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打好“节会经济”牌 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

平阴:打好“节会经济”牌 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

金秋八月,葡萄飘香。8月17日,“返葡归真·萄醉锦水”2021年锦水街道首届葡萄电商直播节盛大开幕,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节正式拉开帷幕。500亩成熟诱人的紫云珠葡萄盛装迎客,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果农脸上,锦水街道也再一次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焦点。

近年来,平阴县锦水街道在凝心聚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美丽乡村转换为“美丽经济”道路,依托地域区位农业特色,做大做强紫云珠葡萄采摘节、美食文化节、盆王菊花节、沿黄河自行车骑行赛、半程马拉松赛等节会经济,提名气,聚人气,招财气,有力推动了农业做大做强,农村欣欣向荣,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以“节”为媒,乡村振兴添活力

“今年的葡萄采摘节开幕式,我们首次采用电商直播这一当下最流行的方式,5名来自济南本地的网红流量大咖进行现场直播带货,通过现场讲解、试吃等多种方式向全国各地收看直播的观众详细介绍紫云珠葡萄的优良品质,现场订单、现场采摘、现场打包,力求葡萄以最新鲜的姿态第一时间到达客户手中。”锦水街道分管农业负责人朱忠庆介绍。

毕海洋村的紫云珠葡萄打出了名气,除此之外,上盆王村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每年十月,在上盆王村菊花种植基地内,五颜六色的菊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借势举办的盆王菊花节,吸引了众多赏花游客,每年人流量达到5万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去年辐射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经济效益获得长足发展。

而在今年3月28日举行的“在水一方·奔跑沿黄”平阴县首届半程马拉松比赛,更是吸引了来自省内的500名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齐聚锦水街道,在奔跑中赏春花烂漫、品田园风情、享健康生活。

依托风景优美的沿黄风貌带和后寨果蔬、上盆王菊花、前阮二黄河水稻等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节会经济的举办可谓让三农经济大放异彩,设计举办“返葡归真·萄醉锦水”葡萄电商直播节、“菊韵沿黄”菊花节、“骑妙沿黄”自行车赛、“萄醉沿黄”美食节、“奔跑沿黄”半程马拉松赛等节会项目,不仅打造了一张又一张新名片,有效提升了锦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具有特色农产品销售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了产业持续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

“凭借一年又一年的葡萄采摘节,咱们锦水的紫云珠葡萄在全国都有名气了。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过来采摘游玩,葡萄根本不愁销!”葡萄园第三种植户、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翟士香一边招呼着来客,一边兴奋地说。目前,紫云珠葡萄种植面积近500亩,亩产稳定在2000斤,按12元/斤的市场价计算,每亩毛收入就有近2万元。葡萄产业的发展也带动当地近百人村民就业,仅在葡萄园打工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产业兴旺,“节会经济”有支撑

节会经济之所以红红火火,离不开背后特色产业的强力支撑。

5月1日,锦水街道后寨村蔬菜大棚内,翠绿的西瓜在叶蔓间若隐若现,一个个红彤彤的桃子在太阳的映射下透着光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甜蜜,一排排西红柿、茄子、豆角挂满枝头,一棚棚的无公害韭菜长势正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采摘。

近年来,锦水街道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集中建设沿黄风貌带,以特色农业发展带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四区同建的发展定位,以沿黄河风貌带建设为统领,串路、连点、成线,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亮点,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作为沿黄农业村,后寨村顺势而为,积极探索舌尖文化、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土地流转+边角经济”的集体增收“2+2”模式,打造集体验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860亩,建成高标准冬暖式大棚44个,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市场化运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申请了“无公害”标识,成为县城的“菜篮子”,并成功申报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种植户的整体收入,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上盆王村在以村小麦、玉米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基础上,把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作为集体和群众增收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瞄准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种植,大力发展菊花特色种植,在原有的两个大棚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新建了15个温室大棚,将露天菊花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了一亩大棚菊花相当于五亩露天菊花的收益,不断提升“盆王菊花”品牌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菊花也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花”。

除了后寨和上盆王村,其他5个沿黄风貌带村也先后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聚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政府搭台,乡村振兴有奔头

不管是各村农业特色产业的有声有色,还是“节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携手共赢,都是政府科学搭台的有力诠释。

锦水街道紧紧抓住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按照“生态引领、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的思路,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打造,突出村居特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擘画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制定乡村振兴“双增计划”10项措施,分3年,投资1000万元,靶向对标增强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立沿黄风貌带联合党委,推进7个沿黄村融合发展,目前7个沿黄村基本形成规划一体、产业一体、发展一体的乡村振兴格局。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连路串水开花的沿黄河风景观光带,推动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依托黄河岸边的自然生态优势,修建8公里的黄河风情路,致力打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女神1号”特色旅游线路,串联起凌庄牡丹、后寨果蔬、上盆王菊花、毕海洋葡萄、前阮二黄河大米等特色产业,形成旅游观光闭环道路,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在毕海洋村紫云珠葡萄的种植地,莲花山流域,通过实施莲花山小流域水利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大提升了整个莲花山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以节为媒,经济唱戏”,大力拓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模式,有力推动了体育、旅游、文化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也让群众实实在在获得了发展红利。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锦水街道将持续大力挖掘沿黄经济潜力,发挥沿黄区位优势,建设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沿黄经济发展带,打好“节会经济”牌,激活现有各类优势资源,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