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回忆录|诸城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陈光回忆录|诸城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一、 农村产权改革已在多领域全面展

近年来,我市农村产权改革,已在村户企业、水利设施、五荒开发、矿产开采等十大领域全面展开,主要有股份合作制、拍卖、出售、租赁4种模式,几十种具体操作办法。到 1994年11月底,已完成改制的产业项目 1544个,占应改制总数的51%,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495处,拍卖的523处,出售的 264处,租赁的272处。新办各类股份合作经济组织480个。

1、村办企业。完成改制的326个,占总数的46.6%,主要有4种改革方式:一是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这是村办企业改制的主体形式,占90%以上。二是对那些规模小、净资产少或亏损的进行拍卖,这种形式约占5%。三是对卖不掉、风险大、市场不稳的实行租赁经营。四是对新上项目一开始就引导实行股份合作制。

2、果园。已改制602处,占计划改制数的 74%。改革形式主要3种:一是卖树租地。由乡镇统一制定章程,村制定实施细则。承包未到期的定向出售,变包为卖;到期的竞价拍卖,土地有偿使用。果树作价原则,幼树只计算集体投入成本,结果树投入成本和今后效益合并计算。土地有偿使用价格,根据同等经济田价格确定,大多以150斤小麦当年市场价计算。拍卖方法,面积大、购买对象多的,定价定户拍卖;面积少的叫行拍卖,实行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前段已改制的602个果园,拍卖的80%以上。二是集体以土地入股, 果农购买果树入股,组建股份合作公司。箭口乡已改制的58处集体果园,有53处组建了股份公司。该乡小潘庄344亩果园,依据集体历年投入和上年果树实际收入两项,每棵果树评估作价30元,确定全部果树总值361200元。按照1亩1股,1股1050元的价格由45户果农全部认购,一定20年不变;集体参照每亩经济田的收入水平和果树的综合效益两个因素,以每亩262.5元,总计90300元的价格折成86个股。集体股与个人股比例为2: 8。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有关规定,组建了“诸城市箭口乡兴农果品公司”。公司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3、林业。全市已有10个乡镇的84处林场改制,主要采取了3种形式:(1)对便于管理,距采伐时间较长的林木,集体将所属树木评估资产的一半出售为个人股,另一半为集体股。看护管理由个人承担,投肥、浇水由双方负担,到期采伐后对半分红。(2)对难管理,距采伐时间短的实行卖树租地,集体将树木按现价评估后一次性拍卖给个人,采伐后,收取纯收入十分之一的土地租赁费。(3)对采伐时间不一,难以管理的林木,以现有评估值加采伐后的土地租赁费作为起价,将所有林木一次性拍卖给个人。

4、农业机械。全市农村集体农业机械改制的已有117个村。主要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箭口乡为代表的集体配股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如大潘庄村,集体在出售农机时,只出售资产的80%,留20%作为集体配股。集体配股不参与分红,作用是:(1)农忙季节和市乡村工程中村委会可以统一调配使用;(2)限制随意卖掉、毁坏;(3)集体配股,作为村集体对公司为本村农业服务效益的补偿。集体股4年后自动取消。另一种是,部分乡镇对小拖拉机、抽水机等小型机械,招标租赁或拍卖给个人。

5、水利设施。共完成改制项目152个。为了保证集体对水利设施的控制权,大都采用了集体控股参股的方式。箭口乡中朱尹村扬水站资产7.6万元,采取集体留20%,80%按照谁受益谁入股,股份额按水浇面积划定的原则出售给个人,组建了水利股份公司。集体利用出售的6万多元新建了一处二级扬水站,解决了过去600亩旱地的浇水。孟瞳镇金沙沟村对全村15个塘坝、4眼机井、3间机房、2台配套抽水机、700米防渗渠、3000米土渠全部实行了股份合作,成立了“金水股份合作有限公司”。集体股主要包括:电线杆、防渗渠等价值高、难移动、易管护的大型固定设备,总计3万元,折股60个;个人股主要包括:塘坝、机井、水利配套机械等易损坏便于分散管理的设施,计12万元,折股240个。为鼓励群众认股,集体拿出30股作为贴股,转让给股民,但贴股只参与分红,个人无处置权,不得转让、继承、馈送或买卖,因个人原因离开公司即自动放弃股权。

6、荒山荒滩。改制主要形式是拍卖,到目前全市已拍卖2万亩。原则是“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合同期内可继承、可转让”。石门乡刘家沟村,实行村委会提出拍卖政策方案,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请乡党委政府批准,当场公开揭榜的方式,一次性向30户拍卖荒山 840亩,集体收回资金57000元。桃元乡对无人要的荒山秃岭,集体先挖坑栽上树再向个人拍卖,最近又一次卖出2000亩。

7、渔塘。现已租赁、拍卖86个,水面9500多亩。箭口乡的金鸡埠300亩渔塘,按水面生产收入和岸边栽2行树的收入计算,以每亩每年租赁费280元的价格租给农户经营,租期12年。

8、养殖场。目前已完成59个项目的改制,主要实行了股份合伙和租赁,其中股份合伙的22个,租赁的37个。股份合伙主要是户户合作,除场地外,不涉及集体资产。如昌城镇孙家巴山村兄弟4人入股4万元,办起了年饲养174头的养猪场,现已出栏65头,年可实现利润3.8万元。租赁的主要是原村办养鸡场,租给农户经营。

9、矿产开采。已改制29个,主要改制形式是股份合作、合伙。石门乡以土地管理所为发起人,组建了钾长石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了 11个村,由各村开采,公司统一经营。

10、合作基金会。27个乡镇的基金会,已有23个改为股份合作制,扩大入会资金478万元。

另外,石桥子镇赵家庄子村采取土地租赁、集体净资产限额配股,全体村民参与的办法,进行了整村改制探索。,

二、农村产权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现在的农民,大都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就必然产生追求资本效益和占有产权的欲望。因此,单一的承包体制已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要求。同时,承包制所形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状况,也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掠夺性经营和负盈不负亏等问题难以避免。抓住时机有效地实施产权改革,既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途径。我市农村产权改革的初步实践证明:产权改革是继大包干之后农村改革的新飞跃,再一次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突出标志是,生产大发展,收入大增加,后劲大增强。如箭口乡小潘庄果园,分户承包多年,生产一直低水平徘徊。1993年总产量仅12万斤,集体收入1.5万元,户均收入不足800元。 1994年实行股份合作制,生产效率成倍增长;总产量达60万斤,比上年增长4倍;纯收入37万元,增长5倍多;集体分红收入7.5万元,增长3.7倍;果农分红收入近30万元,户均 6640元,增长8倍;投入增长了4倍以上。股东张崇云自1987年起承包6亩果园,过去认为果树是集体的,不愿增加投入,管理也下不上功夫。1993年总收入不足1000元。今年全部买下后,他“心里觉得踏实了,豁上命地干”,公司要求每亩施土肥25方,他每亩施 45方优质鸡粪。一家人吃住在果园,浇水、施肥、打药样样上心。1994年纯收入达1万元,是上年总收入的10倍。产权改革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加快发展。预计1994年农业总产值可达27亿元,比去年增长50%;农村经济总收入67.9亿元,增长92%;农民人均净收入1750元,增加510元。

(二)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和适度规模经营。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大包干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次飞跃。改革产权制度,促进生产的联合,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分工分业的生产格局,加速了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如郭家屯村的油漆生产,最早始于1979年。由于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搞了十多年还是分户单干,一家一只炉,一户一口锅。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后,由个体大户宫献银牵头,联合5家,投资300万元成立了“潍坊市环字油漆股份公司”,当年创产值3000万元,利润120万元,均比单干时翻了一番,以此为带动,今年40多家个体加工点纷纷自找伙伴,入股联营,先后建立了5家股份公司,投资都在百万元以上。全村油漆业走上了联合经营之路,预计1994年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去年增长50%和68%。产权改革也促进了土地的集约经营。皇华镇依托股份公司发展林果,一个公司带一个基地,先后发展了500亩以上苹果园、板栗园、桑园14个,面积 10700亩,林果生产基本实现基地化。目前全市3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已达2300个,50亩以上的250多个,最多的高达300亩,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分工分业和效益提高。

(三)加快了乡镇企业发展。80年代前期,乡镇企业的第一次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个好的金融环境。近几年金融环境趋紧。乡镇企业再靠国家投资扶植已不可能。而实施产权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发展以资产为纽带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恰恰为解决乡村工业资金找到了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通过改制,原有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盘活了大批存量资产;吸纳职工入股,进一步缓解了乡镇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矛盾,为乡镇工业注入了活力。据统计,近两年我市乡镇企业通过改制盘活资金达1.5亿多元,募集股金10182万元。另一方面,产权改革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有了资金积累,受二、三产业较高效益的吸引,必然把资金投入到二三产业上。有能力的投资上项目、办工厂;自己办不起项目的,通过入股投资。据统计,1994年前,全市农村新上二三产业项目6800多个,总投资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

三、推进农村产权改革的基本做法

第一,突出思想发动这个重点。做好教育工作,统一好思想认识,事关改革成败。各乡镇始终把宣传发动放在首位,总结宣传改制的好处;抓典型引路,用改革的成果说服教育群众,对有争议的问题形成了共识,较好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到:(一)产权改革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农村改革的深化,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二)出售集体严权,改变的是生产资料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而不是性质,集体资产通过出售由实物形态管理变为货币形态管理,有利于进入市场流转,有利于保值增值,有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明晰产权关系,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四自”主休,不管好企业还是差企业,产权改革不仅有必要,而且很重要,非改不可。(四)搞股份合作制,让农民变成股东,资产效益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实现增产增收,完全符合群众利益。实践证明,抓住了统一思想这个重点,就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

第二,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把握好原则和政策。一是正确处理产权改革与承包制的关系。如昌城镇为搞好与承包制的衔接,对承包好、双方履行合同、不到期、群众要求包下去的项目,继续完善承包;对承包不好、不能履行合同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终止合同,进行改制;对承包到期的项目,一般都实施产权改革。对改制项目,从政策上照顾原承包户的利益,如果园拍卖,规定原承包户优先竞价,其他户必须高出原承包户出价的10%,并将超评估价部分的30-50%奖给原承包户。二是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既积极探索,边改制边规范,保持较大的改革力度;又循序渐进,速度服从质量,成熟一个改一个,改革一个成功一个。如箭口乡,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改,每项改革都先行试点,以点上的经验指导带动面上改革,全乡改制工作又快又好。目前,36家村办企业、58处集体果园、31个林场、18个鱼塘全部改完,另外,13个村的农业机械、3个村的水利设施也改了制。三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各地按照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吸取大包干改革的教训,注重维护集体利益,坚持了确保集体资产在改制中不流失、保值增值,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如程戈庄镇规定,集体参股项目的集体股比例不得低于20%;拍卖出售集体资产所得要高于承包费。同时,采取措施,切实让农民个人在改革中见到实惠,使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正确处理选择改革形式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各级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一个“单子”吃药,同一个行业采用不同的改革形式,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同一种改革形式有不同的操作办法,不简单套用和机械照搬。如果园改制,箭口乡以股份合作制为主,昌城镇、朱解乡是以拍卖为主,辛兴镇则是卖树租地、个人承包、专业队承包多形式并用。徐家泸水村的110亩果园,自1987年专业队承包后生产经营一直很好,村集体每年收入8万多元,每个劳动力年收入3000元以上,群众要求继续包下去,该村就继续实行了专业承包。

第三,把好五个“关口”,确保改革健康发展。一是资产评估关。乡镇都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经管站牵头,财政、工商、税务、土地、林果等部门组成的资产评估小组,村成立了由村干部、会计、原承包人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班子,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依据法定标准程序,逐笔帐、逐件实物、逐台机械、逐间房屋进行了清查核对,并送专门机构验证,保证了评估质量。在已改制的1500多个项目中,评估资产总额2.8亿元,涉及了600多个村40多万人,基本达到了群众、干部、经营者三满意。二是产权界定关。对各类村办项目,实行村民、村委、乡镇工作组三堂会审,投资者、投资时间、投资数量全面审计,综合测算,属集体的留给集体,属个人投入的界定给个人,并按法定程序办理产权界定手续,从而明确了产权归属,理顺了产权关系。三是招股拍卖关。各地从教育入手,采取印发招股说明书、将股息股利分配办法告诉股东、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等措施增强了群众认股购股积极性。孟瞳镇金沙沟水利设施改制,总值12万元240个个人股,6天募齐,一股东还把自家的50拖拉机一并入股,认购股份60个。拍卖,大都是先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讨论拍卖章程、办法、价格等,然后向群众公开,给予3天以上的时间酝酿讨论,筹措资金。在此基础上,由乡镇工作组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公开竞卖,干部群众一视同仁。四是合同签证关。凡改制的项目,当事各方必须把各自的权利义务写进合同,由公证部门公证,保证合同的严肃性、法律性。程戈庄镇为使合同规范化、科学化,签证工作由镇经管站统一指导进行,随成交随签合同,随签合同随进行公证。现已拍卖的31个果园,拍卖合同全部合理合法。五是资金管理关。昌城镇实行村帐镇管,把筹集的股金和拍卖的资金全部存入镇农村合作基金会,村里要用,须先写出申请报告,由镇长办公会审清用途,核准数额后再批复动用,收到良好效果。

(原载《调查与研究》1995年第1期)

陈光:大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