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0 | 为何大家都在说“硬核山东”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0 | 为何大家都在说“硬核山东”

编者按:

2020年,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艰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动面孔,就如奋力开创的城市自信面孔,还有不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坚毅面孔,以及相信美好生活的个人期待面孔。

2020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交汇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以实干著称的山东,再次明确了现代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自信而坚定地迈向新征程。

为拼搏鼓劲,向奋斗致敬 ,凤凰网山东推出大型年度策划——“考验如火 淬炼真金 凤观齐鲁2020”,关注这一年不同群体在疫情面前艰苦卓绝的努力,聚焦山东不同层面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瞩目成绩,展现16地市和主流企业在全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的勇于赶超。

凤观齐鲁2020 | 为何大家都在说“硬核山东”

“硬核”常常和优秀划等号,今年一向低调的山东却时常被赞“硬核”,这个过去常用来形容发达地区、标兵省份的词为何被多次用在山东身上?是对山东的一时印象还是说山东足够硬核?透过一组组数据和“十三五”以来山东的表现,或许我们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山东,甚至在某些领域硬核可能不足以形容山东……

“自给自足”的产业基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以占全国总面积约1.6%的土地,养育了超过全国7%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7%的GDP,熟悉山东的人会形容山东为“中国的缩影”,这不仅仅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海陆兼备,文化基因——孔孟思想万家传,而且还有相对自给自足的产业体系。

今年疫情爆发期间,各地防范疫情的同时,支援湖北成为各省、市的一致行为。

而就在支援湖北的时候,诸多人发现山东“搬家式”支援背后的产业基础,农业、工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领域虽有波动,但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和疫情双重冲击下,这份成绩单不难见山东的经济“韧性”。

作为经济的“压舱石”工业,全球共有41个工业大类,中国是唯一一个全有的国家,而在国家重点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在山东均有分布,其中化工、轻工、机械、纺织、冶金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布的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山东已有60家企业上榜,排名全国第一,也说明在工业制造业相关领域,山东“声量”不小。

图片

而作为工业的支撑产业农业,山东仍可圈可点。

“十三五”时期,山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十百千”工程,农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9年山东农产品进出口2308亿元,出口值连续21年领跑全国。

作为超亿人口的省份,山东粮食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位,粮油加工业门类全、产品多、能力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基地”。2019年,山东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山东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83家应急加工企业短时间内复工复产90%以上,恢复日产能3亿斤以上,日产面粉1亿斤,日产食用植物油0.5亿斤,快速满足了疫情期间群众生活需要。

山东绝不只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

2016年,山东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7.9:46.8:45.3调整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主导的地位越发明显,到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53%。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山东搭建起制度创新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基本框架,八大发展战略齐头并进,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呈现出一系列看得见的趋势性、关键性的深刻变化。

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增长点快速崛起,云课堂、远程医疗、虚拟会务等新模式蓬勃兴起,海尔卡奥斯、浪潮云州两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占全国总数的1/5。上半年,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8%,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7个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

或许,短时间内山东无法摆脱“标兵渐远,追兵将至”的境况,但是“自给自足”的产业越发环境友好,迈向高质量的步子越发沉稳,这本身是值得花时间去发展的。

图片

好客山东,开放合作大舞台

山东值得花时间去期待,也值得花时间去选择——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曾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诸多齐鲁儿女从山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如今他们的家乡——山东,有了新发展、有了大变化,给大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舞合。

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再到山东自贸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海洋战略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从省会经济圈到胶东经济圈再到鲁南经济圈……多重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相继在鲁“绽放”。

“众人拾柴火焰高”,秉承一贯的传统,“好客山东”借助“双招双引”等方式吸引海内外客商来鲁共享山东机遇。

在刚过去的进博会,山东不仅搭建起“1+16+2”的组织体系,还精心举办系列配套活动——山东与世界500强产业链高质量合作发展对话活动,邀请省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负责人围绕高端制造、工业互联网、新材料三个产业链开展对话交流。

对话活动现场“斩获”颇丰——15个重点外资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16.8亿美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环保等行业,合作方来自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这不是孤例。以“双招双引”为引,寻求对外合作交流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山东的“常态”。

早在2016年,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就已写入山东年度工作报告中。在这一年,山东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77家,合同外资1404.3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3个,投资总额371.7亿元。

而到了2019年,山东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17家,实际使用外资146.9亿美元,新设立高技术外商投资企业473家。

今年疫情冲击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没有让山东关闭合作的大门,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山东部分城市“北上南下”主动对接项目,助力项目落地,并在6月30日举办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峰会期间重点推介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高端装备等37个精选项目,投资总额1139亿元。

紧随其后,从8月延续到11月陆续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欧洲、东盟、美国、韩国、日本5个专场,山东省16地市举办系列配套活动,建立新形势下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机制化沟通渠道。

不断上升的数字说明了山东在以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为代表的对外交流合作中不断向好。

这里既有鲁文化的诚实守信,也有齐文化的开放革新,旨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山东,正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硬核并不足以形容山东,而“好客山东”不仅仅是“金字招牌”,也是合作共赢大舞台。

“山东着急了”的奋起直追

近年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人才流动比较明显的趋势,这背后是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集聚发展动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用脚投票”。

“标兵渐远,追兵将至”是山东当下所处的发展环境,尽管“十三五”期间,每年人口流出的数量相比亿级的常住人口数尚不足百分之一,但这也足够警醒山东。

2016年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此拉开了“十三五”期间山东引才留人的序幕,其后陆续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和措施,且一年比一年“迫切”。

2017年相继出台《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2018年出台《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绘就一张“山东人才全景蓝图”。2019年山东年度工作重点之一是“在广聚人才上下功夫”,今年除了出台类似《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外,还公布了最新的山东人才“蓝皮书”——“十三五”期间,山东各类人才数量持续攀升,其中,人才回流态势初步形成。

从山东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情况来看,与2016年74.96%的非师范类毕业生选择省内就业相比,2019年有81.83%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工作,增幅6.87%,截至2020年7月底,2020年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从高校毕业生省际流动来看,2019年山东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16.78万人,省外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19.42万人,省外来鲁毕业生高于省外流出毕业生总数。从人口流动的相对指标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山东人口流入比为1.04,第二季度为1.79,意味着该阶段山东属于人口流入状态。

引人留才只是山东奋起直追的一个方面,相比标兵省份,除了在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上有所作为,山东还在营商环境等“软环境”出台硬举措。

2018年7月,山东召开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会上,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掷地有声”;2019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培育一流营商环境”,并对照标兵逐一优化;2020年山东发起了聚力流程再造,培育优化“少高优强”营商环境的“攻坚战”,“有事必应,无事不扰”逐渐成为一种自觉。

或许正是这种自觉,疫情常态化后,从省委常委到驻村干部,参与直播“带货”、为企业站台、带头消费成为一种“基本操作”……诸如此类,可能硬核等词描述山东显不出这背后的付出,更不用提关键时期,今年疫情期间山东上演的感人瞬间。

结语

黄河在这里入海,沂蒙山在这里绵延,无数的先哲在这里留下智慧的光芒……

站在“十三五”看山东,奋起直追,山东仍有志于立潮头之上;“凤凰涅槃”,转型迈向高质量,是发展所需,也是人民所盼;好客山东,是“金字招牌”也是合作大舞台……

望向“十四五”,“李云龙”式的敢闯敢干加上“泰山挑山工”般的认准目标向前,“奔腾向前”的山东,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