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编者按:

2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个人期待面孔。

2020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交汇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实干著称的山东,再次明确了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自信而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为拼搏鼓劲,向奋斗致敬,凤凰网山东推出大型年度策划——“考验如火 淬炼真金 凤观齐鲁2020”,关注这一年不同群体在疫情面前艰苦卓绝的努力,聚焦山东不同层面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瞩目成绩,展现16地市和主流企业在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的勇于赶超。

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收获特别多”,中国的小城里藏着万千故事,枣庄即是这样的“有料”小城之一。

初创时代,声名远播的“煤城”

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爬上飞快的列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不少人因铁道游击队认识枣庄,而枣庄之所以能够在抗战时期有相当规模的铁路线供游击队迎战日寇,显然特殊的地理位置——山东的“南大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是重要因素,当然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是考量条件之一。

实际上,早在明朝初年,鲁峄地区(现枣庄市中区)就有“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华资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枣庄的“创业”之路和煤炭相关,形成了以煤炭、水泥“一黑一灰”为特色的传统产业结构,在早期发展迅速。一个显著的例证是枣庄的车牌号开头是鲁D,省内排在她前边的除了济南、青岛外,老工业城市淄博也在前,枣庄建市已近“花甲”。

到上世纪80年代,枣庄曾供应江浙沪一带超过50%的煤炭,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曾占经济结构的八成以上,“煤城”枣庄声名鹊起。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枣庄被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或许并不是这一年枣庄煤炭资源才枯竭。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这就意味着开采一点就少一点,由于早年的过度开采,枣庄的煤炭资源枯竭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对习惯从地里挖资源换发展的“煤城”,面对资源枯竭不啻于宣判经济发展会放缓甚至倒退。

“雪上加霜”的是,枣庄暂时没有可替代的资源来取代煤炭,而因采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摆在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加上枣庄的自然条件复杂,境内平原仅占26.6%,丘陵占比超5成,经济条件较好的市中区和临沂交界,处于沂蒙山脉的边缘,峄城区、山亭区更是被大小山脉包围。

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枣庄发展的羁绊,是等着经济衰退还是主动出击,突破口又在哪里,这些问题考验着枣庄人的智慧。

改革创新,“二次创业”再现转折点

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早已显示过威武不屈精神的枣庄人,并不缺乏改革创新的智慧和魄力”,枣庄市委书记李峰的话恰是枣庄面对发展之困的最好回击。

历史上,墨子、鲁班、奚仲乃至后来的毛遂、孟尝君,在这片土地播下智慧的种子,转型之路难,但贵在迎难而上。

如果说之前的枣庄选择了用资源来换发展,如今选择了“绿水青山”,以动能转换为契机,枣庄加速向“新”。

“重头戏”煤炭化工通过科技嫁接改造、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并培育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打造科技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创业示范园,让创新有了“生产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大数据产业,实施“智慧枣庄”,打造区域区域性大数据基地——鲁南大数据中心,带动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

一系列的措施带动了一大批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枣庄转型积聚了“动能”。

在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9年之后,枣庄再迎转折点。

2018年,枣庄三产产业结构调整为6.5:50.8:42.7(初核,未经第四次经济普查),经调整后9.6:45.1:45.3,换言之,到2018年,枣庄经济结构正式迈入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时代。到了2019年末,第三产业的占比47.1%优势更明显,从上世纪80年代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曾占经济结构的八成以上的严重“偏科”到如今的“三二一”,枣庄产业发展更趋于合理。

不仅如此,自从京沪高铁穿过她,红色经典旅游打响全国,台儿庄古城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枣庄已变了模样。

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煤城”逐渐让位于旅游城市,枣庄也渐由依赖矿石资源转向内生的文化、旅游等资源,而这远不会枯竭。

枣庄美食有“三宝”——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是“胃里”的回忆;柳琴戏、唢呐、花鼓是“喜闻乐见”的“耳朵”回忆;手编、土陶、皮影,又是引人流连的“非遗”技艺……

小城又东风,文旅成为新引擎

凤观齐鲁2020 | 枣庄的“二次创业”,文旅成为城市新名片

枣庄是一座小城,从其简单的区域划分就可以看出一二。

“花开六朵”,枣庄所辖“五区一市”,即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和山亭区,尽管各区县发展各有特色,但均宜游,这对于曾经以“煤城”出名的枣庄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笔不会“告罄”的“财富”。

以山亭区为例,其境内大、小山头5000多个,海拔在400米以上的161个,境内山地丘陵面积134万亩,占区域总面积的88.6%,在古代如此地形发展实属困难,但如今发展“生态休闲”却得天独厚,从其“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的定位也不难看出其发展路径。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翼云石头部落旅游度假区、汉诺庄园等已成为枣庄市乃至周边省市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搭配上当地的农家乐、采摘以及传统的山亭美食石磨煎饼、板栗、羊肉汤,视觉、味觉乃至嗅觉等感官都能充分调动起来。

或许也可从葫芦套-石佛山寨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世界老年旅游大会、全国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在山亭举办,环岩马湖—朱山流域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徐庄镇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等荣誉可以看出,山亭因地制宜已走出了自己的探索。

山亭区是如此,更不用提坐拥微山湖红河湿地的滕州,叫响全国的台儿庄古城以及独具特色的“冠世榴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龟山风景区等区县文旅热点。

特别是枣庄主动“选择”,没有“坐等”政策。

在“十三五”规划所提的几个“融入”中能瞥见枣庄的主动“借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城市在特色园区、文化旅游、研发成果、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深度对接融合;融入淮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挥临边优势;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着重与济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对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合济宁、聊城等市,推动运河经济文化带大发展,联合临沂等市,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圈大发展……

身处京杭运河发展轴、临枣济菏发展轴交点和淮海城市群的枣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文旅为引,有望在鲁苏豫皖四省相邻地带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枣庄目前是山东16地市面积最小的市,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人均收入,在全省都处于后几位,而枣庄人才被“虹吸”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早就在历史中证明自己的枣庄人,并不会就此困顿不前,压力就是动力,新兴产业的势能正在积蓄,“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因地制宜主动“借势”正让枣庄“转型振兴”渐行渐近。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