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个人期待面孔。
2020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交汇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实干著称的山东,再次明确了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自信而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为拼搏鼓劲,向奋斗致敬,凤凰网山东推出大型年度策划——“考验如火 淬炼真金 凤观齐鲁2020”,关注这一年不同群体在疫情面前艰苦卓绝的努力,聚焦山东不同层面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瞩目成绩,展现16地市和主流企业在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的勇于赶超。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之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会议落下帷幕,赶考“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省的新征程已是“号角声声起、战鼓催人急”。站上历史的一个山巅,向下一个山巅远眺,尤需跋山涉水,对处在新旧动能转换起势期的山东而言更是如此。
赶考“十四五”,山东首先要答好基础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山东的“基础题”既是经济基础,也是要素基础,更是民生基础。
山东“十三五”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离不开这些基础。
过去五年,山东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全省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和7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8%,预计今年将突破30%,山东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成绩的取得是不间断的努力。以服务基层为例,5万余名第一书记,1000余支乡村振兴服务队、高质量发展服务队,2500多个“四进”工作组,9078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直插一线,奋战攻坚,成为齐鲁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山东喊出“大干300天,攻坚一整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
在道路交通领域,山东出台《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等文件,“四横四纵”骨干货运铁路网基本建成,“三横五纵”快速铁路客运网加快构建,鲁南高铁开通运行,沂蒙人民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高铁通车里程年内预计分别达到7400公里、2110公里,一个迈向陆海空立体化的大交通格局,正在齐鲁大地加速形成。
……
走好“十四五”,要在“十三五”垒筑的台上架好梁。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给出了山东“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在综合实力、发展质效、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态建设、治理效能、民生改善等七个方面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在科教强省、文化强省、健康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先进制造业强省、海洋强省、数字强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交通强省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并提出了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以此观察,“十四五”恰是这几年山东强基提质工作的延续,工作的关键也是在落实。
赶考“十四五”,山东要答好改革题
厚实基础,能够让山东全面突破,而山东如果想要走在前列,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无疑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十三五”期间,以营商环境建设为代表的改革攻坚在山东全境展开。
目前,山东省级事项1228项全程网办,1830项“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由2016年的20天办结压缩到目前的1天办结,市场主体达到1156万家,比2015年末增加500余万家,山东制度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营商环境的改善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2018年7月,山东召开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会上提到,“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同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通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培育一流营商环境”,2020年是工作落实年,山东发起了聚力流程再造,培育优化“少高优强”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在这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领山东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雄安上海学习。两次实地学习,看到了差距,也充分认识到突破瓶颈制约,关键在制度创新,根本靠流程再造。
这5年,山东用实际行动去改革攻坚,社会在感受“山东之变”。
2020年2月,在山东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推进会上,睿感(济南)传感器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从前期接触到完成海外并购交割仅历时3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产业项目的新纪录,谈及此,睿感(济南)董事长张元杰博士点赞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实干精神和创业速度,而团省委工作人员发挥“店小二精神”,嘘寒问暖,积极帮助对接相关部门,助力了这项纪录。
无独有偶,牵手山东十四年之久的世茂,世茂山东地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陆术东就提到,“进入山东十四年的时间里,我们清晰地感受着山东整体在各个领域中营商环境的变化。日益畅达的沟通渠道、化繁为简的办公流程以及愈发周到且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让山东世茂得以有机会在这片土壤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力量”。
“要素跟着项目走”“亩产效益论英雄”,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健全经营体制、优化布局结构、转变监管方式,国有企业动力活力有效激发;精简机构、精准赋权,开发区全面“瘦身强体”;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同权”,调动各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全面推行……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开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十四五”期间,进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山东改革将走向深处,走向更宽的领域。
赶考“十四五”,山东要答好创新题
创新,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山东如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必不可少。
“十三五”期间,围绕科技创新,山东做了诸多布局。
例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设立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深入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打造了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与此同时,山东向“新”的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2019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1%,较2015年提升7.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44.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5万家,比2015年末增长近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329件,是2015年末的2倍多,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不仅仅涉及科技领域,发展理念的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时间回到2016年,彼时山东已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转型成为最现实的解决办法。
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推动山东工作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开辟出山东发展新境界。
2018年以来,山东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4家;2019年全省压减生铁产能465万吨、粗钢产能923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
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山东做优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支持70个“雁阵型”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领航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
同时在协调发展领域,山东也有不俗的成绩。山东相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
今年7月,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高地、科技创新合作高地、国际地方经贸合作高地、人才集聚发展高地、区域协同开放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构建起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塑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
……
在下一个五年里,山东经济体制、发展理念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势必会进入一个新高度,但能否走上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考验着山东智慧,而早已在历史中证明自己的山东并不缺乏改革创新的魄力。
结语
奋斗未有穷期,行者永无止步。
以省委十一届十二次会议闭幕为新的起点,汇聚起人民群众落实“十四五”规划的磅礴力量,用一亿齐鲁儿女的“创新之手”描绘谋篇“十四五”的奋斗群像,“一张蓝图绘到底”,山东在下一个五年的赶考路上也能“蹄疾步稳”,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开好局、起好步,书写更加精彩的山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