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笔的记忆

陈光:笔的记忆

回想这一生,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与自己关系最密切,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东西,应该是笔。

从六岁上学开始,一直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了,几乎每天用笔。读书识字、升学考试、就业求职、入党提干、调研记录、论文笔记、报告工作、通知批示,一天也离不开笔。这一生,到底用了多少支笔,用了多少种笔,写了多少字,涂抹了多少纸,很难弄清楚了。

世界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电脑时代,我也从十几年前开始学会了用键盘敲字。但依然喜欢用笔书写的手感,愿意听笔尖划在纸上的沙沙响声,愿闻别有一番风味的墨香,乐于在文字中天南地北、说古论今,漫游遐想。

漫漫人生之路,长随同行者是笔;风霜雨雪歌岁月,笔墨纸砚写春秋;这些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人生中用的第一支笔是石笔。1962年,我上一年级。母亲把一块石板、一盒石笔装进书包交给我,说入了学老师会发书,从今开始就是学生了,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我的石板长方形,木框嵌着一块黑石片,两角钱一块。石笔有巴掌长,比筷子细,蜡白色,三分钱一盒。我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漆黑的石片上抹得满是白石粉。石笔写字不清晰,得使劲摁着写才行,很容易断。有时候好不容易写完了作业,不小心就会被袖子抹掉,只能哭着重新写。石板石笔使我成了班上的好学生,我对它们很爱惜。写完字把石笔装进盒子,以免弄断。

石板石笔是中国的发明,最大好处是环保健康,可以重复使用,写满了,吐上点唾沫,用衣服袖子一擦就焕然一新。我不知道有没有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学二年级开始用铅笔。按照老师要求买了铅笔和本子,我开始在纸上写字。为了把字写得清楚清秀,要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还得经常把笔尖放到舌尖上沾上点口水。

铅笔头只要手指还能捏得住,就舍不得扔。写错了字用橡皮擦去,绝对舍不得从本本上撕下一张纸。有一种带橡皮头的铅笔,价钱很贵,母亲给我买过两支,我只在考试时用它答卷。

后来母亲给我买了一个铅笔刀,用它把铅笔屑削下来,螺旋状如花朵一样漂亮,把它们积攒起来,用浆糊粘在用过的本子上,粘成各种图案,空闲的时候一页页翻给同学们看,很有美感。

人类使用铅笔历史悠久。1662年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把硫磺、粘土、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镶进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铅笔铅芯的软硬度,一般用“H”表示硬质铅笔,“B”表示软质铅笔,“HB”表示软硬适中。

铅笔真正有用的不是外表漂亮的笔杆,而是里面的铅芯。有时我们不得用铅笔刀削一削它,这样虽然会使铅笔经受痛苦,但削过之后它会变得更加尖利,写出的字更清晰更漂亮。它允许我们使用橡皮擦掉重写,改正错误,这是很优秀的品质。

后来我发现,国家和省上开大会,都是发特制的铅笔,大领导记录和批示也大多用铅笔。我想原因可能与铅笔的特点有关。我多次参加此类会议,收集了诸如“人民大会堂”“人代会”“党代会”等各种很有纪念意义的铅笔,至今还在使用。

小学三年级开了写字课,用毛笔在大楷本上写大字。我很喜欢上这课,带着毛笔和墨汁,像上私塾一样,铺好宣纸,悬着腕子,战战兢兢地一笔一划学写毛笔字。两个人一张书桌,摆两方砚台、两本大楷本,狭窄拥挤,有同学不是洒了墨就是掉了笔,弄得桌面上、笔杆上都是墨渍,每次下课手上脸上衣服上都会沾上墨汁。好在一个星期只有两节课,也只学了两年,文革来了,就不学了。

毛笔是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最有名的毛笔是浙江省湖州市生产的“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不知现在的小学生还有没有这样的课。

从五年级开始,老师指定用钢笔写字。那时买一只钢笔得好几块钱,我买不起。便花两毛钱买了一只“蘸笔”,就是在一根木杆儿顶上镶着一个金属笔尖,蘸着墨水写字。花二分钱买一个墨片,放在小瓶中,倒上清水,墨片化开后就变成了蓝色的墨水。用蘸笔写字除了有点麻烦,写出来的字并不比钢笔差多少。

钢笔是西方人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发明于19世纪初,由美国人华特曼设计。笔头由金属制成,在笔帽口处或笔尖表面,标有商标牌号和型号,书写起来圆滑而有弹性,实用、美观、书写流畅、线条清秀。钢笔是笔家族中的佼佼者,为其它笔种所不及。拥有一只好钢笔,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女青年穿一身学生蓝或者军绿色制服,胸前插一支钢笔,很时髦。男女青年谈恋爱,也常送一支钢笔定情。那时国内最好的钢笔是金星牌、英雄牌铱金笔,七八块钱一支。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一只像样的钢笔。

参加工作第一年,每月工资20元钱。我花五块钱买了一支“佛子岭牌”钢笔,咖啡色笔杆,电镀笔帽,非常好用。我很珍惜,一用就是五年。后来笔尖磨损厉害,实在不能用了,又去买了一支同品牌的金笔。我一直认为,笔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不必求其多精贵,只要求其最适用。

但是,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我也期盼自己有朝一日拥有一支名笔。1980年,我在省城进修学习,周末去逛商场,看到一款美国产的“派克”钢笔,每支32元,这是“派克”家族中最低档的一款产品。我从电影和报刊杂志中知道这是一支名笔,我很羡慕,在柜台前徘徊了半个小时,摸摸自己的钱包,最终没舍得买。回去后念念不忘,昼思夜想。一周后终于下定决心,去买了回来。为此,我有一个月基本没怎么吃菜。

后来也用过圆珠笔。这笔有个缺点,就是初用时不够滑,渐渐变得顺手时,又有漏油的毛病,把纸张弄脏,而且很快把油墨用完。所以,我只在需要用复写纸复写材料时使用。

我觉得圆珠笔就像人生,年轻时经验不足,敢打敢冲,有棱有角,做事总不顺;渐渐事业上了轨道,又不知保养身体而经常透支;等到悟出人生的真谛,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辈子因为工作需要还用过很多笔,办黑板报用过粉笔,刻钢板用过铁笔,学美术用过美工笔,帮人画像用过炭笔,但都没有什么成就。

进入新世纪,笔的家族一下子兴旺起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如签字笔、中性笔、彩色水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精致、灵巧、美观、实用,名目繁多,日新月异,广泛被人们选用。

我依然喜欢用钢笔,也逐渐习惯了用中性笔,二者各有所长。钢笔能给的棱角力度中性笔给不了,中性笔能给的光滑流畅钢笔则无法满足。我习惯在练字时用钢笔,它富有弹性,经久耐用,能真正体现汉字的“骨气”;而平时摘抄记录时又喜欢用中性笔,因为它用起来便捷随意。

做人也一样,有时候得像钢笔一样有“刚性”,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原则;有时候又得如同中性笔一样,谦和随性。无论用哪一支笔,都要用心去写好自己的人生,笔能到达的地方,都是梦想展翅的远方!

电脑时代,用手写字的机会已经屈指可数。但我一直坚持用笔记录,多年来都会随身带着一个本子一支笔,偶尔想到什么看见什么,立即掏出来记下。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脑记忆有时候最不靠谱,而笔尖记下的回忆才不容质疑。记忆会模糊褪色,而记录会泛黄却不会消失。菏泽工作11年,我记了32本工作笔记。离开的时候,我打包留给了市档案馆。

我羡慕写一笔好字的人,觉得那是用情感在纸上画出的最美的图画,只是有这种本事的人现在不多了。每个人的笔迹其实都暗藏玄机,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说:“笔迹学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

人生如笔,绘出的是画,写出的是诗,唱出的是歌,说出的是故事。是悲是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星星点点的记忆,已经被载入历史。

笔如人生,字需要一笔一划地写,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字体工整,是通过努力和时间的积累,人生成功,要靠不懈努力和高情商的为人处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从从容容、认认真真书写。在火热的生活之中用洒脱的行书写尽你的拼搏,在冰冷淡凉的世界面前用沉稳的正楷挥写你的执着。

朋友,别总是在电脑上敲打文字了,拿起笔和纸,偶尔写一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2021年12月16日于泉城)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