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刚刚过去的暑假,一系列教育政策密集出台并迅速落地,让大家看到了国家贯彻“双减”政策的决心。9月1日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正常开学,作为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双减”落地,将是送给学生和家长最好的“开学礼”。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双减”工作。比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派出16个督查组赴多地实地督查,江浙沪皖相关协会联合发表倡议书,甘肃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背景下,北京等地迈出了更大步伐,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校内教育高质量均衡”给出了现实方案。虽然这只是一种地方层面的探索,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行动的态度。未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公平高质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将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
当然,新学期有新气象,也难免产生新“焦虑”。“双减”后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情况,学校如何落实好政策?这些问号,都需要审慎的方案、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好的协同来拉直。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让“双减”切实起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效,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为学生成长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双减”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