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集村民出滩区住社区 一封感谢信折射滩区脱贫迁建之变

马集村民出滩区住社区 一封感谢信折射滩区脱贫迁建之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爱资助下,俺村七八百户村民终于离开多年遭受水患的黄河滩区,搬进了党和政府给俺们盖好的小高层社区。社区楼房结实好看,顺心顺意。俺们一下子从穷滩区村民变成了县城居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

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马集新社区居民张洪旺、杨瑞敏夫妇,今年年初从黄河滩区搬进了社区。日前,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情,给东明县委、县政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一封感谢信,折射出滩区脱贫迁建之变。

信中说:“俺滩区百姓都知道,咱东明县滩区搬迁的人口多,搬迁需要建的村台多,操心受累最大的是县乡村三级干部。就说俺马集村的搬迁吧,2018年麦收前,镇里的干部来俺村做工作,当时绝大部分人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俺们村搬迁统一思想工作一度搁浅。后来镇里一个姓邢的镇长,带着铺盖卷和几十名镇干部住到我们几个自然村两个多月,走村串户挨家陪着笑脸说好话。同时,还为我们村民发家致富出力帮忙想点子,他们说服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更是感动了我们!”

感谢信中所说的“姓邢的镇长”,就是沙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鹏英。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主战场。马集行政村是东明县唯一一个在黄河西岸、实施跨河、跨乡镇搬迁的村,涉及7个自然村。该村被称为菏泽的“西伯利亚”,民风强悍。当时有顺口溜形容该村:“山东隔着河,河南管不着,报纸看不到,广播听不着。”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018年5月下旬,邢鹏英临危受命,到沙窝镇工作。“我不会玩虚的,就知道实打实地干。”第二天,邢鹏英就到马集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去了,在村里一待就是好几天。累感冒了,在村卫生室没治好,实在支撑不住,他一个人到镇卫生院,坐在门诊大厅输液。“像霜打的茄子”一样,鼻涕淌不停,擦了还淌。

一位熟人见到他,惊讶地问:“你怎么不找院长要张床躺着输液啊?”邢鹏英摆摆手:“病号这么多,病床不够用,我跟群众争这干啥?输完液我还得赶紧去村里。”

马集村党支部书记马会文说:“那段时间,他晚上九十点钟在村卫生室输液是常有的事。”

一天晚上,邢鹏英和马会文,到一个自然村做群众的工作。滩区的道路崎岖难走,没有路灯,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了村里,有群众不让他们进门。连吃闭门羹后,邢鹏英急得嘴上起了泡,说话声音嘶哑。

他没有气馁,自己掏钱买了酒、烟,到村民家串门,和村民交朋友、唠嗑;村民家有红白事,他自己掏钱随份子,吃白菜粉条一碗端,给主家“长脸”;村里一位党员在河南长垣住院,他驱车前去看望……

夏天滩区的花蚊子多,隔着衣服也能咬人。走村串户,邢鹏英身上经常被咬出疙瘩。

人心都是肉长的,马集村民逐渐接纳了邢鹏英。邢鹏英挨家挨户沟通,他动情地对村民说:“我也是农家子弟,需要个人承担的房款,咱一分钱也不会加码!”

张洪旺、杨瑞敏夫妇养猪100多头,当时行情不好,因没有人担保,无法从银行贷款,急得两口子唉声叹气。邢鹏英就带着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到养猪场现场办公。邢鹏英担保,办齐了贷款手续。第二天,五万块钱的信用贷款就到位了。

“邢镇长救活了俺家的养猪场,帮了俺两口子的大忙。接连几次来俺家做工作,把滩区搬迁的诸多好处讲得明明白白,解开了俺心里的大疙瘩。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张洪旺感动地说,“我们两口子不但卖粮借钱先交了购房款,还动员亲朋好友配合政府的工作,及早交齐了购房款。”

让邢鹏英最感到骄傲的是,在马集村迁建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搬迁之前,为了制订搬迁安置方案,邢镇长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事无巨细都得想到。他真豁上老本了。”马会文说,村民3天签完了协议,一周搬完。

马集行政村的搬迁,是东明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搬迁的“头一炮”,打得漂亮,为后续搬迁带了一个好头。

“马集群众有福啊!”在马集社区宽敞整洁的楼房里,72岁的老党员马贤山由衷地说,“我在黄河西岸住了60多年,记得上大水时,街上水有2米深。我一辈子盖了5次房子,现在终于住上了楼房,不用再盖了。”

“我们和祖辈父辈都坐过解放军救民的橡皮艇,穿用过恩人共产党派送的暖心衣、挡寒被,吃过人民政府发放的救济粮!为让滩区百姓彻底摆脱水患,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实施了彻底改变滩区群众命运的搬迁安居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为我们脱贫致富打下很好的基础。”感谢信说出了马集群众的心声,“这是第一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王兆锋  通讯员:郑洪彪 王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