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原籍安排工作:淄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市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回原籍安排工作:淄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市

原标题:观澜丨回原籍安排工作:淄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城市

12月2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淄博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重磅出台《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整合后的人才政策共分为5大部分37条。

“37条”当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新的人才政策对高层次人才、人才的配偶以及在外淄博籍人才回淄的编制使用上,都明确了相关规定,“全日制学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淄博籍事业单位职工返淄的,按照‘同级对口’的原则安置,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对毕业五年内,不受接收单位编制限制。”“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属机关事业单位的,按照‘同级就近就优’原则对口安置,可使用专项事业编,不受接收单位编制限制。”

其实,早在11月25日到26日,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带队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行淄博市两场专场人才招聘和宣传推介会时,“回原籍工作”政策就亮出来了。

年轻人是一个城市的活力,吸引集聚年轻人是目前各地的普遍共识。“37条”明确提出了百名博士、千名硕士、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并对专科及以上毕业生的支持进行了扩面和提标,部分政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1.回原籍安排工作:淄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城市

“回原籍安排工作”,此前只有一些县城公布了类似的政策,淄博是山东省内地级市当中第一个出台这样的政策,在国内也应是第一个,因为国内还没见有这方面的新闻报道。

比如,11月8日,菏泽人社公众号发布《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符合条件的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城工作;11月12日,商河县制定出台了《商河县关于商河籍在外人才回调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大力开展商河籍在外人才回调工作。

往前看,10月12日,平阴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平阴县域外在编人才回调管理办法(试行)》,平阴籍在编在岗的或父母、配偶在平阴工作生活的,副科级以下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干部身份的人员,愿意回家乡工作的,都可申请。

再往前看,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栾川县等地均曾出台实施当地籍外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申请回乡工作的相关办法。

但从目前来看,回原籍安排工作,以县为主,淄博市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城市。

2.地级城市吸引人才:找准自己的“闪光点”

地级城市吸引人才,有自己的优势,也有拂之难去的尴尬。近几年,许多地级城市流失人才严重,山东一些地级城市一年流失一万多人。这流失的人当中,主要是有本事的人才,而且主要是年轻人,也即“年轻的精英”。

年轻人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活力和后劲。城市要有前途,就必须吸引年轻的人才。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才选择到哪个城市就业,主要受市场影响而呈现“倒金字塔”形状,人才挣着往上边的大城市走,而不是向下边的小城市走。地级城市是一个地级行政机构所在的,小者是几个县区的中心,中者是七八个县区的中心,大者是10几个县区的中心,在“倒金字塔”就业结构中,地级城市比县城要强一些。

像淄博这样的地级城市,吸引人才淄博有自己的强项——中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以齐鲁石化等企业为代表,淄博形成国内重要的化工产业集群,其化工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在全国属于顶级水平。因为有产业,而且近几年淄博着力打造高端化工产业,这就使国内顶尖化工人才等有了用武之地。

产业是淄博吸引人才的主要招牌,但淄博也有自己的弱点。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比过重,传统产业工艺改造和“腾笼换鸟”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尚处在阵痛期;在省内和济南和青岛等城市相比,无论在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有一些差距;在标志城市“未来感”的高铁建设方面,京沪高铁走济南,规划中的京沪高铁二线走潍坊,济南和潍坊未来是高铁的“十字交汇”之枢纽,而淄博夹在当中,只能依靠济青高铁这种“单线”。

当然,淄博属于较大的市,有大的产业底子,虽然在省内排不上前几名,但仍然有几分“雄风”;胶济线交通也算便利,比省内中西部地级城市,要强很多,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吸引人才方面仍然可以大有所为。

3.地级城市和县城吸引人才:开放已经是“最大的法宝”

“淄博对毕业五年内全日制学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淄博籍事业单位职工返淄的,按照“同级对口”的原则安置,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制,不受接收单位编制限制。”这样的政策,是一个地级城市主动打响的“人才反击战”。

淄博市人才引进政策,在省内和国内的地级市当中,都已经属于“最开放之列”。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人才“争夺战”风起云涌,中等城市和县城,即俗称的三四线城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就山东一些县市的人才政策来看,政策已经很开放,但依然存在一些限制条款,比如年轻大多限制在“30岁以下”“35岁以下”等等,还有的要求“双一流”高校,开放的步伐完全可以更大一些。

在城市化和老龄化两大因素叠加影响下,国内大中小城市吸引人才新招迭出,可以说,吸引人才“没有最开放,只有更开放”。可以预见,前一段是县城争先恐后出台优惠的人才“回原籍”政策,下一步将会有更多地级市出台“回原籍”政策,淄博只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和“年轻人争夺战”,地级城市和县城吸引人才,政策必须越来越开放,“开放”已经是“最大的法宝”,有时也是“唯一的法宝”。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