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倚黄“弄潮儿”,利津擘画出彩画卷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倚黄“弄潮儿”,利津擘画出彩画卷

编者按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由东明县入鲁,在垦利区入海,惊涛澎湃着,掀起万丈狂澜,一幅宏伟的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缓缓铺展开来。为讲好山东黄河流域的发展故事,凝聚保护黄河山东力量,凤凰网山东将挑选山东9市沿黄区县,集中报道沿黄区县在“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的探索,为山东走在前凝聚智慧,也为沿黄区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本期推出东营利津县篇。黄河是大自然对利津得天独厚的馈赠,这一世界级的瑰宝催生着利津焕发出勃勃生机——黄河口的滩羊住上了“小别墅”,600年的“老街长巷”杨琴声悠扬,东津渡里传来幸福声……以品质为引,在黄河生态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出探索,利津县“弄潮儿”立出彩潮头上……

岁月磨洗着黄河,这条母亲河见证着沿线诸多县域的兴盛与荣衰,她像是一个吟游诗人,从巴颜喀拉山传唱到渤海湾。

在下游篇章,利津是独特的,因利津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凤凰,被称为“凤凰城”。历史上,黄河先后形成六条入海流路,其中两条从利津入海,现在黄河流经县域74公里之多。

黄河,是大自然对利津得天独厚的馈赠,利津县的诸多地名、故事因黄河而生,而今利津县城倚河而建,不负“凤凰城”的美名,在生态、生活、产业等领域相继发起品质建设,利津也因此越发出彩……

黄河岸上的“老街长巷”

“观罢了纱灯我就观古画啊,东梁上挂古画爱坏佳人啊啦……”,在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村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村头的二层戏台,在婉转悠扬的杨琴伴奏下,曲艺人正在表演。

琴声悠扬,伴随着旋律飘扬在村内古香古色的十里“老街长巷”,当地人开玩笑说,“连狗叫声都带着杨琴味”,移步换景,视觉与听觉都能得到抚慰——琴声伴奏,墙上的壁画,民居内的老物件,旧时的纺纱、织布和宴席,都“动”了起来,令人目不暇接。

济水天左来,铸就了600余年山东八大盐场之首永阜大盐场的辉煌,成就了此处曾经富甲一方的历史传说。黄河门前过,孕育出万亩盐滩化良田的巨变,谱写出这方人民不屈不挠的光辉画卷——黄河水患频发,许多村庄周复变迁,唯有南岭子至北岭子这片高地未曾中断,形成蜿蜒十里“长巷”的老街得以延续。

南岭豆腐、北岭丸子、南岭酱醋远近闻名,炒蟹豆等工艺传统,老杨琴、样板戏、黄河号子演绎独特。

时过境迁,老传统、老手艺已成为历史,大批的非遗文化面临失传。

黄河的生态保护,不是只有水土、植被等层面的保护,文化非遗等同样需要呵护,甚至历经岁月洗礼,非遗等文化遗产一旦丢失再也难以挽回。

“保护老街、传承文化”,在这样的基调下,利津县组织专业人员多次深入老街调研,为先期抢救性保护做好基础,并决定投资5600万元实施南岭村至北岭村全长5公里“老街长巷暨非遗文化街”建设项目。

2020年5月实施一期工程以来,建设了大门楼、老戏台、非遗展馆、手工作坊、老厨屋、非遗文化创作展示区、传统文化体验区等,落户“老杨琴”“黄河号子”“南岭豆腐”“北岭丸子”“手工制作”及“传统小吃”等非遗项目20余项。

“‘老街长巷’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运作模式,沿老街集中建设非遗戏曲演绎、非遗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展演、乡土风情展示等项目,打造集休闲、游览、体验、购物为一体的乡土民情旅游目的地”,利津县盐窝镇宣传委员张培锋表示,老街长巷目前已接纳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了沿黄9个村居环境的整体提升,逐步沉淀老街文化底蕴、打造老街文化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盐窝样板。

曾经,这里往来客商众多,如今这里仍旧熙熙攘攘。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村民吃上“旅游饭”,老手艺人守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黄河流经利津74公里,利津是黄河口地区成陆时间最早的县区,素有“铁门雄关、东津古渡、凤凰名城”的美誉,黄河文化、盐文化、红色文化是利津县发展沿黄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以老街长巷为点,黄河河岸为线,串联起沿黄文化打造的多处乡村游景点,如今利津已成为周边热门文旅目的地——欣赏沿黄自然风光、体验传统民俗节目、品味黄河口特色美食、“打卡”红色纪念地……在造福人们的同时,也保护了黄河的文化生态。

“羊项目”的产业“羊房”

黄河,是大自然对利津得天独厚的馈赠,这一世界级的瑰宝,催生着利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倚黄“弄潮儿”,利津擘画出彩画卷

一排排高标准的羊舍整齐排列,蓝色彩钢棚顶在阳光下闪着亮色,羊舍前后有标准的绿百草地,便于净化空气,空闲地则被打造成绿色景观,不远处,滔滔黄河水引入园区沉淀后,由专用管道运输至每个养殖大棚内——这就是黄河口滩羊的“生活”场景。

可能在很多人观念里,养羊是一项低端产业,不需要多大技术投入。

地处黄河滩区的利津县盐窝镇,已有20多年的肉羊养殖历史,自发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全镇肉羊存栏量达70万只,年出栏量突破200万只,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经营的群众达到1.8万人,产值达25亿元,是“中国肉羊育肥基地”“山东肉羊产业第一大镇”。

但是,如果想抵御风险,扩大规模促增收,这就需要产业的现代化。“之前本地饲养管理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弱,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明显”,作为黄河口滩羊走向现代化的亲历者,盐窝镇畜牧办主任吴星华表示,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未来发展,传统老路已不适合,产业现代化成为“必选项”。

自2018年以来,利津县盐窝镇党委紧抓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机遇,借助上级政策,突出党建统领,立足肉羊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通过推进肉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重头戏”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总投资28.6亿元,规划面积1万亩,按照“一带两心五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创新“政府+养殖户+公司”运营模式,高标准建设5G智慧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标准化肉羊养殖可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建管共赢。吴星华表示,“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发展成以肉羊全产业链为依托的综合性产业园,包括肉羊繁育、肉羊育肥、肉羊屠宰和深加工、有机肥制造、饲料生产、皮革制造等”。

自动播放

如今,当我们走进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鳞次栉比的“羊房”藏着黄河口滩羊的致富经。

目前,园区内一期羊舍已经完工,二期正在紧张施工中,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肉羊存栏量40万只,年出栏量100万只以上。

以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为代表,利津县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以畜产品深加工带动二产增值,以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增强三产服务功能,以有机肥生产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实现“饲料加工——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屠宰深加工——冷链配送——有机肥生产——粮食蔬菜生产”全产业对接,初步实现肉羊养殖的现代化。

产业现代化带动了当地人致富增收。盐窝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园区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以上;引入母羊繁育等50余家企业商户入驻,年产值40亿元,实现利益共享;实施棚改征迁,整合老旧园区,腾空土地2250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城镇搬迁定居,实现两区共建。

在产业现代化加速的趋势下,以一流的质量、精湛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为竞争实力,已是羊产业之间的新潮流和新趋势,“黄河口滩羊”用行动证明,养羊是技术活,也是发展新趋向,它的招牌也越擦越亮。

“桃花源”立东津渡上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与黄河相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已是发展共识,诸多区县也摸索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实践路径,这为沿黄区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做了重要参考。

这也是利津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利津县立足全县产业基础和特色,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统筹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向高端产业发力、向产业高端进军,延伸生成新材料、新医药、智慧物流、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在其中,秉承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建设理念,利津县以黄河大坝为轴,以东津渡古文化为底蕴,倾力打造沿黄文旅走廊,全面叫响“天下黄河·东津渡”文化品牌。

东津渡是利津八大景观之首,因位于黄河最东方的渡口而得名,在铁路未兴之前,人们从京津南下,过沧州迤逦而来,从东津渡过河,直达潍坊及胶东半岛。

然而东津渡所在的利津街道夹河片区资源禀赋优越但发展非常落后,属于典型的“守着金山要饭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

利津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期盼,依托黄河资源、区位优势、城郊便利,坚持规划引领、无中生有,建设占地12.75平方公里的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打造康养文旅新高地。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倚黄“弄潮儿”,利津擘画出彩画卷

借助度假区如今这里再次变成利津的“桃花村”——“融合黄河文化,我们将保留利津古八景中的东津晓渡和明楼月色,增添八大景观,形成新的十大景观。”利津东津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蕾说,度假区以湿地休闲旅游为基础、康养幼教为特色、黄河文化为品牌,致力于打造“黄河入海第一渡、心灵度假第一乡、齐鲁休教第一区”。

度假区还未建设完工,就吸引诸多人的注意,不仅仅有意愿来这“尝鲜”的游客,还有诸多企业。

目前,已有科技、医疗、金融、文化等领域106家企业完成登记注册,意向咨询的企业还有很多,在诸多企业看来,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成为周边体验观光、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仅仅是项目要素齐备——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规划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以太极为引,以黄河大堤作为主要生态和浏览廊道,形成一廊两带、两心多点的布局,并划分儿童教育培训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旅居康养社区、黄河文化体验区和湿地生态休闲区等5大功能区块、16功能组团和46个子项目。

最关键的是便民惠企。东营利津街道招商办主任崔炳鑫表示,“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在省内首推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开发的村庄改造提升模式,有三个特色——第一,坚持生态优先,高标准规划建设。第二,坚持最大程度保护村民权益。第三,多渠道增加村民、村集体收入,‘一地生七金’”。

自动播放

同时,度假区项目初步实现了“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等功能,借鉴西溪湿地高端生态办公模式,在张家夹河村打造东津渡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企业前来办公,村民能够通过出租房屋获取收入,基层政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企业驻地办公还能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效应,活跃度假区市场,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让村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过上好日子,让片区坐拥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不断增长的观光体验人数、企业入驻数量也正说明发展向好。

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的建设影响不只是这一片沿黄区域,也是利津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利津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把生态理念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持续提升县域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生活品质、生态品质,让发展更出彩,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行走在利津这座倚河发展的县城,整齐干净的校园,疾驰有序的汽车,拔地而起的新民居,这在大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场景在利津也能见到,这也恰能说明这座地广人稀的沿黄县域勃勃朝气。黄河口滩羊、“老街长巷”、东津渡等诸多实绩显现,沿黄出彩的利津画卷正徐徐展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出现了更多的利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