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再总结,莱西经验还有哪些?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30年再总结,莱西经验还有哪些?

国庆节到哪儿玩去?

中秋打算怎么过呀?

这是放假前,摆在许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选择。

对此,著名笑星牛群是这样回答的:自己都是非常骄傲、非常自豪、非常幸福、非常享受、非常陶醉地说,回老家!

五个非常,是今年10月1日,牛群回山东昌邑市老家,在村里的牛街揭牌仪式上说的一番话。

齐鲁壹点(《齐鲁晚报》新媒体)的这个视频,触动了自己的神经,当即决定次日(10月2日)也回老家,回生我养我令我挂念的那个地方,回列祖列宗永久睡眠的那个村庄—莱西市日庄镇东白石山村。

2日上午,我们夫妇驾车离开济南,奔驰在拓宽整修之后,不再动辄限速、不再处处罚款的济青高速公路(北线)上,感到格外爽。特别是前一天瞬间爆炸式的过节出城造成拥堵不堪的现象,不复存在,只用3个半小时,就跑完了350公里。

这是今年疫情之后,第三次回老家了。前两次,分别是送年前在济南去世的父亲回家入土和按照风俗回家百日祭奠,因此也没有心情去欣赏家乡,去品味家乡。

此次回乡,正逢中共党建历史上著名的“莱西会议”召开30周年。

三天来,与这个舅舅、那个叔叔闲聊家乡的新变化,与这个妻弟、那个堂弟漫谈家乡的新气象,与这个村官、那个镇官讨论家乡的新举措,倍感亲切,倍感兴奋。

莱西,原隶属于烟台地区,我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即1983年10月1日,改隶青岛市。1990年12月18日,撤县改市。

30年前,也就是撤县改市的那一年(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在莱西县(今莱西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肯定和推广了莱西的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和做法。

具体来说,就是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内部活力;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曾经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0年之前,他们创造了莱西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30年已过,莱西还有哪些经验值得去重视、去研究?

01、姥姥家前的马路为啥停工了?

回到莱西的当天下午,我们在酒店略事休息后,就先来到日庄镇的岱墅村。那是我外祖父、外祖母的村庄。

虽然,他们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是那里还有四个舅舅。自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还上过一年的小学。因此,到姥姥家是每次回乡的必定选择。

车辆如往前一样,停在了位于村庄主干道边的三舅家门口。门前一条新修建、尚未凝固完毕的马路,顿时令我眼前一亮:耶,什么时候门前的土路修成水泥路了?

莱西市在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后来每个村的主干道也水泥化或者沥青化了,但是巷道,也就是绝大多数农户的房前屋后道路,还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或者全部解决。

我们村(日庄镇东白石村)是青岛市典型,各方面条件不错,村党支部老书记孙永建还是山东省人大代表,前几年村里的所有道路就已经全部硬化了。而姥姥家(日庄镇岱墅村)、岳父家(日庄镇门家庄村),就尚未完全做到。

三舅家的门前马路上,还盖着混凝土养生用的土工布。我以工科男、曾经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的职业习惯,扒开看了一下:马路档次不低啊!无论是道路厚度,还是水泥性能,用肉眼就能明显地感觉是真材实料,地道施工。

三舅笑着告诉我,这次老家是在“村村通”基础上搞的“户户通”,分为主干道和巷道两种。主干道的宽度是5米,厚度是15厘米;巷道的宽度是3米,厚度是12厘米。

“那质量如何保证?谁来监工?”“如何避免层层分包、偷工减料?”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三舅说,有两道锁:一是镇上聘请了专门的监理公司,一直盯在现场;二是“谁的路谁监工”,也就是马路修到谁家门口,谁就自己也参与监工,我们不同意、不认可,施工队也交不了差。

一会儿,我们又来到姥姥家的老宅,看望从烟台退休后回乡居住的大舅舅一家人。奇怪的是,他们家门口铺路的木制模板做好了,支起了架子,却没有人干活。

望着我带有疑问的眼神,大舅舅说:“停工了!”

“为什么?”

“因为石子不太合格,大家不愿意,不签字,施工队回去整改去了。”

第二天下午,见到了年轻的镇长李大懂,闲聊起此事。他说:“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最上心,眼最尖。有的事情光靠政府,有可能出力不落好,好事办不好。群众的事让群众来监督,省心省力,一举多得。”

“谁的路谁监工”,“群众的事让群众来监督”。

这种发动群众来监督工程的做法,简单实用,事半功倍。不也是莱西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体现和创新创造吗?我暗暗地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有的人家门前的路(巷道),比3米宽,怎么办?”我还是有些疑问。

“你多了,我少了,在农村是打不清的官司。只能一个尺度卡到底,最多就是3米宽。多余的部分,你可以自己拿钱,大体1立方70元左右,一块干了,群众愿意,施工队也高兴。莱西的户户通,都是这样干的,进展快,很顺利,没毛病,没矛盾。”李大懂答道。

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这是2020年莱西市的重点工程。据悉,全市拟实施“户户通”的村庄700个,硬化道路面积800万平方米,总里程2900余公里。

农村锣鼓农村敲。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惹上麻烦。万一再遇到一个刺头、“犟眼子”,没完没了,就会令人十分头痛。莱西的这些高招,对那些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来说,是难以琢磨出来的。

02、俺村的老支书为何不干了?

到一个村,看它怎么样?我认为有三个直观评价标准:一看道路是否硬化了,二看街面是否干净,三看是否有学校。

我们东白石山村很早就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水源净化”,村里有一所希望小学,每天有校车接送四周村庄的孩子们,村里还有一个广场。

2018年清明节,父亲最后一次回老家。走在马路上,逛在广场里,看到了家乡的巨变,遇到了他的学生,异常兴奋,说了一句:“没有想到咱们村也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啊!”

这一切都离不开以党支部书记孙永建为代表的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

虽然孙永建只年长我一岁,但是“萝卜不在大小,关键长在辈儿上”,按照辈分我需要喊他叔叔。因其排行老四,所以就喊四叔。

1962年1月出生的孙永建,是远近有名的奶牛养殖大户,主要为设在莱西的青岛雀巢公司供应鲜奶,作为青岛茂欣源奶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致富不忘家乡,致富不忘初心,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于2004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经过几年的奋斗,东白石山村不仅成为青岛的典型,也成为全省的典型。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村庄”、“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说实话不弱于济南市章丘的三涧溪村。

要知道,我们村距离县城(以莱西市政府为准)有22公里,距离青岛市区(以青岛市政府为准)130公里,是个十分偏僻的丘陵村庄。而三涧溪村,距离章丘市区、济南市区,分别为6.6、46公里,两者的区位优势天壤之别。

孙永建也因此获得了诸如“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也是目前莱西市唯一的山东省人大代表。

这么多的光环,这样棒的人物,按照常理还不得一直干下去?“小车不倒只管推”嘛。

然而,此次回乡去获悉,老书记孙永建,于2019年下半年就已经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了。

听后,我有些吃惊:干的好好的,为什么不干了呢?

孙永建告诉我,村书记干了17年了,自己也58岁了,到了主动调整让贤的时候了。现在的书记孙建成,也干了两届村委会主任了,又是从部队回来了,年轻更有文化、更有闯劲,也该接班了。

镇党委书记王安慧笑着对我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能光你们一个村好,日庄镇的所有村都好,才是真好。我们让孙老去啃硬骨头去了!”

原来,镇上又安排孙永建去8公里以外的河头村,担任河头社区党委副书记。这个社区管辖莱西湖西南岸附近的9个村庄。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三水库,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也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

日庄镇共有87个村庄,无论是干群关系还是党建工作,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事业,参差不齐,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宗派争斗突出。根据莱西市委关于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的部署,镇里选拔了一批“专业党建工作者”,农村党组织书记由“区域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大胆推进农村党组织专业化建设。

就这样孙永建到外村担任了专业党建工作者,把党员关系也转到了那个社区。

一年来,情况怎么样呢?

王安慧说:鲶鱼效应开始显现了。孙永建到任后带动了周边一片大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高效农业发展都有很大起色。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

原本计划正月十二给儿子举办婚礼,我们也接到了参加婚礼的口头邀请。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孙永建全家断然决定延迟婚礼,为疫情防控“让路”。他还将准备给儿子办婚礼用的钱购买了1万只口罩和1500瓶84消毒液,捐给镇政府。

市、镇非常重视发挥这些专业党建工作者的作用,也制定了有吸引力的政策。据悉,他们的工资薪酬大体相当于村支部书记的1.5倍左右。

今年4月份以来,日庄镇整镇推进村庄建制优化调整工作,成立34个区域性党支部,依法依规完成了新村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形成了“6个新村党委、6个新村社区委员会、34个区域性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健全了以党组织为统领,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

随着高铁时代的不断发力,随着城乡资源的持续拉大,空心村现象无法避免。中国如此,日韩如此,美欧也是如此。

土地是农村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农民的命根子。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在这些现实大环境中,利用好土地,激发出更大效益,就是当今农村最有效也是最务实的选择。

整合土地,推动流转,优化配置,增收致富,大势所趋。

这是共识,也是经验。但是,有的想到了,没有具体行动;有的行动了,没有真正落实。有的甚至麻烦不断,惹是生非,半途而废。

原因何在?一是干部缺本领,二是机制有问题。

而莱西依靠这支专业的党建队伍,通过这个融合的社区机制,迈出了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坚实步伐,从过去的“分散经营”逐渐走向了“抱团发展”,“土地集中流转—整理—再流转”促进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以前我们一个小村,葡萄种得再好也是‘在鸡窝子里转’,整合后,就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规模效益一下子上来了。”孙永建说,通过整合,所在社区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规模效益一下子出来了。目前,社区发展高效大棚43个,培育优质葡萄240多亩、优质大梨50亩,种植果园150亩。

据悉(来源于《莱西市情》),莱西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65.5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78%,形成了花生、蔬菜、果品、奶牛、生猪、肉鸡等6大产业链条,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新村38个,超过新村总数的三分之一。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熟悉乡情、吃住在村的55名专业党建工作者,不仅解决了部分村庄党组织“无人可选”、“一将难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强健的“领头雁”,激活了“空心村”,解决了部分村庄“穷”“争”“乱”的问题,增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莱西,坚持不懈地建好党组织,持续创新地配强领头雁,书写了新的篇章,诞生了新的经验。

03、省城老书记为嘛久居莱西?

“丁书记也回莱西了。”

“早就回来了,这次住的时间有两个月了吧?”

站在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有保温、没有空调和暖气的破旧办公楼前,镇党委书记、镇长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已经离开莱西23年的一位老干部。

他们说的这位老领导,也是日庄镇人,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我们镇上的高中也是我的母校(莱西二中)当过教师。

1989年8月莱西会议召开的时候,他是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之后担任县长,当年12月县改市后担任市长,故称是莱西最后一任县长,第一任市长。在担任莱西市委书记期间,曾于1995年6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称号。

1997年12月,他调任省城济南,成为正厅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在职的时候,还是在退休之后,他是有空就往老家跑,逢年过节不用说,红白喜事也是尽量回去。

老母亲在世的时候,可以理解,“不孝者难以忠”。可是老人仙逝多年,自己也退休了,反而回莱西更加频繁了,经常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有时候在济南的老乡,约其小聚吃饭都很困难:他还在莱西呢。

莱西,您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其实答案很简单:“莱西人义和”。这是特有的文化背景。

具体到领导层面上,就是历届领导班子非常团结,一个直截了当、清晰形象的标志:莱西的县级老干部们,能见面闲聊天,能一起吃顿饭

据说,多年前,莱西撤县设市的某个纪念日,数届20多名的退休书记、县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包括到济南、青岛等地工作的,曾经一起相聚莱西,共坐一席,谈笑风生,相互调侃,成为佳话。

这“两能”看似小事,但在一些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的地方党政两个主官,尿不到一壶里,“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甚至内耗严重,争权夺利,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下面无所适从;有的地方包括某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接任者全面否定前任工作,以贬低前任彰显自己,轻者搞“张书记挖,李书记埋,王书记上台又重来!”,重者以人划线,逼迫干部站队,搞的乌烟瘴气,基层叫苦连天。最终都导致了当地四分五裂,干部无心干事。

日庄镇的党委书记王安慧是1972年出生的,在乡镇工作多年。1987年出生的镇长李大懂是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的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回乡工作。两个人相差15岁,几乎就是一代人了。

“我们的镇长年轻有为,我要提携他、支持他、巴结他啊!”王安慧就这样当着我和李大懂的面,说了这么一番看似玩笑、实则真诚的心里话,令我十分感慨:有这样的气氛,有这样的环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成为现实。

民风决定着官风,官风影响着民风。

这种良好氛围,造就了莱西的巨变。

原烟台地区,只有莱西、栖霞两个县不靠海,都是丘陵地貌,也是两个比较贫穷的地方。“臭鱼烂虾,莱西栖霞”,说的就是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加上交通不便,两个县与许多内陆地区一样,只能吃到虾酱、小咸鱼,难以吃到真正的海鲜产品。

30年过去了,莱西的新进步、大变化,无论是纵向相比、自己与自己比,还是横向相比、与周边的县市相比,用翻天覆地、天壤之别等来形容绝不为过。

一张蓝图绘到底,“就地画圈深打井”,不随便“翻烧饼”,不轻易“建新灶”,接好政绩“接力棒”,跑赢发展“接力赛”,也是莱西的特有经验。

“饮一瓢沽河水,结一生莱西缘。世界再大,这里是家;走的再远,总有牵挂。”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在一个大白信封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每个月,莱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会给在外工作的一些莱西人,邮寄几份莱西的报纸《莱西市情》,时刻提醒你,不要忘记家乡,多宣传家乡,多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多为家乡做贡献。

据悉,2018年12月以来,莱西就对来这里就业的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发放一定数额的人才津贴和生活补贴。其中对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每人每月500元、1000元、1500元,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为1000元、2000元,技师、高级技师为1000元、2000元,补贴期为3年。

为了解决偏远乡镇的财政问题,莱西实行了平台招商政策,各个乡镇招来的企业,鼓励进入产业聚集区,进入市里建设的园区,形成的税费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税收归属原招商、联系的乡镇,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构筑了双招双引的“强磁场”。

10月13日,“信用中国”发布了最新的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386个县级城市中,莱西位居全国第12名。信用莱西,和谐莱西,名不虚传。

谁不希望家乡好?

谁不盼望家乡火?

30年,历久弥新;30年,砥砺前行。

愿莱西经验,能够继续照耀山东;

愿莱西做法,能够不断引领齐鲁。

备注:图片来自于网络,有的与文章无关。

( 特约撰稿人 袁文 俺有么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