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守正创新凝聚磅礴力量

济宁:守正创新凝聚磅礴力量

原标题:守正创新凝聚磅礴力量——202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掌上济宁讯(记者 孙逊)一次次精彩宣讲春风化雨,武装头脑滋润心田;一场场宣传硬仗捷报频传,引领舆论奏响凯歌;一项项创城举措掷地有声,城美人乐焕发光彩;一件件好人好事争相传颂,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大战大考,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不断实起来强起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得到新提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凝聚起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坚定“主心骨”

理论武装培根铸魂

“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是好,脱贫致富掀高潮……”近日,任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气洋洋,68岁的百姓宣讲员李家瑞老师一亮嗓,引来现场群众一片叫好。这是他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创作编排的对口快板,节奏欢快,朗朗上口。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市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完善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传普及一体化工作体系,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市扎实推进理论学习研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18次,其中集体学习研讨9次、专题报告会8场、读书班1期。加强县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日常督导管理,入选全省先进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个、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4个、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6人,数量居全省前列。实施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工作,评选课题79项,山东省第十七届社科普及周开幕式在曲阜举办。我市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经验作为山东唯一入选典型,在中宣部《党委中心组学习》刊登推广。

聆听、记录、交流、探讨、思考……宣讲团到哪里宣讲,哪里就会呈现出热烈的场面。一场场精彩的宣讲深入人心,让各地各单位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地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把精神传递下去,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真正家喻户晓。我市累计组织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宣讲120场,领导干部培训实现全覆盖。组建基层宣讲服务队166支、1842名宣讲员,开展“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4816场、受众354767人次。完成“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任务,6名选手在全省比赛中获奖,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获优秀组织奖,5个基层宣讲做法入选省委宣传部《基层宣讲100法》。新华社等12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集中宣介了我市“百姓宣讲”经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百姓宣讲”稿件130篇。

“社区广播开始播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一组图带你全看懂。”“这条信息发布的太及时了,必须点赞。”“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我们老百姓太需要了解这些知识了。”“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政府啥都想着咱老百姓。”……这是近日汶上县中都街道辛王庄社区强国通——德和社区便民服务群中的一段聊天记录。该街道积极搭建街道、村居两级学习组织架构,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第一时间下载安装学习平台,使用“强国通”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软件,搭建起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我市强化“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的一个缩影,我市常态化开展“学习强国”挑战赛、积分兑换等线上线下活动,推进“学习强国”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集约高效”原则,整合“两中心一平台”资源,建立协同会商机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入“学习强国”元素,规划建设“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阅读区等,创新推出“学习强国”积分兑换一体机。“学习强国”济宁学习平台上线运行,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聚焦文明实践活动、文化产业项目、景区景点资源等,“实播中国”栏目播出12期、数量居全省第一;推出《儒学经典三百句》《画说论语》等专题专栏29个,在全国平台发稿1552篇。任城区被确定为省“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建设试点,被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确定为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互融互通一体推进试点单位,“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的做法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工作2020年度综合排名全省第四。

唱响“主旋律”

正面宣传凝心聚力

2020年,大事多要事多,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探索网上网下、内宣外宣一体化宣传机制,着力构建全媒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新闻宣传实现新突破。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新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全国各地打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孔孟大地吹响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集结号,市委宣传部将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战线尽锐出战、迅速行动,及时准确发布疫情动态稳人心,深入基层拓展宣传覆盖强信心、强化舆论引导阻击谣言聚民心,为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和精神文化力量。在这个全力以赴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不少中央媒体将目光聚焦在我市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上,连续多次刊载播发相关新闻。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头条《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引发强烈反响》中播发了我市利用社区网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创新做法。人民日报客户端《济宁市推出18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措施》《济宁农村党组织“硬核”出击战疫情》,新华社《济宁发挥创城“网格”优势科学有效联防联控》等报道,纷纷将视线对准济宁各县市区,全面介绍基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采取的创新举措。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的经验做法在《山东宣传工作》和中宣部党建网推广……2020年以来,我市创新改进传播方式,建立重大题材新闻报道协调策划机制,组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工作攻坚、“六稳六保”等主题宣传32个,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9606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头版10篇、央视“新闻联播”栏目16条、大众日报头版52篇、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栏目416条。实行新闻发布会审批备案制度、月度会商制度,健全组织工作流程,召开新闻发布会92场。济宁声音,世界聆听。开展了“我为济宁代言”融媒体作品和“印象济宁”外宣品评选、“走进济宁 对话运河”文化名家主题采风等活动,推出中日韩文济宁文化地图折页、中英日韩语言版外宣片《有朋自远方来》和《走向世界》济宁专刊,在CCTV-4《远方的家》栏目播出《大运河(济宁段)》节目4期。我市首个国际传播平台“济宁英文全球传播平台”正式上线。

伴随媒体融合纵深推进,媒体融合转型进入了新阶段,不断推出引爆全网的优质新闻作品,占据了新的重要舆论场,全市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创新打造了“这里是济宁”融媒项目,14家中央、省、市网站和媒体客户端,以及各县市区融媒体平台客户端全部开通专题,形成了“四级联动、矩阵传播”融媒体传播格局。分发传播稿件1.5万余篇(条),浏览量超过1.8亿人次。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改革取得较大进展、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全市1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了“媒体+政务+服务”现代传媒综合服务平台,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宣传阵地。我市全面加强网信工作,举办业务培训10余场、受训3000余人。开展了“E观济宁”网评大赛,培育出了“民生济宁”“更济宁”等多个抖音品牌,在全国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中获奖4个。成功承办了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40余家媒体刊播大会相关报道600余条,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

引领“新风尚”

道德建设润物无声

读价值观,心头悬北斗;逐中国梦,足下起春风。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在济宁,只要翻阅报纸,打开电视、广播,点击网页,驻足观看街头巷尾的电子显示屏,一个个好人榜、公益广告、公益短片瞬间映入眼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目赫然在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

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仅止于宣传全覆盖,更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提升。特别是我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突出原创、打造精品,合理布局、完善机制,推出了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精品,通过板报、壁画、墙绘、插牌等多种载体,利用屏风、立牌、宣传栏、书画楹联、景观宣传画等载体,加以中华传统文化阐释。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根植群众心间。

总有一种温暖,感动你我。我市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印发了《新时代济宁市公民道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济宁市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若干措施》,强化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善行义举四德榜普及提升工程,评选“榜上有名”先模人物40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评选市“新时代好少年”40名。积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全市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不断加强,圆满完成2020年全市政工职称考评工作。

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宣传。组织了“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当代价值”、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群众身边的《民法典》等主题教育和家风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礼让斑马线、济宁文明十二条、文明行车、文明养犬、双拥和禁毒等社会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建设主题公园广场、大街街巷、小广场小区331个,设置景观式公益广告15851个。加强城区LED屏、宣传栏等社会宣传平台的建设管理,打造了“情怀济宁、文化济宁、大爱济宁”公益宣传品牌。

加大典型选树宣传力度。推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孔孟之乡最美教师、济宁最美退役军人、新时代济宁最美青年先进典型183名。评选2020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30名、“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4个,4名志愿者、4个志愿服务组织、5个志愿服务项目、6个社区入选2020年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济宁好人”141名,入选“山东好人”52人、“中国好人”3人。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活动98场次。

喜获“新名片”

矢志不渝创城圆梦

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标志着济宁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这是一份饱含深情的民生答卷——通过创城,一大批惠民政策加快落地,一大批民生实事加快兴办,一大批民生难题加快解决,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的庄严承诺,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精彩跨越——济宁从众多提名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极大提振了全市人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发展自信心,凝聚起奋进“十四五”的澎湃力量。

2020年11月20日,是值得济宁人民引以为荣的日子。历经六年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以全国第5名、全省第1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倾注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镌刻着高质量发展的光荣和梦想,见证着济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和辉煌。

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强“五位一体”督查模式,实施六大方面20个规范提升行动,组织模拟测评4次,日常检查发现问题8227个,媒体曝光问题472个,专项视察发现问题158个,受理、解决市民反映问题16135条,下发督办单623份,审核网上申报材料13173份。我市分别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每天上午9时30分,随着一声“开饭喽”的吆喝,济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村幸福食堂内的老人们欢声笑语。白菜粉条炖肉、自制馒头、玉米糊糊,这两菜一汤的“幸福套餐”正是这些老人们的最爱。吃饭时,村干部当起志愿者,帮助老人们端菜、盛汤。80多岁的刘德连老人高兴地说:“一到饭点就可以去村里幸福食堂吃饭,每顿饭都有热饭热菜还不重样,好吃不贵。吃完饭我还可以跟老邻居们唠唠家常聊聊天,我心里真是感到满意幸福。”这是我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的一个生动剪影,我市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市区联系帮包制度,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分中心156个,实现县市区、功能区和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480个,实现应建尽建目标。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截止2020年底,云平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635个、志愿者80015人,提供“点单项目”2289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899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培育“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蒲公英夜堂”“舞前十分钟”“雷锋讲堂”等品牌活动87个;试点建设“幸福食堂”,运行133家,惠及4130余位老年人,我市做法入选中央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大力推进全域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曲阜市成功创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邹城、微山、金乡、嘉祥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鱼台、梁山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省级文明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增全国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镇9个、文明校园2个,2个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省级文明村镇46个、文明单位32个、文明社区11个、文明家庭25个,我市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5个县、8个单位、13人分别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校长高峰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持续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加强孝老爱老文化建设,建设主题展室展板5456处,大力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建成县级文明达标村4474个、覆盖率98.42%。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18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出台了《济宁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成立济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评选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46个。

增强“获得感”

文化强市步履铿锵

积极推进文化“两创”攻坚,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传承普及、落地转化文章,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功承办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配套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尼山讲堂、尼山宾舍建成投入运营。以研学修学、教育培训等为主导产业的鲁源小镇项目开工建设,南旺枢纽遗址、河道总督府遗址列入大运河重要遗址考古研究项目。做大做强“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建成达标儒学讲堂3016处。

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开展送戏下乡8347场、戏曲进校园482场、公益电影放映41569场,举办了“文化进万家”暨“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脱贫攻坚专题书画展览、第八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等。推进戏剧《梦圆黄河滩》《鸡黍之约》、电影《远去的黄河》《铁锅里的花朵》、电视动画片《多宝一家人之新三字经》、广播剧《厚道鲁商》、文学图书《千古家训》《牵手》《端鼓腔》、歌曲《天下如意》等重点作品创作,24部作品申报省优秀文艺作品孵化项目,12个项目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复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3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济宁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起草了《济宁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调研报告》,顺利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股权归集工作,4家剧场被确定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剧场。成功举办第五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暨第二届“孔子文旅杯”游客最喜爱的文旅商品评选活动,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472场次。全市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重点出口文化项目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6个,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入选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16个,收入过亿元文化企业34家,1家企业荣膺山东省网络视听(短视频)内容生产传播基地。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18.7亿元,居全省第5位。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肩负更加崇高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激情砥砺前行,为济宁高质量发展建设凝心聚力。更精彩的济宁新故事,更动听的济宁好声音值得期待!

来源:东方圣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