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智慧社区”改造被叫停!人脸识别技术躺枪?

小区“智慧社区”改造被叫停!人脸识别技术躺枪?

业主为何对“智慧社区”say no?

在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下,“智慧社区”是近几年物业服务行业的热词,物业公司积极推进在管项目的智慧化改造也是行业的大趋势。然而,前些日子上海浦东新区的河滨城小区的业主们,却对小区物业的智慧社区改造“say no”

河滨城小区竣工已经近15年,小区内不少设施开始老化,因此,今年4月物业向业委会申请,对部分弱电设施做大整修,同时分阶段做小区的智慧化升级改造。然而,到11月施工完成验收时,不少业主才发现,所谓的“智慧社区”改造竟然只是安装了人脸识别方式的门禁系统,跟他们期待的大不一样。部分业主对新门禁需要采集个人隐私信息而小区物业并未提前说明情况持抵制态度,争议沸沸扬扬,最后业主们闹到了社区街道。

引进一套智能门禁弄得业主纷纷吐槽,甚至去管理处和街道办投诉,这让物业公司大跌眼镜,负责改造项目审批的业委会也很尴尬。他们的初衷本是希望跟上智慧社区的趋势,借助智能设备来提高小区的安保水平,提升业主居住体验,没想到现在属于业主们共有的钱花出去了,安装的设备用不上。

智慧社区安保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物业搞智慧社区改造,安装数字化设施会招致业主反对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对智慧社区并不了解,前期在小区做公示时以偏概全,让业主们将安装数字化设施理解成智慧社区改造,事实上两者并不等同,造成业主们的体验有落差。智慧社区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软硬件技术整合社区现有及相关的服务资源,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维度便捷服务的管理模式。物业公司单纯使用一些智能硬件,如车场道闸、门禁等,的确在某些服务场景能让住户体验到一些科技感,但并不能整体提升小区服务的服务质量,更解决不了物业服务的核心痛点,即物业公司逐年增加的开支成本与业主追求更好物业服务的矛盾,因此河滨城小区物此举称不上“智慧社区”改造。

小区新增智能硬件的使用和物业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匹配,并没有按照数字化安保的逻辑同时优化调整物业管理模式,导致物业公司使用了小区业主共有资金做改造却没有让业主感受到小区安保服务有所提升,所以引发业主反对。事实上,智慧社区的重点是平台化的智能物联和资源整合,真正的智慧社区应该覆盖物业管理前后端的各业务场景,梳理工作流程,打通信息流闭环,避免智能设备的数据孤岛割裂,不能实现物业服务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就不是真的智慧社区。物业公司能通过真正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挖掘出业务和财务数据背后的价值,找到物业服务中的问题或者突破口,从而给用户提供更精准、高效、优质、丰富的社区服务。

现在数字化时代,业主的防范意识很强了,特别是涉及人脸数据之类的隐私信息,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法令禁止过度收集人脸信息,防止信息滥用;而现在小区物业又大张旗鼓的宣传收集人脸信息,并且以人脸识别作为唯一的门禁识别方式,自然让业主反感,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出行管理体系至少应该提供2、3等多种验证方式供业主选择,并且辅以人工及时介入处理的辅助措施

田丁智慧社区数字化安保解决方案

田丁智慧社区数字化安保解决方案中的智慧出行模块产品,提供包括人脸识别、蓝牙、刷卡等多种识别方式供客户个性化选择。此外,田丁数字安保结合智慧监控产品的多种AI算法,能智能识别业主的标签,匹配人员的需求,及时联动田丁平台工单系统。田丁数字化安保一改过去小区不同品牌门禁和摄像头之间“各自为政”,数据无法汇总和打通的问题,让物业公司传统的人员盯屏监控方式升级为AI中控预警模式,提供便捷化的安保调度服务,提高员工工作效能,提升住户居住体验。

除了可实现单一项目的闭环管理,田丁甚至可以将主数据系统对接政府资料库,为物业提供基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安保联动管理新模式。比如当小区门禁系统识别有公安局黑名单人员,监控系统会跟踪并预警,物业安保人员会收到工单并根据系统的动态提示,第一时间前往抓住黑名单人员。

(△ 示意图来自物联网报告中心)

这套数字化安保解决方案是基于深圳保臻科技研发的田丁智慧社区平台而提供服务,除了包含上述的智慧通行(车行、人行、货行)外,还有智慧监控、智慧巡更/巡检、智慧能耗管理、智慧消防等服务场景功能模块。田丁智慧社区平台已经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的众多项目落地,打造了一批现代化、智能化的社区标杆典范。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