国早已开展密切的交流合作,并以多种方式“同频共振”。
例如2021年8月25日,省委外办举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中国山东省与所罗门群岛伊莎贝尔省视频会”,聊城市外办作为唯一地市外办受邀参加视频会;2021年11月12日,聊城市与汤加瓦瓦乌群岛正式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协议书》……
如果聊城对外工作只止步于此的话,并不比省内其他城市在对外交流中有什么独特之处,客观而言,无论是对外开放的文化基因和区位优势还是密切对外关系,聊城并不占优势。
现实中,聊城能走在前,域内的高等院所聊城大学送出“关键助攻”,尤其是学研领域,十年如一日。
今年1月15日,太平洋深处的汤加火山爆发,聊城大学的三名教师支援汤加的故事冲上了热搜,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也成了焦点。
事实上,聊城大学早在2012年即成立了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下简称“研究中心”),它是国内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彼时对于太平洋岛国的认知无论是对聊城这座城市还是国内的我们,均是陌生的。
为何会选择研究这个万里之外的区域呢?
“这些国家由于地小人稀,距离我国较远,又处于世界政治经济舞台边缘,在我国世界史研究中一直是个盲点”,作为该研究中心设立的推动者之一,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正表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任何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的作用都不可小觑。如果以此为世界史学科主攻方向,我们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打造一个优势学科。”
陈德正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领下,依托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不断充实的科研实力和老师、学生全员用力,成果渐显。
例如研究中心撰著出版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填补了被誉为“21世纪的《海国图志》”的系列丛书《列国志》旧版中太平洋岛国的空白。研究中心撰写提交的智库报告多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转,并获批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研究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超30人,超半数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并且多名成员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
正是基于聊城大学在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长期耕耘,目前聊城大学创造了国内最齐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数据库,国内有关太平洋岛国前沿文献和经典文献多出自该中心。
今年4月16日,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2021)》与《太平洋岛国研究》(第六辑),展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者的新研究成果。
正是借助聊城大学打通了“学研用”等环节,聊城和太平洋岛国“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为双方合作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双向奔赴”的“水上浪漫”
政府、高等院所的一道努力,相比以往单纯的政府发起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间,也让聊城和太平洋岛国两地携手同行有了更大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太平洋岛国和聊城一南一北,隔着千万里,但均和水相连。
太平洋岛国,“望文生义”,被太平洋包围着,是太平洋腹地的“珍珠”,海天一色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热带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聊城有“水城”之称,这在北方是极为少见的,域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环抱着独一无二的宋代古城,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都从聊城经过。
两地有些相似,彼此的接触又让两地紧密相连。
2018年汤加政府请求中国提供教育和农业技术援助,希望通过引进蔬菜种植技术改善本国民众健康状况,得益于聊城大学在研究太平洋岛国方面的成效和地位,教育援助队从聊城出发赶赴汤加,开展汉语教学、农学理论和农业技术实践教学等援助活动。
这才有前文汤加火山爆发,聊城大学的三名教师支援汤加、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在亚太国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聊城和聊城大学在涉太平洋岛国合作的意愿也越发强烈。
2014年到2020年,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联合聊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首创并举办了四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并依托中心建立了萨摩亚孔子学院。
借助聊城大学,两地交往从农业、教育领域出发,扩展到更宽领域。
例如2021年4月27日至29日,太平洋岛国贸易与投资专员署贸易专员莫纳·马托陪同汤加驻华大使陶阿伊卡·乌塔阿图来聊访问,对聊城市面粉加工、农机设备制造等企业进行考察。2021年9月28日,聊城市与基里巴斯比休岛市进行视频交流,双方就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友城结好等事项深入交换意见。
重磅的莫过于去年10月,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上宣布,成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中心落户聊城。
聚焦气候变化再次让两地紧密起来——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数据,瓦努阿图和其他太平洋岛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
瓦努阿图总理鲍勃·拉夫曼称气候变化是对他的国家的“生存威胁”,这个国家有大约30万人口,居住在由大约8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上。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方携手应对”,正如省长周乃翔在4月28日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高端对话会开幕式致辞中所述,“国家选择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设在山东,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谱写与太平洋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新篇章,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此前,“高标准建设‘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积极开展友城合作,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已写入今年的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站在新的合作平台上,从开展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到加强友好城市关系,再到聚焦地方民间交往,聊城与太平洋岛国将在更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抱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点燃“天下不敢小聊城”的豪情,乘此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契机,聊城这座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城市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