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两年内打造千亿级医养健康产业
站内

烟台:两年内打造千亿级医养健康产业

9月18日,烟台市召开新闻发布会,2020中国山东烟台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简称“烟台康博会”)定于2020年11月6日—9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年度重点项目,由烟台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贸促会等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截止到2019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54亿(占比18.1%),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据预测,未来每年将净增约近千万老龄人口。康养产业涵盖生命科学、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保健器械、营养保健食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各个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康养产业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和22万亿,对GDP的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远景十分可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烟台市作为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地市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截至2019年底,烟台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75.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6.9%,也就是说不到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烟台已趋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6.5万人的速度递增,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3.7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空巢老人约占老年户籍人口的70%,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 180 万人,比重将提升到 27.5%以上。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和养老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把健康和养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烟台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烟台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烟台市医养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8—2020)》《关于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市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全市康养事业和产业持续发展。2016年6月,国家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烟台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

2018年3月,省确定烟台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8个县(市、区)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工作中,以满足医养服务需求、打造现代康养胜地为目标,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确定到2022年,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支柱产业;确定“中心区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整体推进;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9大板块,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2019年,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13亿元,流通业、医疗及健康销售收入687亿元。”烟台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王欣培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以建设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居家医养为主体、机构医养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保障机制体系为支撑”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模式创新,推动了医养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1处,医养结合床位2.2万多张,创建了8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医养健康产业是烟台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对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改善,都具有深远意义。”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白同林介绍说。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