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全面推广农业大灾保险:农民种地更专心 脱贫致富更有信心
站内

巨野全面推广农业大灾保险:农民种地更专心 脱贫致富更有信心

11月18日上午,蓝蓝的天空下,略带寒意的微风,吹拂在巨野大地,初冬的麦田一望无际,青翠喜人的麦苗在迎风飞舞,一条弯弯曲曲的万福河穿越村庄和农田,养育了世世代代农民。

在万福河河畔,是巨野县万丰镇后李楼村种粮大户李超的农田。这一天他来到绿油油的麦田,扒开麦拢的泥土,仔细查看麦苗长势。54岁的李超沧桑的脸上露出笑容说:“今年的小麦没有断苗,目前长势挺好的。”

“以前种植农作物,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每年都有不同自然灾害,例如风灾、雹灾、火灾等。”2015年,李超通过土地流转承包500多亩农田,联合亲戚合力经营家庭农场,最害怕的是灾害。为了少赔钱,李超还尝试种植辣椒、洋葱等经济作物,但是费时费力,几年下来仍旧是有赚有赔。

2017年转机出现,“种粮大县”巨野县作为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种植大户小麦和玉米自缴7.2元/亩,财政承担其余80%保费,小麦和玉米最高保险金额分别为900元/亩、850元/亩。保险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虫草鼠害等。

参保后,每年遇到不同程度灾害,李超每次都及时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增加了一部分收入。“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家的小麦出现病灾,一片一片小麦出现死穗。今年雨季的时候,玉米也出现倒伏。”李超介绍,今年他家小麦受灾七八十亩、玉米受灾五六十亩,就在3个月之前,小麦理赔款已经到账。

“现在有了大灾保险,我可以专心种植小麦和玉米了。”近几年“专一”的李超通过精耕细作,种植的小麦玉米实现增产增收。

今年营里镇东冯庄村种粮大户冯大勇的小麦也遭受风灾。5月26日的一场大风,让即将收获的小麦刮倒在地,小麦减产了。经过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冯大勇获得理赔款。

据悉,该县2017至2018年大灾保险受益农户165681戸,有效缓解了经营风险,降低了灾害损失,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支撑作用。“巨野县的农业大灾保险,由试点推行到全面推开,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方法。”巨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保堂说,“巨野县种植业的直补面积与投保面积基本一致,可以说已经实现农业政策保险全覆盖。”

经过两年全面推广,巨野县的农业大灾保险用“小钱”办“大事”,已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三农“防火墙”,也取得“零投诉”的佳绩。在李保堂看来,“零投诉”的背后离不开四大“法宝”:

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出台配套文件,组建村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联络员队伍。

宣传发动到位,各乡镇和保险公司力求“让农业政策保险家喻户晓”,走村入户发放明白纸,积极发动农民“现身说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措施有力,积极引进专业性强、服务好的承保公司,引入竞争机制,成立以县农业、财政等部门为主的灾后核损专家组,不定期组织农田定损勘查。

理赔到位,保险公司组织专家第一时间到现场实地勘查灾情,第一时间发放理赔款,给农民吃下“定心丸”。(王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