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正青春 创新向未来丨《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创新文化宣传,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党史书

奋斗正青春 创新向未来丨《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创新文化宣传,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党史书

开栏语

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生力军。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齐鲁青年致广大而尽精微,以创新追求突破,以笃行丰盈青春,立潮头、踏浪行,奏响了“十大创新”的出彩青春乐章。

恃创新而立、依创新而兴、靠创新而强。即日起,“青春山东”将开设“奋斗正青春 创新向未来”栏目,聚焦省委“十大创新”重点任务,宣传展示“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和“山东青年创新榜样”勇闯新路、勇挑重担的典型事迹,持续激发山东青年的创新智慧、创业激情和创优动力,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让我们走进荣获“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称号的团队——《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编辑部。

图片

1921年7月,嘉兴南湖的湖面上,一条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探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扬帆起航,自此,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然而,谁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如何带领中国人实现中国梦?这对未经历那段风雨飘摇时代的当下青少年而言,是个比较难懂的问题。况且,教科书上的“一板一眼”,无法让青少年对这份“筚路蓝缕”有清晰的感知。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的“横空出世”,既为建党百年敬献一份厚礼,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青少年党史普及读物的空缺,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青少年心中。

图片

党史专家搞起了“小儿科”

文化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只有从小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国史观,增强知党爱国的精神力量,提高思想“免疫力”,从心底里认识党、热爱党,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然而,与需要不相匹配的是,尽管目前市场上,宣传、介绍党史的书刊、影音资料众多,但适合青少年的极少。

实际上,这也是以党史专家邵维正为代表的《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编辑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邵维正是研究党史五十余载的专家。近20年来,邵维正一直在思考并实践党史的通俗化表达。在建党80周年时,邵维正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当时他和很多同志一起写了一本《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用100件大事、1000张图片,图文并茂地解说党的历史。这本书后来成为党史通俗化的一个标志。

图片

进入新时代以后,他开始思考:怎么能写一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党史,让青少年接受党的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这个想法酝酿了比较长的时间。直到2018年的一天,他接到了青岛出版社编辑刘克东的电话。

刘克东是在电视上认识的邵维正,那时邵维正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党史故事100讲》,他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让刘克东眼前一亮。

早在2017年,青岛出版社少儿出版分社就开始策划出版一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党史读物。刘克东联系邵维正时,邵维正手头也有几家出版社的邀约,思考再三,他答应了青岛出版社的约稿,“因为这与我多年的设想不谋而合”。

邵维正负责全书结构及统筹,具体创作则由他的几位高徒、来自国防大学和中央党校等机构的中青年党史专家完成,创作班底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保证了书稿的史实准确、观点正确。

图片

有的老同志看到后,问邵维正:“你这老头怎么搞起了‘小儿科’?”

邵维正笑言:“我在有限的精力里搞点‘小儿科’,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呀。”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青岛出版集团联合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推出的《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即是他们为党建“添力”的初心,“我们党史写给谁看?我觉得应该给广大的读者看,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不是给专家看,党史不能搞成一个空中楼阁”,邵维正曾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党史学习关系到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也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7年开始策划,在其后的近几年里,在他和编辑部同仁一道努力下,围绕“中华民族是怎样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这一主旨,梳理归纳了当代青少年最应掌握的60个问题,按党史发展脉络分成6卷,每卷既独立成书,连贯起来又构成一个整体,以问答形式系统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概貌。

一套“篇幅上的小书,立意上的大书”,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套优质的党史读物,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党史普及读物的空缺,更为在全社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创新故事以情感人的“匠心”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出版,创新了党史的故事化叙述和表现方式,贴近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接受能力,是党的理论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次探索与尝试

但在项目一开始,却困难重重。知道要贴近青少年,但是如何落实却是“拦路石”。

给孩子写党史,作者们也是头一遭。一开始,邵维正和团队想了一个比较大的方案,分4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人物、事件和专题,排下来是12卷。但篇幅太大,后来做了第二个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青少年在学习党史当中的难点、疑点,突出重点,设置了60个问题。每个问题独立成章,把这60个问题编成6本书,从第一本书《中国有了共产党》,到第六本《筑梦新时代》,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

图片

以问题为导向这个方向确定以后,编辑部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写好这本书?人们的认知,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往往从感性出发,所以先要以情感人,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尽量讲故事,6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包含一两个故事,而且都是以故事开篇,而不是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出发。中间又穿插了一些图片,文图并茂。每个问题后面都有‘名言金句’,学党史、讲智慧,实际上就是把每个问题再提升一下”,邵维正表示,“在编写过程当中,我们还找了几位青少年,让他们读我们的稿子,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样经过三年精益求精的努力,几易其稿,最后奉献给青少年这样一套党史丛书。”

与创新相辅相成的是在编制这套书体现的“匠心”精神。

党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题材,一方面它是一座巨大的富矿,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养料,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不同于一般题材的特殊性,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出版上都有一定的纪律和限制。所以,编辑团队需要抓好每个环节,把内容和质量放在第一位,高标准,严要求。

为保证史实准确无误,编辑部全员用力,对每一个知识点、书中的每一处引文出处都进行了认真核对。用力最深的是书稿文字方面的编校,包括字词、语句、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

为了使图注文字内容更加丰富,与内文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增强图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他们对图注文字再三斟酌,务求准确无误而又信息丰富。最后,每一册书稿都达十几个校次,责任编辑编校了五六遍,二审、每册的作者审读,最后团队又请党史读物出版方面的专家李忠东总编辑审校。

在做好纸书图书出版的基础上,项目团队联合营销中心同事在《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纸质图书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多元开发,形成了纸书、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多种产品形态。

新颖、鲜活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以及对每一个字段的“斟酌”,让《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爱

图片

“从书本上我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了解党的发展轨迹,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位读者就写下这样的话,“合上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战乱的岁月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深感自豪,当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口飘扬时,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红领巾跟党走,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讲好党史故事,能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的框架结构,为当代青少年奉献了一套将思想性、故事性和党史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读本。

该丛书先后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版权输出美国、尼泊尔等国家,并被翻译成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累计发行百余万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写给青少年的党史》通过广泛传播能够增强青少年心中知党爱国的精神力量,赓续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多世纪以来风雨征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