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质效---中行山东省分行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实践

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质效---中行山东省分行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实践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土沟村“第一书记”刘树斌到田间看作物长势情况。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土沟村“第一书记”刘树斌到田间看作物长势情况。

楼房林立的街景慢慢后退,成块连片的农田渐入眼帘。从市区到乡村的路,留下了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往来的足迹。脱下洁白的制服,换上朴素的汗衫,“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去,到田间地头去,到人民群众中去。

多年来,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下称“中行山东省分行”)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主动选派“第一书记”深入我省贫困地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以资金扶持项目,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质效。截至目前,该行现有定点扶贫村14个,涉及8家分行的驻村扶贫干部共14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2人(含省派1人、市派7人、县派4人),驻村扶贫干部2人。

8月24日—27日,记者实地走访菏泽、临沂、潍坊等地,了解中行四位“第一书记”的扶贫实践。

上马恒温库,

以产业振兴助力脱贫

位于菏泽市陈集镇的前沙海村和中沙海村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远近闻名“富村”,靠着村办企业,两村冒出了一大批“万元户”。但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不善和技术落后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两村村办企业损失殆尽。2014年,两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两村耕地面积8300亩,是菏泽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区,当地居民收入主要以售卖裘皮、牛羊肉和种植山药为主。2017年2月22日,宋红军和付海涛作为中行山东省分行“第一书记”分别被派至前沙海村和中沙海村。

曾经辉煌的村办企业如今变成了废旧厂房,却成了两位“第一书记”的第一个工作落脚点。他们很快就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确立了党建引领、以振兴产业项目扶贫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发展思路。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和中行山东省分的支持资金,两村将原有废旧皮革厂房改建成2座恒温库,可储存山药2700多吨。

前沙海村的恒温库就在村委会对面,库门一打开,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码放着山药。“之前都是应季种,现在山药反季节出售,我的收益至少能提高20%。”看着恒温库里的山药,前沙海村恒温库承包户沙元勋的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陈集山药的交易量能在全国占1/4,在鲁西南地区的占比更到了90%。”中沙海村党支部书记沙振华介绍说,恒温库建起后,两个村一共新增了山药种植面积1000多亩,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20多万元。同时,将废旧厂房“变废为宝”后,也实现了村级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两年租金收入60多万元,为贫困户分红约38万元。

记者了解到,驻村帮扶两年间,付海涛、宋红军共为前、中沙海村争取资金495万元,引进投资21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550万元,集体增收36万元。如今两村已完成新修高标准水泥路、柏油路15公里,文化广场3座,并修建了3公里的下水道和6公里的樱花大道及绿化道路,安装路灯430盏。除山药种植和储存外,两村肉牛羊养殖业,皮毛艺术品加工业以及电商新业态也有较大发展。

修路建井,

以基建改善生产生活

到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土沟村的时候,天气阴沉沉的,一场大雨即将到来。两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土沟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切,都已在两年后发生了变化。

土沟村占地约3229亩,全村共有736户2021人。2018年4月20日,中行临沂分行派驻的“第一书记”刘树斌来到了这里。初到村时,刘树斌看到整个村子没有一条硬化道路,积极争取了农村道路三年攻坚资金67万元,用于村内道路改造工程。在刘树斌的带动下,许多村民自发义务加入到了修路队伍中,两条六米宽的主街硬化施工提前15天就完成了。随后,刘树斌又给村内主干道装上了56盏路灯,让处在“黑夜”里的土沟村有了光亮。

解决了“出门难”问题后,刘树斌又马上着手解决“收成难”的问题。顺着修成不久的硬化路,记者来到了田间,只见路两旁的玉米长势喜人,这得益于刘树斌修建的3口灌溉大井。“以前是看天吃饭,现在是旱涝保收。”土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韩希宗告诉记者,建了灌溉大井之后,四周的雨水都汇聚到这里,灌溉用水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基本农作物只能让村民保证温饱,却无法致富。修了路和井以后,刘树斌开始带领村民们种植经济作物,土沟村村民韩飞成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前在外边打工,挣不了几个钱,后来看着村里种地能浇水了,所以想回家种无花果试试。”韩飞成的想法得到了刘树斌的鼓励,并在流转土地、用水用电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韩飞成的无花果园里,记者看到累累果实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景象。据韩飞成透露,现在无花果亩产约2000斤-3000斤,每亩收入上万元。“现在只有不到10亩地,今年秋天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到20亩地。”韩飞成说。

除却“物质”生活,刘树斌对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分外上心。他申请到了项目资金95万元,让土沟村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幼儿园;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建设了篮球场、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投资209万元建设了土沟村党群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开展党组织活动和服务村民的现代化场所。

安居乐业,

“面子”与“里子”并重

新建的文体广场,崭新的秧歌行头,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当记者来到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郑公街道北甲庄村时,该村村民自发组建的秧歌队正在演出。“以前没有场地,秧歌队才五六个人,只能在家门口跳。自从有了大广场,队里已经有50个人了。”70岁的秧歌队发起人袁秀美身体依旧硬朗,提起文体广场,她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胡庭法书记。”

北甲庄村位于峡山水库的东南部,占地面积约2000亩地,总人口551人。2019年4月17日,胡庭法受中行潍坊分行委派作为“第一书记”进驻北甲庄村。

安居才能乐业,但胡庭法刚来时,却发现北甲庄村不仅道路泥泞难走,黑灯瞎火,村民们更是连个活动的场所都没有。胡庭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不断沟通,争取到了上级单位近130万元的资金,很快就完成了近1万平方米的村内主路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建起了1400多平方米的村内休闲广场和文体广场,并安装了路灯和健身器材。“一到晚上,村里的文体广场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邻村的人还大老远跑来呢。”胡庭法说。

行走在北甲庄村崭新的“户户通”道路上,只见两侧一棵棵梨树、柿子树、海棠树硕果累累,挂满了枝头,南瓜花、丝瓜花、小叶紫薇花处处盛开。村民们三五成群,结伴乘凉,一派祥和景象。

有了“面子”,还得有“里子”,不仅村容村貌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搞好。一直以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北甲庄村也出现老年人种不了地,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局面。

“只有让市场发挥作用,变分散的土地为市场的主体,才能让土地资源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胡庭法说。

为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目标,胡庭法四处奔波寻找项目。先后自费赴寿光、安丘、北京等地学习考察生物质碳化厂、烟薯25号和蒲公英种植等项目,尽最大可能转变村民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习惯,推动土地合作社的建立发展和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生根。

目前,胡庭法争取的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已经落户该村,并联系协调了新和盛产业项目,该项目将为帮扶村每年增加2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