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沿黄“幸福湖”的东平示范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沿黄“幸福湖”的东平示范

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沿黄“幸福湖”的东平示范


编者按

山东区县中藏着高质量发展的秘密,也藏着万千感人至深的发展故事。为进一步讲好山东故事,宣传山东县域高质量发展,凤凰网山东将挑选部分区县(市、功能区等),集中报道新时期发展风貌,同时探讨各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智慧”,为“十四五”新开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本期推出山东沿黄区县观察第二篇,泰安东平县。万里黄河从鲁入海,在东平和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作为黄河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重要枢纽,东平县的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东平湖说开来……

划着小船,开阔水泊两岸,嬉戏的青头潜鸭,俯冲的三色喜鹊,与金黄色的芦苇相映成趣;白色的水波浪花勾连起朵朵涟漪,摇桨声和着夕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幅东平湖壮怀之景。

泰安东平县是黄河入鲁安澜的关键枢纽,境内的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重要枢纽,也是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

时光流转,过往的发展路子已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东平县发起东平湖“保卫战”,并以“幸福湖”检验质量成色,入东平湖,出黄河滩,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生态保护,东平的关键一役

西依黄河,东望泰山,南邻孔孟故里,北近省城济南,身处鲁西南的东平县,坐拥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交融,因《尚书·禹贡》“大野即潴,东原厎平”得名,更因其八百里水泊东平湖而闻名。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208平方公里,作为黄河中下游唯一重要的蓄滞洪水库,东平湖的安澜能够确保黄河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前文描述的东平湖当下美景在几年前还是另外一幅情景——乱圈乱占的网箱网围一度占到水域一半以上,过度投饵养殖导致水质恶化,湖内采砂船昼夜轰鸣,搅动湖水浑浊不堪;湖边餐船将垃圾倒入湖里,臭气熏天;同时,因历史原因导致的沿湖山体被破坏严重,种种现象令人担忧。

这种发展并没有让东平湖生活的居民走上幸福路,不少当地人表示,“渔民比狠比快,渔网直接拖湖底,就是这样,收入也并没多大增长”。

延续老路不仅保不住生态,更无法让人民走上美好生活。而这时,随着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无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还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都把眼光放到了东平湖,既是因为其对黄河安澜的重要地位,也是因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我们深知东平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深感责任重大。”

不走老路,东平县发起东平湖保卫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甚至举全县之力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这并非是空谈,用几组数据能够理解为何要举全县之力。

范围之大——在84公里的湖岸线可视范围内,东平县全面打响东平湖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

牵涉利益之广——搬迁村庄49个、安置群众44974人;最多时全县有200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清除网箱网围12.6万亩,拆除投饵机3000余台……

行动之密集——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东平湖保护管理的意见》《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对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安排,关停污染企业、清网净湖、取缔水上餐饮、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修复破损山体、清理砂场、拆违清障、清理菹草、治沿湖环境等九大行动陆续展开。

数据无法尽数这些工作的艰难,生态保护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自动播放

东平县东平湖管理委员会主任、老湖镇党委书记陈其林表示,一方面做足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制度的刚性与工作的“温情”协调。东平县协调新的经营场所,帮助商户再就业,减轻了部分阻力,“我们专门建设了特色鲜鱼一条街,并设为旅游基地。被拆除的餐船商户可优先进驻,并协助商户办理有关经营手续。集聚效应,让商户的买卖有增无减。最终,21艘水中餐船,79家近湖饭店全部拆除。”

效果则是明显的,“湖面干净、水质清澈、岸线优美”初显成效。

经过综合整治,如今东平湖生态效应显现:湖水常年保持Ⅲ类水质标准,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曾经的储砂沙园,变身设计年通航能力255万吨的港口作业区,发展起现代物流业……

这才有了前文描述的湖面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之景。

曲锋表示,“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我们将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

如今,随着东平湖生态环境日益向好,无论是旅游观光的人数,还是哪儿环境好鸟儿哪儿跑的候鸟,抑或沿湖居民生活质量,都与日俱增。

“幸福湖”,生态效益的外溢

保护生态既是面向未来的历史责任,也是现实所需,东平湖的生态保护是东平县这个沿黄区县的关键一役。

而如果想让生态保护有后继之力,自然离不开产业做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对以东平湖为生的东平人,需要有更为合适的产业去引导他们就业、致富。

守着好风景,不能让群众过穷日子。

2020年,随着中林集团入驻东平,将“保水渔业”发展成功模式引入东平——对标千岛湖,打造中林东平湖合作项目,东平湖开启了“以鱼护水、以鱼名湖、以渔富民”新时代。

“‘保水渔业’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放养花白鲢、草鱼、湖蟹等水生物来改善水质,同时利用投放的这些水生动物、植物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这就符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中林集团东平湖资源保护开发部长安凯提到,“前期试点的40000亩‘保水渔业’试验区,经过实验对比,水质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菹草等水生植物泛滥”。

自动播放

“以鱼保水”成就一湖秀水,同时创造极好的经济效益。中林森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邬劲松举了一个例子,因为水质改善,今年东平湖投放的螃蟹,捕捞量接近20000斤,经常是刚上岸就要装箱拉走了,在北京开设的东平湖大闸蟹专卖店,非常受当地的欢迎。

不仅如此,在“以鱼保水”的同时,东平县开始加强繁育鱼种,这让东平县传统的围网养鱼向生态养殖进行转变。

在一条长25米、宽5米、深2.8米左右的水槽里,养殖着7万斤鱼,平均每立方米的水域能养200斤鱼,养殖量是普通鱼塘的2倍,养鱼面积减少了,养鱼量却增多了,价格也更贵了---这样的繁育水槽在东平县淡水养殖试验场还有很多。

受此诸多利好,东平县养殖业迅速成长,并带动水产运销、加工业,水产运销、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又壮大促进了养殖业,进而带动东平湖沿线渔民、居民的收入。

目前,东平县全县水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多处,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水产运销大户超20户,年加工生产能力在200吨以上的龙头企业近10家。渔业专业合作社30多家,加工产品品种达到20多种,鲜活水产品也越走越远,大量优质水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并打响渔业品牌,认证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乌鳢等无公害水产品,成功申报“东平湖大青虾”“东平湖鲤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登记。

东平县正通过行动来证明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的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东平县老湖镇景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牡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十几名工人正在认真管护。而穿过基地旁边蜿蜒的沿湖路,就是水天相接的东平湖。

近年来,东平县以生态防护林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林+中草药”“林+旅游”等模式,引导沿湖群众走“林上有产品、林中有旅游、林下有经济”的经营之路,推动生态效益变成群众福利。

老湖镇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对沿湖生态防护林土地进行整合后,规划建设了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项目全部实施后,可实现年收入5740万元,同时为群众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无独有偶,一水之隔的水浒影视城是东平县吃上生态饭的例证。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东平县成立了文旅集团,大力发展以东平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引导渔民转产旅游业,吃起了“旅游饭”。

今年1-10月份,东平县文旅产业营收不仅克服疫情影响,并较2020同期增幅72.11%,旅游特产、湖鲜产品等特产购销兴旺,塘坊民宿等乡村旅游区持续发力,形成入湖体验游、环湖自驾游、离湖乡村游等多种休闲度假模式。

自动播放

“按照文旅产业对标浙江千岛湖、影视产业对标横店的标准,我们构建了‘一环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格局,持续丰富文旅供给,先后实施了大宋不夜城、实景马战《三打祝家庄》、东平湖湿地摇橹船、四大街区提升改造等互动性强的文旅项目,文旅产业正成为助力东平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典型”,东平湖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兴庆说道。

安居乐业,出黄河滩的归属

太阳升起,东平湖开始热闹开来,湖边的跑道上不时看到疾驰而过的运动人,运动带来的充实感和氤氲的水汽、水鸟的和鸣,他们享受着来东平湖的快乐。

一路之隔的对面就是黄河迁建居民区,如此黄金的位置让给迁建居民,足见东平县的魄力。

魄力更需定力,东平县的迁建有些特殊。东平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移民大县,也曾是山东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平湖库区、黄河滩区和落后山区。

为彻底改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东平县实施黄河滩区迁建、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总投资75亿元,新建29个社区,9.2万名群众搬离黄河滩、告别水上漂、挪出穷山沟。

旧县乡时代新城社区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东平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三期工程规模最大的社区,占地808亩,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建设住宅楼121栋,共安置12个村,3408户10905人。

迁建,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否让迁建居民安居乐业,如果达不到,迁建也没了意义。

旧县乡时代新城社区是多村合一的万人社区,正处在“村改居”“农民转居民”的过渡时期,群众搬迁回迁入住后,最急切的需求是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物业服务,最担心的是生活成本上涨。

为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旧县乡党委政府超前谋划,主动作为,逐步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双线融合”的管理方式。

成立了时代新城社区党总支,将社区划为12个党支部管理,搭建了“党总支—党支部—党员楼长”的三级框架,并成立了国有物业公司平台——时代新城物业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三家商业化、专业化的物业,承担具体的服务工作。用党的建设引领物业服务,实现双线融合,理顺了管理体制。

在助力安居的同时,旧县乡在搬迁中不断膨胀村集体经济。通过拆迁石的处置、老村庄土地的复垦以及政策性的项目收益,目前搬迁村由穷村搬成了富村,集体收入都达到了50万元以上。

为解决群众增收问题,不断引进产业项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引进了无纺布加工和好孩子童车加工两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1000多名群众就业问题,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岗位200余人。对于老村庄的土地实行规模流转,推行分散经营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方式。

自动播放

“为解决群众当下种地的问题,我们在老村和新社区都规划设计了农机具存放点;对于特困户、五保户规划建设了老年周转房,推动农村社区‘敬老院+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模式;兴建‘幸福食堂’,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的热饭,同时增进邻里交流”,旧县乡党委书记乔曙光表示,“通过解决群众搬迁后的堵点痛点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井然有序,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满意、大局稳定的效果”。

随着党群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和医养一体的卫生院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在其中,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是民众关注较为集中的热点。

东平县曾是贫困县,多数乡村医院“服役”超龄,当地卫生系统自我调侃“各乡镇驻地最差的建筑就是卫生院”。尤其是黄河滩区5个乡镇,医疗设施陈旧,只能治疗“头疼感冒”的小病,距离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突发性疾病时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暴露了滩区医疗设施陈旧等诸多短板。危机与转机共生,东平县努力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将此事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目前已投入2亿元建设了4家高标准乡镇卫生院,今年又继续建设7个基层医疗卫生项目。

正是基于这种问题导向,在黄河滩区迁建中,东平县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统领为根本、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的新路子,为全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东平方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旧县乡政府被评为“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先进集体”,戴庙镇党委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耿山口党支部被评为“泰安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

一年四季嬉戏在东平湖的青头潜鸭,吃上“生态饭”的渔民,出黄河滩的幸福社区,如今的东平县迎来塑好生态、赏好风景、迎好前景的发展高速期。

“让东平县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这是东平县的自觉与担当,也喊出了东平人努力奔向美好生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