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企业是经济运行最活跃的因子。它们创造着无穷财富,更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前行。
山东,正在经历着动能转换的涅槃时刻,企业的作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蜕变。凤凰网山东今天推出“鲁企观察”万华化学篇。
不论是褒扬亦或是质疑,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在这轮发展浪潮中,鲁企能够展现更多的精彩,并持续推动山东经济质变。
说起山东的上市公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领头羊万华化学。这一企业已经连续三年净利润破百亿,成为鲁企响当当的“盈利王”。
人们惊奇的是,这一企业是如何接连突破成长的天花板,并最终站上行业之巅的。
此前,曾到过省内多家企业采访,它们均将万华化学作为标杆,并喊出了“学万华”的口号。
学万华,到底学什么?记得当时淄博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就说,学习的是万华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在建成全国第一个聚氨酯工业基地后,连续几十年专注行业并寻求突破。
对于创新,在万华有这样一种观点,自主创新要敢想敢干,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锲而不舍。也正是因为这样,万华的高端产品用到了飞机上、高铁上。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万华精神的核心就在于敢于自主创新、善于自主创新。而企业实现创新的根基在人才,万华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培育,在全球招揽人才,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梯队。万华不仅在创新上能花大价钱,而且还敢于重奖、舍得重奖优秀人才,这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佳话。
做企业,也要讲格局。万华将发展的格局放到全球市场,不断进行技术投入,始终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最终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
还有一家的企业负责人说,学万华,学的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这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以及效率管理等等。的确,万华一直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理念也反哺了万华的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万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实现路径,各个方面或者说细节都充满着智慧,包括企业独特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深层推动着企业的蜕变。
去年,山东多地和省属企业掀起过学习万华的热潮。如果将万华现象放到整个山东发展的大背景下,又该如何看待这一标杆企业所带来的意义。
对山东而言,要实现从大到强,需要一批具有改革精神、担当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人犹如海尔的张瑞敏、潍柴的谭旭光。做企业做的不止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更重要的还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没有担当作为、敢于创新的企业家,没有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山东经济的突破可能就会费力很多。
因此,涵养企业家成长土壤,培育企业家精神,理应成为山东接下来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