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时,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泥淤泉西村的28套民宿已被预订一空。“我们村的民宿一直供不应求,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说这话时,泥淤泉西村党支部书记乔有河正在琢磨村民下一步增收的渠道。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去年全村民宿经营总收入达70万元,村集体收入26万元。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济南一直在思索这道时代命题并坚决付诸实践。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近年来,济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之以恒抓好生态保护,写就一份出色的时代答卷。GDP迈上万亿关口,增速位居全国20强城市之首;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工业强市的嘹亮号角响彻泉城;2020年山东16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名列一等第一名;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最高奖项金奖,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实现“三连冠”,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在济南,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祉和生态红利。
济南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魅力提升城市颜值。
环境治理更精细
“您有一条微站报警,请及时排查反馈。”6月2日,槐荫区兴福街道网格员艾民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智能报警短信。他立刻前往报警微站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结果在“济南环境监管APP”上进行反馈。目前,济南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利用智能报警功能,创新性地将污染源与网格员逐一关联。对全市2000余个工地、324家工业企业、174个国控标准站点、1740个固定微站的小时超标数据进行排查、反馈、监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已经成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的日常。
大街小巷上行驶的出租车,也成为济南“环境监管侦察兵”。每辆出租车顶灯上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上传道路颗粒物监测数据。像这样的出租车,济南共有370辆,每天可实时上传440多万组数据。依托出租车“侦察兵”和主干道在线监测站点,济南每月对绕城高速内1021条路段进行考核,倒逼各区、各街镇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
“以前靠人海战术,跑断腿也查不过来。现在人防+技防,测得准、管得全、考评也客观。”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杜世勇表示,济南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去年被评为全国智慧环保创新十大案例。
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落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济南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依托大数据和算法,下“先手棋”,实现“冬病夏治”“夏病春治”,避免临时抱佛脚被动应对。在大数据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方面,济南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助力。
绿色产业加速孕育
济钢,作为以钢铁为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为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搬迁。如今,济钢旧址上,工业旅游、现代物流等绿色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去年,一条生产卫星核心部件的自动化装配线在这里完成组装,今年4月实现了量产。
济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功夫下在平时,工作做在前面。如今,济南市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前沿绿色产业蓬勃兴起,新动能加速孕育,仅中科院就有15家科研院所落户济南。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项目已在莱芜区量产,吉利科技集团带来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项目,临工重机在济南布局电动化工程车辆……一批新能源项目紧锣密鼓落地济南。
绿色发展是一道难度很大、分值很高的“综合题”。为答好这道难题,济南注重从源头破解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顽疾,研究渣土车、环卫车、物流车、快递车等应用场景,密集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比如采购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优先考虑新能源车型,计划今年新增1700辆新能源出租车、108辆新能源公交车。在能源结构方面,超前谋划氢能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提出打造“中国氢谷”、建设氢能城市,从战略层面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市发展改革委资源环境处处长边家奎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降低35.8%,降幅全省第一。累计核减不合理能耗10万吨标准煤以上,将腾出的宝贵环境容量用于培育壮大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十大千亿级产业。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9.9%。
湿地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百姓共享的绿色空间。
绿色理念根植每个角落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济南不仅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放眼全社会,注重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目前,济南已经创建了力诺集团低碳工业园区、银丰山庄低碳社区、石崮寨低碳景区和济南回民中学低碳校园4个不同类型的首批低碳社区试点,并建立试点指标体系。
在黄河北岸,济南市正高标准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现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
“每一个产业,都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负责人李国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济南将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高标准规划,打造国内面积最大的绿色建设示范区。为此,成立了“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济南黄河绿色研究院,聚焦绿色产业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共性技术,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建设产业集群,让绿色成为强省会战略的底色。
美好生态绘就绿色的“诗和远方”。
一组数据
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2.7%,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增加12.7个百分点,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国控断面好三类水体比例达到85.7%,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1位;土壤环境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五年来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2021年一季度,全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5.69,同比改善0.9%;PM2.5浓度为59ug/m3,同比改善13.2%;良好以上天数比例为64.4%,同比改善0.7个百分点。全市10个国控断面100%达标、100%实现水质类别提升,90%达到好三类以上水质,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列全省第一,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个人物:杨长寨生活在生态济南由衷感到幸福
作为热爱绿色生活、积极探索绿色教育的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校长,杨长寨更能亲身感受到济南近年来在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与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杨长寨说:“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绿色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泉城,让我这个在济南生活了40年的‘老济南’幸福指数飙升。”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我们能生活在碧水荡漾美如画的地方真幸福。大家久久期盼的“泉水叮咚润泉城,水美景绿百媚生”的魅力省会已是现实,让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学校就在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畔,奔涌的泉水滋润着师生的心田,绿色回中、幸福回中也已成为济南教育的一张小小新名片。再看如今济南的天空,蓝天白云、碧空如洗,老百姓再也不用过冬天空气呛人、下班回家灰头土脸的日子了,据报道冬天呼吸道疾病也明显减少了。生活在济南真好,由衷地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关心与关怀,由衷地感谢济南为城市绿色发展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一张蓝图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红表示,站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崭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强省会”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构建黄河-泰山生态大走廊,突出泉水与黄河灵魂;着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山泉湖河城林田”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格局;着力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基本建成生态济南,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明珠;着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统筹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置;着力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
短评:GDP优先还是生态优先?济南给出答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本质上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近年来,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站在历史发展长河、全国发展大局考虑,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定力,不断加强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的统筹,把生态保护寓于高质量发展之中,把高质量发展放在生态保护前提之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济南以答好时代命题的赶考心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姿态、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抓落实抓攻坚,坚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着眼长远、兼顾当前,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让绿色生态效益持续惠及泉城,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济南日报 记者:冯瑜 吕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