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烟台GDP增速如何定?

“十四五”开局,烟台GDP增速如何定?

1月18日-22日,烟台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如何设定今年发展目标成为烟台开局之年的“头等问题”。

逆势走过的2020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00亿元台阶,2020年达到7816.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7.3:40.8:5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1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培育形成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7个百亿级企业,“烟台制造”助力中国航天、海工、核电、高铁等“大国重器”走向世界。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设定新的经济发展目标成为两会委员、代表备受关注的话题。界定一个合理的增速目标2020年的各项指标成为重要参考值。

数据显示,去年1-2月,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全年最低点-8.1%,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3月当月增速即扭负为正,随后连续10个月保持月度正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部分委员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度,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的前10大行业全部正增长,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都在10%以上,未来发展围绕以上产业做精细化布局将成为重点。

在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恢复较快、全年增加值增长8.2%,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6%。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7%和18.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工业立市的烟台超前发力,要实现工业往高处走,仍设计为工业赋能,目前已经举办两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正为工业赋能的同时彰显城市品牌力。

从去年的投资情况来看,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为对冲疫情影响,各级各部门下大力气加快投资进度,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强度逐步加大,到4月份投资规模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下半年逐月向好,全年增长2.9%。来自经济界的委员表示因为有了投资拉动效应及政策红利的释放,今年的固定投资预期仍会好于去年。

从去年固投的三大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5%,带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9.6%和23.2%,合计拉动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0.2个百分点。

去年,烟台重大项目投资表现抢眼,市级重点项目以及水利、城建、交通、农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类重点民生事项完成投资分别超出年度计划25.9%、10.8%、0.4%、5%、167.2%和8.1%,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从创新力看未来潜力,烟台去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占全部投资的64.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参加科技一组讨论的委员均认为这一数据振奋人心。

作为经济结构偏重的城市,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直接、影响最大,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下降5.9%,多数行业增速大幅下滑,随着复商复市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常态,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2.7%。

随着消费持续回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9.95亿元、微降0.2%,降幅连续10个月收窄,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降准、降息等政策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0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61.9亿元、增长14.6%,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存款余额9997.8亿元、增长9.7%。全市共有4家企业上市,1家过会,1家整体上市。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99亿吨、增长3.5%,集装箱330万标箱、增长6.4%。新兴服务业态突破发展,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07场,参展人数、达成交易额分别突破3亿人次和50亿元。全市网上零售额25.4亿元、增长20.3%。

受疫情叠加贸易摩擦影响,烟台全市外贸进出口1-2月下降13.4%,为近5年新低;下半年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稳步恢复,国外疫情加剧、外需缺口放大,烟台市外贸进出口后程发力、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14.9亿元、增长10.7%,其中出口1963.1亿元、增长13.4%;进口1251.8亿元、增长6.7%。后半程发力的烟台可谓铆足干劲,一鼓作气。

作为外向型经济较为凸显的城市,烟台全市外贸企业增长面过半,新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1067家。对美国进出口472.5亿元、增长31.3%,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392.1亿元、增长36.3%,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358.6亿元、增长1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6亿元、增长17.4%。

2020年度,烟台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除一季度下降3.9%外,后三个季度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全年实际到位外资22.8亿美元、增长17.6%。

作为对韩开放国际战略试点城市,全年日韩实际到位外资翻番增长,分别增长119.9%、412.2%,总量居全省首位;美国到资增长83.1%。新设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63个、增长55.2%。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韩国SK、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夏普等世界500强首次落户。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6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倍。

在农业方面,2020年,烟台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74.7万吨、增长1.1%,粮食平均单产399.7公斤,为“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

通过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共建成粮食核心示范区约5万亩、辐射区约50万亩。老龄果园更新改造47.2万亩、超年计划18%,苹果总产量约575万吨、增长3%。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7.2%,截至去年底生猪存栏312.9万头、增长15.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下降24%,之后降幅逐月收窄,到10月份实现正增长,全年完成610.1亿元、增长2.5%。税收收入自4月份起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完成421.5亿元、微降0.9%。骨干行业、重点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占比六成以上的前十大纳税行业6增4降,纳税前十大企业合计缴税67.9亿元、增长11%。创新型企业创税能力快速提升,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税分别增长6.9%、6.3%、30.9%、9.9%。

过去的一年,烟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登记失业率2.5%,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完成6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434元和22305元、分别增长3%和5.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猪肉价格上涨47.8%,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

综观2020年,烟台全市经济呈现出快速恢复、全面增长、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在农业经济平稳、服务业向好、外贸回暖、民生投入保障的前提下,工业生产与投资快速增长,形成这一年烟台经济触底反弹的有力支撑。

如今,伴随2021烟台两会的到来,各方正翘首以待2021烟台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如何为全年设置GDP增速,为城市新一年发展方向定调。

2021年,作为全球过去一年GDP唯一实现正增长和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崛起的关键期,而全球各大机构预测中国2021年GDP增长在7.9%至9.5%之间。

就烟台而言,相较于去年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势必紧步赶上,也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预期目标。同时,在搭建经济发展参照体系时,要考虑到如何让新目标更加务实有效、更加惠及民生成为关键。

包括广聚全球各类顶尖资源,资本市场人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实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包括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内、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下的未来之城。

因此,看“量”,看“质”,更要看“势”。接下来会考验城市主政者如何实现城市外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

2021烟台两会无论为城市设置什么样的GDP增速数字,今年城市经济发展大方向的搭建,仍将在聚焦应对疫情冲击的前提下,探究经济持续上扬的突破口,并与建成宜业宜居宜游国际海滨城市的长期任务相衔接。

循着这一路线图,未来烟台如何通过一系列施策与行动让落地生效?期待政府工作报告给予答案。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