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期望”!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8次提及烟台

“点赞”“期望”!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8次提及烟台

23日上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回望了过去,展望了未来,并为新一年全省工作谋篇布局。

图片

回首2021年,报告这样点赞烟台:

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

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烟台;

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从增强创新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到实施动能转换、加快升级传统产业,从突出推进节能降碳、坚持绿色发展,到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创新突破,都留下实干拼搏的“烟台烙印”。

展望2022年,报告这样赋能烟台: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

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

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

从力保经济平稳增长到强化科技创新,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到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省政府对烟台提出更高要求、更大期望,赋予更大责任。

这是烟台的责任,更是烟台的机遇。

为烟台喝彩

2021年,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这关键一年,“烟台贡献”几何?

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工作报告对烟台给予了浓墨重彩的表述,这是对烟台一年工作的肯定。

过去一年,山东创新动力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报告指出,“3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VLP新冠疫苗中试进展顺利”。3个一类创新药中,有两个来自烟台。同样,VLP新冠疫苗也来自烟台。

“创新好药,烟台制造”,这样的城市荣光并非偶然。

生物医药是烟台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发了《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烟台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烟台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资本强强合作,形成一体化企业集群。目前,烟台市生物医药领域规上企业127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13家,上市公司5家,有6家进入全国医药领域百强。站在千亿级台阶上的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极”。

图片

近年来,工业设计正快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报告也指出,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

2021年10月22日,在第五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成为智能制造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这是烟台持续发力、厚积薄发的结果:从落地建设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到成功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等一批重大活动,从发起成立世界设计产业组织等一批重要机构,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等一批扶持政策,烟台将发展工业设计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的突破利器,工业设计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座世界级工业设计新地标、一块全球设计师心向往之的创新高地正在悄然崛起。

报告指出,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

图片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自2020年10月份开工后进入建设高峰期,截至2021年底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0多亿元,预计2022年将再投资500多亿元。

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城市,烟台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产业快速发展。报告指出,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烟台;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图片

烟台认真研究谋划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紧抓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机遇期,引进能源行业重要企业和专业机构,集中布局研发机构、高端装备产业、低碳服务业、核能综合利用项目,推动一批碳达峰碳中和标志性示范引领工程,努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级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850.8万千瓦、占比达45.5%,占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1/5;清洁能源年发电量288.8亿度,占比达37.4%;清洁能源年消费量280亿度,占比接近50%。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报告指出,济南惠企政策“一口办理”、烟台一体化信用监管等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烟台积极构建以“1+1+N”一体化信用监管平台为基础,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让监管服务更有温度。2021年1-11月,烟台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家,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达99.6万家。

为未来蓄势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内外压力交织下,省政府围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布局十个方面工作。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的烟台,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翻看报告,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直接、间接“点名”近20次,对烟台的期望之高、使命之重可见一斑。

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供需两端发力。山东省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其中,烟台的身影处处可见——

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1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东阿至阳谷、牟平至莱州等项目;

加快济南机场二期、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扩建、枣庄机场建设;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

加快推进烟台老岚、济南太平、青岛官路、临沂双堠等水库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既能扩大短期需求,又能增强长期动能。重点项目则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主引擎。烟台突出重大产业项目拉动、重大科创平台驱动、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重要载体引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以攻坚精神、攻坚姿态、攻坚节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快速落实。省政府在烟台布局的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必将有效扩大需求,助推山东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指出,支持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好东方航天港。

图片

实践反复证明,唯有创新,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烟台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制定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强科技攻关、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创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布局多层次、高能级创新载体,形成了“人才赋能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报告提出,做强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

图片

经过150年的发展,烟台苹果已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目前,烟台市苹果种植面积280万亩,产量550万吨,占全省六成左右。烟台把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掀起了新一轮苹果产业革命,全面赋能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成果。广袤果园里,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发展大势已然形成。

海洋是烟台发展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报告提出,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推进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高水平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海工装备制造业代表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烟台作为一个工业大市、海洋经济大市,拥有一流的海工企业、一流的海工产品、一流的研发队伍,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已积累了雄厚基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中,烟台必将大展身手,贡献更多国之重器、民之利器。

图片

报告还提出,推进烟台、临沂、德州、菏泽4个省级新区破题起势;加快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增强双招双引承载力。

2021年最后一天,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烟台,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烟台黄渤海新区起步区将围绕“一心两翼”的功能布局,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一批智能化园区,招引一批重点产业,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一批基础设施,设立一批引导基金,打造烟台未来经济新中心——一个横跨黄、渤两海,志在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海洋强省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呼之欲出。

图片

报告提出,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烟台力争到2023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8%左右,产业产值达800亿元;到“十四五”末,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300万千瓦,占比达55%左右,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

向全面起势转变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

报告建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尽管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但报告指出,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山东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九个方面比较优势十分突出: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这些优势就是山东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潜力所在。

就烟台而言,今年是重振重塑的攻坚之年。既要充分认识到今年稳定向好发展面临很大压力,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全市呈现出对外开放格局重构之势、利好政策叠加释放之势、主导产业茁壮成长之势、重大项目加速集聚之势、干部队伍思进思干之势。

全市上下要以敢打必胜之志、奋力冲刺之姿、只争朝夕之势,全力攻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实现烟台发展从全面蓄势向全面起势的转变。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奔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机遇已经开启,让我们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