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0丨济宁聚力:资源型城市重塑发展新格局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0丨济宁聚力:资源型城市重塑发展新格局

编者按:

2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个人期待面孔。

2020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交汇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实干著称的山东,再次明确了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自信而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为拼搏鼓劲,向奋斗致敬,凤凰网山东推出大型年度策划——“考验如火 淬炼真金 凤观齐鲁2020”,关注这一年不同群体在疫情面前艰苦卓绝的努力,聚焦山东不同层面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瞩目成绩,展现16地市和主流企业在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的勇于赶超。

图片

李白任城住,于今九百秋,青天东海月,长为挂南楼。

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济宁,一直和文化相连,既是文人墨客与李白怀古对月的地方,又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之于山东恰如山东之于中国。

济宁是山东的一个缩影并不仅限于文化的映照。如今,山东全面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产业转型呈现加速态势。曾以资源为重要拉动力的济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同样“慢不得、等不起”。

图片

在定调济宁发展上,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认为,一是在“融入”上发力,积极对接国家和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速推进新机场、高速、高铁、运河等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建设;二是在“创新”上发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三是在“改革”上发力,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实施一批战略性、战役性改革;四是在“文化”上发力,打好济宁文化的优势牌,持续推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济宁贡献。

“立体大交通”,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起航

交通运输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血脉。

济宁位于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鲁南城市经济圈重要的城市之一,更是连接省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济宁的“通道”建设是促进两圈交流融合,也是促进苏鲁豫皖四省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0年,济宁市按照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着眼于济宁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新需要,着眼于全市人民的新期盼,紧紧围绕“项目落实年”目标要求,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打造“交通强市”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推进行业创新融合发展,在运输结构调整、智慧交通、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扎实进展。

2020年2月13日,鲁南高铁中铁三局曲阜段复工,2月14日,鲁南高铁中铁二局嘉祥段复工,打响了济宁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复工建设的发令枪。

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方面,建成枣菏高速、董梁高速和济徐高速太白湖互通立交,新增通车里程114.9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42.6公里。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新机场高速完成部分路基、桥涵等工程。加快济宁南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国省干线公路方面,重点推进国道327曲阜张阳至任城长沟段、环湖大道太白湖新区段等工程。改造“四好农村路”1312.6公里,全面完成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水运工程方面,提升大运河航运功能,推进主航道“三改二”、湖西航道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铁路建设方面,强力推进鲁南高铁曲菏段建设,开展济宁北、兖州南、曲阜南、嘉祥北4处站房、站前广场及市政配套建设;济枣高铁、雄商高铁完成立项。

2020年10月31日,济宁机场建设启动仪式在兖州区漕河镇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本期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预计旅客吞吐量2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00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济宁市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对济宁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推动作用。

管中窥豹,可以预见随着济宁在高铁、新机场、高速、高架桥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全面起势,势必会助力济宁成为鲁西南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助力济宁加速崛起,建构区域协同发展。

“创新求变”,产业集群锚定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的前瞻锁定,让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傅明先表示,目标的实现一个是靠转型转出新经济、转出新动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

图片

近年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制造强市”目标,突出抓好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把领导力量、政策措施、要素支撑、招商引资向产业链集中,印发《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成立市产业集群培育指挥部,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由市级领导牵头,一链一策一专班,全链条式推进。

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济宁重点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从工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煤炭转型示范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5大类企业中各优选10余家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如今前期的努力结出硕果。

济宁市先后建成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打造了一批龙头引领、配套完善、链条延伸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兖州煤业、如意集团、华勤集团、太阳纸业、山推股份、鲁抗医药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成为推动济宁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装备制造、研学旅游、科技金融、纺织服装、新能源等产业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雁阵形”产业集群。按照100亿元、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营收规模,分别筛选一批企业进行梯队培育,形成了梯次发展的集群企业“雁阵”。4家企业获工信部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2家企业入选省第三批瞪羚企业,太阳纸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革做文章”,为新动能打开天地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堵点怎么疏解、难题如何破解、矛盾怎样化解……考验着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担当精神和实干本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济宁市坚持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往下落,有效推动全市攻坚事项落地落实。

蒂德精机是济宁兖州区一家机床生产企业,今年,由蒂德负责运营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高端装备区已签约企业6家,围绕数控机床整机研发、制造,引进机床整机及上游配套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面对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济宁市健全完善挂图作战指挥部体系,由市级领导亲自领衔挂帅担任各指挥部指挥长,全力推动重点攻坚事项落地落实。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指挥长常态化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导调度,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带头啃最硬的骨头,确保攻坚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俯下身子、理清路子、甩开膀子,打通影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各种“关隘”,带动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破局开路,破除了一批堵点难点,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奏响济宁改革最强音。

数据是直接的说明——济宁在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了40个产业研究所,成立了19家园区开发公司和16家招商公司,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科技中介、项目孵化、产业化培训、资本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性创新服务;成立济宁人才发展集团,出台“人才新政”20条,深入实施“优才计划”“青鸟计划”,引进重点紧缺人才1837人;去年以来,济宁新增院士工作站18家,全职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名,全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平台达到511家……

同时,为了改革改出好环境、改出新活力,济宁打出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开发区改革、“一次办好”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有力打通了阻碍、制约动能转换的很多堵点和卡点。

济宁兖州区推进科技“赋能”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一站式服务,支持蒂德公司建立四家省级科研中心,承担8项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0多项,其中,自主研发的“高速桥式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斩获全国机床行业最高奖。济宁坚持思想上“破茧”、行动上“化蝶”,在前进中坚持目标、在挑战中坚守航向、在创新中破浪前行,探索出了指挥部推进工作、可视化平台解决问题、科创平台强化支撑的新路子。

文化发力,焕发城市新魅力

作为资源型城市,济宁所知名的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但实际上,在文化资源上,济宁有“富矿”,“孔子故里”就是济宁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图片

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在如何谋划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发展格局时指出,济宁除了在“融入”上发力、在“创新”上发力、在“改革”上发力,在“文化”上发力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强调要打好济宁文化的优势牌,持续推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济宁贡献。

近年来,济宁不断加大全市文旅资源的开发力度,先后联合济南、泰安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等七大工程,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共建成尼山书院13处、达标“儒学讲堂”3016处,开展活动7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达460余万人次。搭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儒学人才高地“四大战略平台”,如今的济宁处处涌动着传统文化热流。

并且,济宁始终把大项目作为旅游发展的最大动能,聚焦“三孔”和“大运河”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大力实施一批牵动性、标杆型、现象级文旅项目。坚持高水平策划、高标准打造,建设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四馆一城”文旅综合体,推动文化会客厅变成旅游新地标。

文化旅游融合步伐加快。擦亮三孔、两孟等重点研学景区名片,打造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新三孔”,推进鲁源小镇、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推出了六大类 60 余项研学课程,策划了四大主题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了国家、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2处。融合旅游景点、文旅项目、时尚街区、城市地标等元素,策划推出100个网红打卡地,让济宁文旅“红”起来。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济宁加大“请进来”力度。连续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山东文化年”“孔子文化周”“齐鲁文化丝路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2020年受疫情影响,文旅业遭遇“冷窗”,济宁市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旅市场复苏,同时大力培育文旅产业新动能、持续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完善智慧文旅体系,2020年前三季度,济宁接待游客2862.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7.17亿元。

如今,遍地开花的乡村儒学讲堂、涵养心性的干部政德教育、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被重新阐发、转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时代光芒,济宁也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结语

骏马亦知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经济转型的发展大潮下,济宁展现出了奋发图强、浴火重生的信心和决心,如今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并且在进入经济圈、都市群的时代,在鲁南经济圈,济宁和兄弟地市“报团取暖”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也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可以说,济宁真正在探索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发展格局上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站在“十三五”,望向“十四五”,下一个五年,期待济宁高质量发展亮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