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陪骂林有有,分清戏里戏外是追剧人的基本礼仪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10元陪骂林有有,分清戏里戏外是追剧人的基本礼仪

热播剧《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这部初见惊艳、最后又不免落入俗套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在上映期间赚足了眼球,43集的体量产生了上百个热搜。从“太太圈鄙视链”到“等顾佳离婚”,从“游轮邂逅”到“姐弟恋情”,从“出轨”到“破产”——30+女性生活中的野心、欲求、焦虑、困境、背叛……经过艺术化的改造,激起了大批观众的共鸣。

剧中许幻山和他的出轨对象林有有气坏了不少观众。最近有网友发现,网店上架了陪骂林有有的服务,10元一小时,你点哪里骂哪里,还可以根据追剧进度定制吐槽内容,没有剧透,没骂爽不要钱。还有多种模式可选,如聆听型或进攻型。有的则写着“入戏深的请下单”、“你的不爽我陪你骂”等广告语。

10元陪骂林有有,分清戏里戏外是追剧人的基本礼仪

这一消息被爆出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非常好笑,店家真是个商业鬼才,连看剧都可以成为商机。有追剧的网友表示,这个网店挺懂粉丝需求,10块钱就能拥有快乐。还有人认为,其实怎么骂角色都可以,这也是个情绪发泄的出口,但不要上升演员就好。

类似的“陪骂服务”并不是没有先例,比如电视剧《都挺好》热播的时候,剧中的苏家三父子就轮番被骂上热搜。据媒体报道,某网络平台上就有近30家“怒骂苏家三父子”的网店,浏览量最多的一家已经超过3000次,店铺内还专门设计了橱窗展示图,为苏家三个男人标注欠骂指数。

10元陪骂林有有,分清戏里戏外是追剧人的基本礼仪

一直以来,因反派角色被骂的演员不在少数。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明启,她在演完《还珠格格》的容嬷嬷后,平日出门就常遭人议论,最惨的一次经历是她在上街买菜时被小贩扔鸡蛋,后来还抄起石子要轰她走。

李雪健在98版《水浒传》中饰演宋江,这一角色也给他招了不少骂,播出时还有山东老乡捎来话说“要揍他”。

《甄嬛传》中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不仅因为角色被骂,还有人牵连她刚出生的女儿。《花千骨》中饰演霓漫天的李纯,也被入戏网友大骂“滚出娱乐圈”。

《延禧攻略》播出时,袁春望一角因为太坏且活到了最后一集,而被大批网友攻击,袁春望的扮演者王茂蕾无奈暂时关闭了微博评论。

其实“角色不上升至演员本身”,本就是追剧观众的基本素养。演员塑造出某个角色,无论是讨喜还是讨骂,并不代表演员本身的道德素养高低。一些反派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心头大恨”,也恰恰表明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真正放下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剧情当中。

10元陪骂林有有,分清戏里戏外是追剧人的基本礼仪

视频截图

全民“骂小三”,不只是因为一个“完美家庭”因此破碎,更是表达对婚姻伦理的捍卫,也有可能是自身经历的投射。这种共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单纯的谩骂攻击,却将复杂的婚姻问题简单化了,把批评变成了戾气,让网络成为“批斗场”。

从心理角度来讲,“骂”是一种情绪宣泄,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受了委屈、遭到不公平待遇时的本能反应。网友之所以想骂剧中人物,无非是代入感太深,“假戏真做”,由虚构的剧情激发了真实的情感。文艺作品是现实的映射,本来也有宣泄情感的作用。越是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得不到的满足,人们越是想通过文艺作品获得满足。

“陪骂”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服务。在某个短暂的时间内,或许可以作为情感安慰剂,但在更长的时间里,留下的仍然是空虚。

一部电视剧的热播,最后讨论焦点不应该落在“到底该骂谁”这个问题上。简单的厌恶来得容易,复杂理性的思考因此而显得愈发珍贵。“角色不上升演员”,这是追剧人最起码的社交礼仪。

不然就是网友所说的,“肯定了他人的演技,否定了自己的智商”。

综合至光明日报、新京报评论、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