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属地显示,真的能够让网络风气“清朗”吗?

IP属地显示,真的能够让网络风气“清朗”吗?

4月28日,微博管理员发布IP属地功能升级公告,微博全量开放评论区IP属地功能并在用户个人主页展示IP属地,且此功能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实际上,除了新浪微博,据不完全统计,在4月份,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快手、知乎等平台也已发公告称,逐步开放“个人主页展示账号IP属地”功能。有些平台还会在部分评论或回答中显示用户IP属地小尾巴,用户自己无法主动开启或关闭该功能。

这意味着在各大平台上发言的ID,运营商地址在国内的能被定位到具体省份,国外的则显示国籍。给之前不少戴上假面具,躲在手机后头“满嘴跑火车”的人一次痛击。

就比如,在俄乌冲突开始时,互联网上就曾出现了不少自称身处事发地的网友,传播了大量非真实信息,许多热衷于讨论国际形势的“意见领袖”,实则也是披着国人外衣的外国IP。这些人试图煽动国内舆论,其居心之叵测令人不敢深思。

而从各大平台的公告来看,这次功能升级的指向性就是为了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

对于此事,有网友比较赞同,他们表示:“这会减少虚假和偏激的网络言论,能够净化网络空间”,也有网友表示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强制显示IP地址很有可能会暴露用户隐私,并且可能加剧微博上的地域歧视问题”。

当然,这些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宽泛的IP属地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甚至还要防止次生性问题。仅仅一个具体到省份的IP属地,并不能够像微博声称的那样“维护 健康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毕竟一个省有那么多人,即便公布IP属地,隐藏在人海中的“安全感”依然不会消失。

目前,中央网信办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性的网暴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等措施,进行反网暴的全链条治理,说明一些乱象已经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了。只是这种“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加码升级式管理,或许只能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不断循环。

技术手段只是措施之一,要想见效,还是要回归到人身上。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让每个互联网参与主体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多管齐下,网络风气才能真正“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