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评】《长津湖》内外的几点感触

【菏评】《长津湖》内外的几点感触

图片

《长津湖》用宏大的场景描写了战争的惨烈,一场战争吞噬了十八万多志愿者鲜活的生命。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震撼,还有压在心底里无法言喻的痛,以及深深的思索。

一、爱国主义,强势回归

《长津湖》,今年国庆长假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微信群疯转,朋友圈刷屏,百度搜索,4,600,000多个相关结果被找到, 搜狗上也有约1,169,478条相关结果。据统计,截止10月16日,《长津湖》累计票房成功突破47亿。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平时代的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对历史的敬畏,这种敬畏与敬仰之情源自于人们心底的家国情怀和对正能量的渴求。曾几何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社会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受此影响,让许多人觉得“爱国主义”已经过时,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爱国主义不再羞涩,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携全家到电影院看《长津湖》,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度成为国庆长假的时尚行为。

二、流水坚冰,家国情怀

《长津湖》开篇,徐徐呈现的是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兄弟的家乡,故土映月,河流潺潺,慢慢的,和谐的画面化作了长津湖的寒冷坚冰,这似乎是个隐喻,打不破长津湖的坚冰,就不会有家乡的和平安宁。

无论战争怎样悲壮与惨烈,家永远是战士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挂。连长伍千里,看到穿着军装的伍万里,第一反应是 “爹娘知道吗?”他知道,祖国需要他们,父母同样需要他们;指导员梅生,从战后的废墟中摸索着找到了被烧去半截的女儿的照片,如同珍宝;“战争结束后,让万里给我做儿子”的雷公,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也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他最后神志不清时的一句遗言“疼死我了……别……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让人瞬间泪目。但是他们选择坚持打仗也是为了这个最温暖的“家”,梅生说“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伍千里说“我和大哥把仗打完,不让你打”,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们最单纯也最崇高的家国情怀,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中华儿女以及下一代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义无反顾。叶落归根是中华儿女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志愿军战士的家国情怀让这场血腥而惨烈的战争显得更加悲壮!

三、战争胜负,精神称雄

长津湖一战,双方虽都是精锐之师,但军备却相差悬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不仅拥有坦克、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还有空中火力支援,仅陆军1师,就有多达71辆坦克,还有3个炮兵营等。而志愿军军备严重不足,主要武器为手榴弹、机枪和步枪等,迫击炮只有很少量,且迫击炮因为严寒有70%是不能使用的。这一点可以从刚入伍的伍万里可以看出来,雷爹一开始不给他子弹,并不是吝啬或者不让他上前线,而是子弹严重不足。据幸存的士兵回忆:中国军队在战役中极度缺少武器,当发起冲锋时,只有第一批人员才能全部配备武器,第二批部分配备武器,冲锋时捡起第一批掉落的武器,第三批则是携带手枪的政委,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没人撤退。对方不仅武器精良,而且后勤补给异常丰富,当镜头不断在火鸡、面包、烤肠与少的可怜的已冻成石头的土豆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屏幕前的观众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提及抗美援朝,许多人会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谁能想到我们这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是身着单衣,冒着零下40度的酷寒,被冻的瑟瑟发抖的情形下在战斗。在这场双方实力悬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不仅要与强大的敌人做斗争,更要与恶劣的天气做斗争,为了不暴露身份,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面,生生地被冻成一尊尊冰冷的“雕塑”!志愿军战士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以及他们不畏牺牲的军人品格和战斗意志,让撤退途中路过此地的美军师长史密斯肃然起敬,发出感叹:“他们的决心如此大,我们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意志力量,虽不能代替精良的武器,却能铸就一座座坚固的精神碉堡,成为一把把精神利剑,让敌人攻不能进,防不能守,诚如清代学者金缨所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四、战场上下,皆有英雄

什么是英雄,是伍万里念念不忘的一个问题。有勇气上战场是英雄,在战场上勇敢杀敌是英雄,那些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送丈夫上前线的妻子也是英雄,指导员梅生笑着说“我媳妇骑着自行车送了我一百多华里,还一个劲的问我啥时候回去”,我想,这微笑的背后蕴含着什么不言而喻;伍家三兄弟的母亲,虽然大儿子已经牺牲,可是她依然将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也送到了战场,她们的这种大义凛然,又何尝不是英雄气概?

五、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南京历史博物馆墙上写着几个大字: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1950年10月-1953年7月这场抗美援朝战争,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也让我们失去了近二十万优秀的同胞。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复兴不能寄希望于敌人发善心,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

作者:苏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