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剑指一流营商环境,济南再放大招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剑指一流营商环境,济南再放大招

原标题:剑指一流营商环境,济南再放大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

□实现个人代开出租房屋发票电子化

□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

□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

□建立自然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模型

□市委书记、市长任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加快发展的关键。4月21日下午召开的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大会,印发《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围绕企业、个人、项目和服务“全生命周期”,大力优化市场准入、企业发展、投资建设、法治保障、涉外服务和普惠民生环境,深入实施创新突破行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实现个人代开出租房屋发票电子化、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市提出了聚焦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聚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聚焦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聚焦优化法治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聚焦优化涉外服务环境实施创新突破、聚焦优化普惠民生环境实施创新突破等6项任务。

实现个人代开出租房屋发票电子化

围绕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禁即入”落实落地。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门槛;坚决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制定促进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制度举措,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网约车运输证“全程网办”。

优化企业开办整体服务。其中,将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进一步扩大简易注销实施范围。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多方复用,在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等企业开办相关业务环节中,探索应用居民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通过扫描证件二维码或录入代码信息,即可调取电子证照库相关信息,无需人工核验,取代纸质证照证明材料;全面推行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探索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应用。深化“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工作机制,在全国、全省率先推出营业执照“互通互认”;实现全市各区县与省内城市和黄河流域部分城市开办企业“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全实施、全覆盖。

升级打造“极简审批”济南模式。深化“一业一证”,在原基础上新增30个行业,稳步扩大覆盖面,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拿证即经营”;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各推出不少于100项高频事项,对标最优实践,推进流程再造,实现“双全双百”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不断拓展“全省通办”,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对接小清河航线城市,推动小清河水运事项“异地通办”。

全面提升“智慧办税”服务质效。全面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打通个人出租房屋代开发票数据在“泉城链”的应用和供给渠道,实现个人代开出租房屋发票电子化。

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

围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商业银行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和模式,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

推动政务服务效能迭代升级。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原则上均要实现“全程网办”,区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5%,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达到1600项。

升级打造“就近办”“全域办”。全面规范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运行,梳理街镇、村居政务服务事项,提升基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推动实现“集成办”“快兑现”。全面优化政府门户网站,设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专区;强化“济企通”移动端服务功能,实现涉企政策分类推送;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政策兑现”咨询专窗,强化涉企政策制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一窗受理、分流转办、部门办理、统一反馈。

持续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推进医保转移业务掌上办理,试点开通跨省门诊联网结算。

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免处罚免强制)清单。

深化企业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21年至少完成15个混改项目,积极做好举办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各项准备工作。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强化百强民营企业培育要素保障,力争新增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0亿元企业1家。

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

围绕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全面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实行不动产登记环节的联办机制,实现工业、仓储类项目“验收即发证”,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推行投标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和农民工保证金保险,替代保证金制度。

打造市政公用“一站式”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优化综合窗口设置,水电气报装一窗受理、资料共享;加快推进水电气等市政服务企业信息化平台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全市域范围内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推进市区内“一站式”气暖营业厅建设,缩短服务半径。

升级打造不动产“云登记”济南品牌。推行不动产登记“分钟制”改革。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实现“一个环节,45分钟内办结”,不动产首次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不动产首次登记压缩至45分钟内办结;开发建设非住宅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推行存量房交易税款智能审核,将非住宅类不动产交易价格评估时间压缩至15分钟。

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加强不动产登记与金融、公证、房地产经纪等机构业务联办,提升与街道(镇)、村级基层政务网点深度融合,推进不动产登记“就近办理”,扩大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暖、有线电视、宽带等事项联动过户范围,拓展不动产登记“异地代收代办”;推进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场景。

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建设一键直达“指尖上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区县两级“不见面办理”“零资料申请”不动产登记事项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

成立黄河流域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联盟

围绕聚焦优化法治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制定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

减少案件审理各类费用。加大当事人与鉴定机构鉴定费用的协商力度,引导当事人与鉴定机构设定评估费用上限,降低评估费率。出台指导意见,为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开发等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鉴定、会计鉴定、建筑工程质量鉴定费用减免。

加强黄河流域公证和司法鉴定深度合作。成立黄河流域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联盟,开展黄河流域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管理深度交流与合作。

加大对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制定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化裁判赔偿规则;探索组建知识产权专门办案组,实现案件办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

出口非陆路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下

围绕优化涉外服务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多措并举压缩通关时间。积极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进口非陆路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下,出口非陆路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下;设立防疫物资进出口绿色通道和专用窗口;提高进境邮件X光机同屏比对复线使用频率。

推行“无感通关”新模式。在济南机场北指廊改革出入境监管模式,出境采用“海关+安检,一次过检”模式,进境采用“先期机检+人脸识别”模式,实现北指廊现场进出境旅客“无感通关”。

提供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推进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一口通办”;强化市政府英文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发布我市出台的服务外籍人士政策文件、办事指南、便利服务等信息;积极引导、扶持建立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壮大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增强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拓展济南签证中心服务功能,优化交通网络,吸引更多相关业态入驻,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

加快打造“类海外”环境。编制国际化园区、国际化公寓地方标准,打造更多国际化社区(街区)试点单位和涉外服务港,完善公共领域双语标识体系,拓展多语种标识试点,推动更多国际友城花园落地。

建立自然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模型

围绕优化普惠民生环境实施创新突破,我市将建立自然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模型。推动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对个人电子证照(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进行线上授权调用,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预防接种证办理、户口登记(出生登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服务(社会保障卡申领)、居民身份证签发进行“一网通办”,线下合并办公“一门办理”。

推动就医“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基本医保费用报销结算,办理门诊大病事项登记,医疗救助对象经基本医保费用报销后的救助金给付,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费用报销,低保、低收入、特困对象信息查询,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信息查询等相关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门办理”。

身故“一件事”集成服务。建立“身故人员主题库”,取消开具《居民死亡殡葬证》,通过“身故人员主题库”核验死亡证明,实现身故人员本市户籍、身份类证件自动注销,社保、医保账户自动封存,以及在线办理身故人员医保、社保账户清算等多项功能,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门办理”。

依托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职称评审环节“全程网办”,推行电子职称证书,实现职称证书网上查询,在省会经济圈实现职称评审结果异地互认。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实施交通枢纽建设行动,加快济郑、济莱、济枣、黄台联络线建设,推进德商高铁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济滨高铁。实施公路建设行动,加快大西环、济南至潍坊、济南至高青3条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京台高速、绕城高速东线、大北环等5个高速公路新改建项目。实施道路桥隧建设行动,推进跨河桥隧建设,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大桥年底前建成通车,完成齐鲁大桥主体工程,加快建设黄岗路隧道、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公路大桥复线桥“三隧一桥”,启动国道308黄河公铁大桥建设。

实施公共交通建设行动,年内优化公交线路40条,增开高品质定制线路公交100条,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开通、优化公交接驳线路10条。

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

在组织保障方面,我市提出,参照省模式优化完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推进;各部门(单位)、各区县(功能区)主要负责同志为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统筹协调,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好落实;按照“专班统筹、集中攻坚、制定清单、定期督查”模式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工作;各区县(功能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合法合规、切实可行的涉企政策落实措施,为企业、群众查询和掌握政策创造更多便利。

我市还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大胆闯、大胆试、敢于担当作为、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涉企政策落地监督措施,对政策落实不力、推诿敷衍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启动问责机制,加大政策落地督查力度。

此外,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加强营商环境工作日常考核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充分依托全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把各区县、各部门在全国、全省范围营商环境工作领先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济南日报 记者:王彬 摄影:张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