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烟台:脱贫攻坚交出亮丽成绩单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烟台老旧果园启动改造

从3月初开始,烟台老旧果园陆续启动改造,累计更新升级47.2万亩老龄果园,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标准示范果园 170 处、3.5万亩;7月29日,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纳入省政府“1+30+N”创新创业体系;9月9日,烟台苹果以145.05亿元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10月27日,首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开幕,烟台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苹果文化博物馆“三中心一场馆”揭牌,大会集中展示了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首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开幕,烟台苹果再启“果业革命”大幕

2.“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海洋牧场

6月11日,“长渔1号”深远海智能化大网箱平台到达指定海域进行安装;7月10日,全国首个智能化多功能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正式开业迎客;9月26日全国第一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完成交付……

2020年,烟台加快建设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烟台先行先试区,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全面起势,拥有全市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是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多的地级市,形成了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发展格局。实施“4带、10点、100箱”海洋牧场示范工程: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等4条海洋牧场发展带建设初显成效;10个海洋牧场“1号”重点示范项目全部建成运营;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正式启动,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全国第一”,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海洋牧场建设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

在海洋牧场建设等积极因素的带动下,烟台预计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与2019年基本持平。“十三五”期间,我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由3100亿元迈过40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二位;现代渔业、滨海旅游发展成为年产值千亿元产业。

3.基本实现“路路通”

脱贫攻坚通过省级验收,乡村振兴谱写“烟台答卷”,老岚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全面小康路上足音铿锵

11月,烟台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全市658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收益6446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4万人次增收。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取得明显成效。10月26日份,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开工,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620公里;4627个村庄通户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征程上,烟台足音铿锵。

2020年,我市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作为时代命题,用心考量,用情谋划,用力实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市委1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坚持全面小康,补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优质农村公共服务持续供给,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交出了一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烟台答卷”。

4.烟台市政协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下乡义诊活动

11月3日,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民生改善,市政协主席朱秀香、副主席王国伟带领医疗队赴莱阳市柏林庄街道白藤口村和西孙家夼村开展“服务基层、情系百姓”扶贫帮困下乡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医疗专家们为前来就诊的村民进行了内科、外科、中医、心电图、B超等项目检查,就村民咨询的日常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常用药服用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向村民免费提供药品

五年来,烟台困难群众救助效能显著提升,统筹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统筹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全面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加强核对信息化建设,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实现了部、省、市、县、乡五级纵向贯通,横向部门之间实时共享数据源由6个增至14个,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低保、特困供养办理时限由过去4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支出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理时限同步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急难型救助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小额临时救助由乡镇(街道)直接审批;同时,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目前已有8个区市完成下放,社会救助的时效性持续增强。

“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6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019年首次实现了县域标准统一。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87元和588元,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48.8%和86.2%,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由1.68:1缩小到1.34:1。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平均涨幅55%以上。五年来累计发放保障资金20.07亿元,开展临时救助5921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8965.7万元。”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培杰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五年来,烟台始终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建立主动告知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织密扎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安全网。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贫困人口中低保、特困人员41222人、占比73%,其中重度残疾人单人纳入保障13200人、占比99%,确保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社会救助政策制度逐步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扎实成效,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初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绿色文明惠民殡葬落地见效,婚姻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行政区划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五年来,烟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突出党建统领,强化改革创新,扎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累计支出民政事业费110多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20多万人次,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凤观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