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教书,并不是“人往低处走”

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教书,并不是“人往低处走”

继“27位名校博士入职深圳中学”“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招聘50名博士研究生”引热议后,近日又陆续出现高校教师跳槽中学的事件。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公布了一份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名单,其中一人因其拥有副教授职称而格外受到关注。经查询发现,此人正是河北大学副教授赖老师。

图片

名校高学历者该不该当中学老师?舆论场出现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方持“大材小用”论,认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具有培养时间长、资源投入大、成果显现慢等特点,正因如此,待人才长成后更应积极投身到高精尖深的科研领域,以发挥“人尽其才”之效,中学显然不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另一种观点则将基础教育领域视为“大厦之基”,认为高学历者拥有开阔的学术思维、严谨的学术训练、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特质更适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中学可以成为名校研究生大展身手的舞台。

或许倾听亲历者的心声,更有助于客观看待跳槽现象。原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罗天挚在2019年时,离开大学加入了深圳中学。据深圳中学微信公号日前推送的一篇文章透露,他目前担任深圳中学高二化学教师、高二6班班主任,并开设校本选修课《Amazing Materials-神奇的新材料》。

对于他的选择,罗天挚自述“周围的很多人也都极为不解。但我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他曾表示,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却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开启童智、激发兴趣,愉悦的学习氛围令他陶醉。

在职业多元、择业自由的背景下,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高学历者投身基础教育,如果他们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以渊博的学识浇灌希望的种子,这同样是一种知识上的再生产,应该被肯定。但正如很多人所担心的:“名校博士、副教授这类学霸真的能理解中学生的思维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过程中,高学历者长期钻研精深、复杂的科研领域,一旦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思维较为简单的中学生,这种长期训练形成的学术思维能否因场景转换而及时作出调整,他们能否成为“教学生学”的好先生,值得怀疑。

对于高学历者走进中学课堂这件事,可取的态度当是客观看待、正确引导。没有千篇一律的人生意义,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道路,综合考虑自身兴趣与发展规划才是选择就业岗位的必要遵循。所以说,大学副教授“跳槽”到中学教书,并不是“人往低处走”,更谈不上人才资源的浪费。

对于热情投身基础教育的高学历者,我们不应苛责。同时,来自名校的博士、副教授等入职者也应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适时转变思维模式,以丰富学识回应学生期待,以科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种下求索、探寻未知领域的希望。

来源/新京报、南方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