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 到底是谁的错?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 到底是谁的错?

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 到底是谁的错?

24日,一则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的消息登上热搜。

3岁70斤,你能想象吗?从2018年至今,这个名为佩琪的3岁女孩,凭借超大的胃口和胖嘟嘟的外形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她播放量最高的吃播视频,浏览次数达到了55.6w。

据媒体报道,在某视频网站上,有账号日常更新着小佩琪的“大吃大喝”。镜头下,汉堡、炸鸡、可乐、泡面、烤肉、烤串等食品轮番上阵,小佩琪则“暴风”吸入。其父母还以“养猪”自诩,“食量惊人”“几秒吃完”“两岁半都50斤”“马上突破100斤”等字眼,也出现在了视频标题中。

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 到底是谁的错?

但事实呢,在视频中,小佩琪在反复央求爸妈“别弄了别弄了别再加了”。但这些,他的父母却熟视无睹。

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发酵后,该账号所在视频平台回应称,已于上周对其视频和账号做出了“封禁处理”。

今日,孩子的父母接受媒体了采访。他们表示,并没有没故意喂胖孩子,孩子是易胖体质。同时,他们也自称没有利用喂胖孩子来牟取暴利,“视频只赚了几百块。”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责任推卸,简直令人“厌恶”。

封禁账号似乎远远不是此事的终点。追根溯源,到底是谁把3岁女童喂到70斤的?需要深思和追问。

“儿童吃播”并不合法

虽然到现在为止,小佩琪家长的主观心态到底是怎么样的,依旧需要查证,但他们在视频平台上所起的挑逗性标题倒是“言为心声”,勾勒出了小佩琪父母的微妙心态:“2岁半50斤”,“3岁已经超过60斤”……这明显是没把问题当问题,直拿自家闺女的胖当话题点甚至卖点。

从吃播视频跟留言区的互动情况看,孩子父母也屡次被不少网友和专业人士提醒:有网友留言提示“别给孩子吃那么多”、“别给她吃重油重盐的东西”,可孩子的家长不当回事,轻描淡写地说她只喜欢吃炸的。

事实上,我国有比较健全的儿保机制,孩子在出生后,需要定期到医院测量头围、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儿保医生面对体重超标儿童,通常也会向家长建议控制孩子的饮食,少吃油脂高的食物。

但就现在看,无论是小佩琪自己的哀求,还是网友的提醒,都没有挡住其父母把孩子打造成“胖小猪”人设的冲动。

这里面,小佩琪父母到底是不是“故意催肥”,还有待调查,但家长“放任”孩子体重严重超标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种结果的发生,就算是“间接故意”,恐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就要对孩子的体重等身体健康指标负责。《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利益至上的根本判断标准。从法律角度上讲,未成年人特别是8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纯受益”的权利,而没有让监护人受益的义务。

在此事件上,如果孩子的父母确有以孩子“吃播”为卖点去吸引流量、获取利益的动机,那显然不合法律精神。

此前“亲妈殴打童模”事件就曾引发社会公愤,这也揭开了童模、花童等行业乱象。可现在看,利用孩子牟利的现象颇有转战线上之势——看到亲子类视频大受欢迎,有些父母就通过孩子表演或吃播引流,再拉着孩子带货、做广告等,孩子因此成了有商业价值的“工具人”。

但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规定,除特殊行业外,都禁止招用未成年人。若真的存在“儿童吃播”问题,只要涉及靠孩子赚钱,从法律上讲都站不住脚。

由此事看,虽然小佩琪父母辩称赚得没有吃得多,拍视频只是出于好玩和记录,可是不是把孩子当商业变现工具,并不是只看动机。

退一万步说,就算不是为了牟利,这样投喂孩子,对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平台的管理也存在明显疏漏

批评家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平台的管理也存在明显疏漏。涉及未成年人为主角的视频理应需要更严格的审核。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牟利,平台方不应该熟视无睹,必要的引导、警告甚至惩戒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上周”处理之前,这一个账号已足足存在了一年多,视频总数量也有50多部。用户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更是存在了许久。舆论发酵后再进行的处理,只是被动的应对。但对于平台而言,主动的预防似乎更为重要。

如今伤害已经铸成,平台必须引以为戒,相关的规范也亟待明确与完善。

“流量为王”真的有必要吗?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说,亲手把孩子喂到70斤的是她的家长,纵容他们的是平台,而给他们动力的恰恰是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萌娃”和“吃播”,当一个视频拥有两大吸睛元素时,“吸金”似乎成了一个必选项。50万点击量的视频背后,看客的支持、流量的加持、变现的诱惑,正是“投喂”孩子的元凶之一。

或许那些点赞的、打赏的用户并没有直接增长孩子的体重,甚至也没有损害孩子健康的主观恶意。但他们却在无形中助涨了家长继续投喂的错误想法,也助推了畸形的价值观。当下,我们对流量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让平台疏忽、家长盲目的根本原因。

追求流量不是原罪。但我们提倡,至少得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流量思维”。毕竟,3岁的年龄,更需要的是家庭呵护、身心健康,而不是走红网络,发家致富。

面对这位70斤的3岁孩子,家长需要帮她减重、平台需要帮她减产、社会各方也继续帮她减压。成年人在追捧萌娃的同时,也请务必呵护好他们的成长。至于那些把孩子当“摇钱树”,甚至以危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流量,如此行径,可休矣。(新京报、纵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