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拂柳送春归,亦能托举大鹏展翅。
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只要有足够的速度和适当的时机,一架几十吨重的大飞机便可乘风而起、一飞冲天。
城市的发展亦如此。腾飞,不仅需要自身的全力加速,还需要最佳的跃起时机,把握迎风而起的“势”。
“十四五”开局,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深圳,正在抢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机;浦东,正在抢抓“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之机;浙江,正抢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机。
这些已经奔跑在高质量发展前沿的示范区、引领区,没有陶醉于过往,没有止步于当下,正在聚焦各自“主攻方向”,积蓄着下一次腾飞的动能。
机遇,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当然也包括有备而来、迎机而上的城市——
3月11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其中,“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被列入计划。济南成为继雄安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起步区的城市。
3月13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写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章节,与“久负盛名”的深圳、浦东、浙江等三大示范区、引领区并列。
国家接连“点名”,凸显了济南显著跃升的地位,更赋予了济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大责任。这也标志着济南第一次从战略上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看似突然,实则必然。
自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济南就开始思考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应当如何“答题”?即使是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这座城市也没有停下思考和探索的脚步。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之后,济南从战“疫”中冲出重围。随后这一年,这位战“疫”优等生,开始全神贯注应考,精准“审题”、精心“解题”、精确“答题”,破解“黄河之问”。
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下发后,摆在黄河流域城市面前的“生态保护之问”“高质量发展之问”更加清晰明了。
国家“出题”,济南“作答”!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说:“紧紧围绕国家需要济南做什么,济南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如今,济南这位功底深厚、上进心强、精气神足的“考生”,终于迎来了迎风而起的“势”。唯有迎风加速乘“势”而上!
格局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
今年1月20日,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黄河北龙湖湿地。珍稀鸟禽,是生态环境的“试金石”。今春,灰鹤、白鹭、白天鹅、东方白鹳、黑琵……越来越多的鸟儿飞入济南黄河两岸的怀抱。它们对黄河济南段的“留恋”,印证了这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重在行动,要在谋划。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服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济南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孙立成的这番话彰显了济南的担当与决心。
过去一年,“站在高处远眺谋划”和“干在实处推进实施”,推动济南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0年5月,济南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就做好“黄河文章”广开言路、找寻思路;
2020年6月,济南市代表团到郑州、西安考察洽谈,与之签署协同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合作协议,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的“牵手”让“黄河文章”得以在全域“落笔”;
2020年7月23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的意见》;
2020年12月15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在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伟大事业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正是通过济南市代表团的积极沟通交流,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对济南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决心和行动有了更深的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个重大国家战略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以进一步强化。
如今,济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总体方案,正在按流程向国家有关部委报批。这是一个向前加速、乘“势”而上的加力点。
“机遇是一把双刃剑,抓住了就是良机,抓不住就会变成危机。特别是未来五年是地缘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也是决定济南成败的关键五年。错过这五年,我们失去的将是一个时代。”有这种紧迫感,济南必定不会错过这个重大机遇!
大城
从“长个头”到“长肌肉”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有足够的承载空间、发展空间。
从承载发展空间看,正在强势崛起的济南过去一年最让各界关注的,当属城市发展新格局。
“为适应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孙立成在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描绘了“新济南”的蓝图。
透过寥寥几字,可以看出,济南由侧重空间拓展“长个头”转向了侧重高质量发展“长肌肉”。
这样的城市空间擘画也是与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期待要求相一致。2020年4月28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济南调研时提出“着力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省会城市的新愿景。济南的新十字方针,不仅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要求,在行动方向上更是步调一致。
“统筹推进全域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对新十字方针有了更加精准的描述:做强东部加快建设“科创智造之城”,振兴西部加速建设“活力康养之城”,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崛起北部全力建设“未来希望之城”,做优中部精心建设“魅力品质之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内涵式发展。
2021年1月7日,济南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城市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明确路径方法。5天后,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审查、批准了《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1个多月后,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在提升省会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其中包含城市发展新格局内容……重大会议密集召开,其中反复强调、重点部署“城市发展新格局”,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城市发展新格局的落实需要科学务实可行的路线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孙立成通过密集调研察实情、找思路——
2020年9月10日调研“中优”,深入一线调研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明湖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等情况;2020年11月16日调研“东强”,先后到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等5个调研点察看;2021年1月3日,到先行区调研,要求推动“北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1月21日调研“西兴”,先后到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项目等7个调研点察看;2021年3月25日,调研“南美”,要求以更大力度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目前,“中优”“东强”策划方案已发布,“西兴”“南美”“北起”策划方案也在加快完成。随着其他策划方案的陆续出炉与加速落地,城市发展新格局必将为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夯实大城崛起的“四梁八柱”。
能级
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
融入国家法发展大局,要有足够的发展能级和内核实力。
2020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新增了6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其中,济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40.91亿元,位居6个新晋城市前列。这意味着,济南已具备相当的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这是一条怎样的经济发展上升轨迹?时间回溯到2020年4月13日,山东省16市就2020年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济南公开承诺了20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迈过1万亿元门槛”。
“攻坚决胜要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0年4月22日,孙立成在济南市“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上说,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主要目标,是济南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GDP过万亿,对济南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全市人民对济南的期待。但众所周知,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冲击,实现冲关万亿元的挑战与压力不容小觑。
选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是济南冲关万亿元、全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一直以来,济南拥有辉煌的工业发展史,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7月9日,济南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11月19日,再次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2020年9月4日,邦德激光发布全球首台40000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2020年11月19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首台整车下线,开工建设仅280天,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正式投产;2020年12月30日,吉利科技集团(济南)新能源车生产线启用暨新车公告发布仪式举行,标志着济南本地生产的乘用车实现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济南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全面起势,一批过千亿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增速列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第1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0%左右。2021年前两个月,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又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
越来越多的“高质量GDP”支撑强省会建设继续向更高目标冲刺。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济南先后落地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和“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战略科技力量,综合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今天的济南具备了更好统筹经济发展“量和质”关系的基础实力,可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从容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加快从“体量优勢”向“质量优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GDP迈上新台阶,为济南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济南将GDP增长的目标定在“8%以上”,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以上”的硬指标也更令人期待。
品质
“工笔技法”推进城市治理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有足够优秀的城市品质做支撑。
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年来,济南的品质和气质都在擢升——
佛慧山开元寺入口、大明湖周边环境、雪野湖风景名胜区整治成效显著,“佛山倒影”、“青山入城”等特色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地域特色、历史人文和时代特征在这里有机融合;
春节期间,夜幕降临,经十东路奥体中心道路两侧的高楼绚烂夺目,李清照、辛弃疾等“二安”人物形象伴随着泉水、荷花等交相呼应,济南城市灯光秀高光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夜色济南,吸引全国网友观看点击;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喝上直饮水是济南人民的夙愿。2021年,济南将泉水直饮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计划在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开工建设12处泉水直饮项目,让更多市民早日享用,新济南的“家家泉水”就要实现……
泉城蝶变,城市正在变得更美更净更亲更暖,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城”。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056元、增长7.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7天、占比达到62%,首次实现优良天数超6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5%,PM2.5年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40+”时代,为自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更令人骄傲的是,济南夺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一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佳案例,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五,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所有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十四五”,济南将坚持“工笔技法”理念推进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生活品质之城。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济南只是走好了开启新征程的第一步。唯有稳扎稳打、扛起担当,方能在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的“济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