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教师减负,把时间精力留给教书育人的正业
作者 |陈城
今天是教师节,社交平台和媒体报道集中涌现了对教师群体的感激表达,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是每年此刻都会出现的高频语句。教书育人,教师群体付出的辛劳是值得的,但还有一些多余的负担,一直在给教师群体造成不必要的“辛苦”。
9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关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或通过网络投票、点赞、答题、知识竞赛、推广宣传等方式开展与教育无关的活动。严格限制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会议和发文数量,不得在工作群、政务APP上滥发通知、随意安排工作任务,不得要求教师随时回复工作群信息。
山东此举有的放矢,其明确的具体减负方向,确实是当下教师群体的负担痛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时间最宝贵的使用之处,理应是教书、备课、批改作业和管理学生。当教师无法将时间聚焦主业,则定然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近几年,国家层面对于教师减负尤为关注。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
有了政策支持,如何做好教师减负的实质性工作则更为重要。
首要的,便是要破除跑偏的教师评价体系,这是教师负担的主要来源。当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成为教学质量唯一的评价标准,当教师工作成绩只能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认可,跑偏的教师评价体系不需要看到教师实际教育成果,只会更多地依赖各种各样的材料、表格、评比检查等等。
因为在“唯分数,唯升学”标准下,教育质量的好坏,只需要通过各种报表就能呈现。这显然是与正确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这些无形施加在教师身上的负担,实则与当下一些基层公务员所面对的压力如出一辙。因此,涉及教师群体的减负,除了重新明确正确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外,还应在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
学校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上级所要求、所布置的任务,不敢拒绝也不会拒绝。无关的任务下压,层层递转,最终只会落到教师群体头上。
不对学校过多的行政化干预,不把学校当成下级部门呼来唤去,让学校敢于和上级主管部门说不,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学校。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教师减负,拥有更多时间投入工作。
教师减负不能说说而已。全社会已经意识到了教师负担对于教育的重大影响。下一步该做的是细化政策,让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高悬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