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沂市罗庄区顾沙沟村孔子学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临沂市罗庄区顾沙沟孔子学堂成立于2016年12月,学堂秉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村民精神脱贫”理念,用心用情坚持办学,赢得村民普遍认可,村风民风家风取得可喜变化。

临沂市罗庄区顾沙沟孔子学堂成立于2016年12月,学堂秉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村民精神脱贫”理念,用心用情坚持办学,赢得村民普遍认可,村风民风家风取得可喜变化。

一、背景动因

几年前,北京英贝教育集团董事长、临沂协和国际学校校长顾文晓出资200多万元回村筑路,他发现个别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同时,村里多位老人得不到子女妥善抚养,也让顾文晓感觉到心情沉重。他意识到,心不平比路不平更可怕,思想教育比扶贫济困更有意义。他决心办一所专门教育村民的学堂,顾沙沟孔子学堂应运而生,大伯留下的两间茅屋老宅成了学堂教室,协和幼儿园的老师成了学堂教员,他成了学堂首任校长。

孔子学堂秉持“精神脱贫,为村民铸入文化、信仰和民族之魂”的办学宗旨,围绕“孝敬、感恩、行善、知礼、诚信”的校风开设课程。学堂的做法很快得到区里关注,区文明办对学堂办学内容进行了把关提升,确定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2018年10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孔子学堂的做法与文明实践各项要求高度契合,学堂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展现出新精神,涌动着新活力。

二、主要做法

四年来,孔子学堂紧紧抓住课程体系、激励体系、人文环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风、兴文化,知行合一,久久为功。

(一)学堂的“课”让老百姓喜欢听、能听懂、能正心。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正本清源就从“孝”字入手,从吃饭、问候等小事善事‘铸魂’,回归乡村文化之根,用圣贤教诲唤醒乡村的传统美德。学堂每周一、周四晚上开课,每次两个小时,以老百姓喜欢的讲故事方式授课,学传统文化、唱红歌、讲党的好政策。四年来,学堂的课程涵盖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公媳关系不和的学员孙如兰,学习过后,主动为老公公洗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用行动孝敬父母,提高了自身修养,改善了家庭关系。

(二)学堂的“事”让老百姓比孝顺、比感恩、比行善。学堂采取“学分制”,围绕课程实践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设计好用管用的激励体系。学员们不比穷富、孬好、胖瘦、黑白、吃穿,只比感恩、比行善,比行为礼仪做得是否到位、比出义工多少、比帮老人洗衣做饭勤快程度……孔子学堂学分每天一公布,对学得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员予以奖励。精神奖励为先,为优秀学员家门口安装匾额、优秀学员门牌,在村里设置宣传栏。物质奖励并行,每年年底分别给予一等奖奖励一台48寸彩电,二等奖奖励全自动洗衣机,三等奖奖励不锈钢锅具等。另外,学堂还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如联系医院为学员免费体检、奖励优秀学员外出旅游等,极大激发了学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学堂的“化”让老百姓住得美、有规矩、育新风。孔子学堂提出“小课堂、大村庄,小学堂、大视野,小村庄、大文化”为内涵的“三小三大”人文环境构建理念。打造孔子文化街。投资20多万元,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硬化街巷、美化墙体、打造墙面文化和温馨提示语,从村民日常行为交往中的礼貌礼仪入手,利用孔子文化街这一隐形课堂,使村民礼仪有规范、言行有标杆。如今,整个村庄处处有美德,步步有文化,成为富有浓郁文化积蕴的美丽乡村。创设大讲坛。四年来,学堂邀请了十多位全国知名国学者、地方名人及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来学堂授课,拓展了村民视野,增长了村民见识,取得了良好效果。延伸学堂教学。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家里,学员按照“礼、学、论、行、传”五步骤进行自主学习。“礼”是指以学员家庭为单位举行家中拜师礼,“学”是指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论”是在家中进行讨论,“行”是每天践行美德做件好事,“传”是对邻居街坊用语言或行动传递正能量。形成了以学员一个点带动家庭一个面、以家庭一个面带动邻里一大片的小课堂带动大村庄的正能量传递格局。同时,将每月9日设为孔子学堂“毕业生文化生活日”,学堂毕业的学生在这一天可以回到学堂继续接受教育,参加学堂的活动,和更多的乡亲分享自己的行善与感恩。

(四)学堂的“行”让老百姓自觉做、做得正、做得好。知行合一、重在践行是孔子学堂规范学员行为的落脚点,学堂坚持“教”“化”相长,强化“行”的意识和行为。学堂成立“感恩行动队”,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积极向善。行动队有专门的队日活动,大家有车的开车,没车的拿工具,打扫孔子文化街,擦宣传栏,提示语牌,大家都抢着干。例如,有个叫李志娟的学员,单位打扫卫生,有的工友不想干,她却带头干,领导问她怎么回事?李志娟回答说,在孔子学堂,老师教我要爱岗、敬业、诚实,我工作的地方,就和我的家一样,要有爱,要多付出,厂子才能发展好!

三、主要成效

顾沙沟孔子学堂适应时代要求,贴近乡村实际,贴合百姓生活,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和精神家园。2019年10月19日,学堂第一届学员圆满毕业,36位村民拿到毕业证书,其中3位优秀学员主动留下来负责学堂的日常管理,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来教”的转变。

一是助力乡风文明。坚持不懈、点点滴滴的教化,使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村民们在吃、穿、说、住、行等各方面都有了规矩,走到哪里都尊重别人,也被别人尊重;通过孝敬课程教育,村民们不仅有了孝敬之心,还学会了怎样孝敬,在外的常回家看看,在家的经常到父母跟前嘘寒问暖,形成了孝风在学堂,孝风在我村,孝风在各家各户的好风气;通过感恩课程教育,村民们的感恩之心由无意识上升到有意识,由过去只感恩父母,到感恩兄弟姐妹爱护、感恩街坊邻居关照,现在也懂得感恩党、感恩政府。

二是助力美丽家园。学堂坚持“教”“化”相长,强化“行”的意识和行为。顾沙沟村委因势利导,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充分发挥学堂文化引领作用,以传统文化的力量解决乡村现实问题。比如,“感恩行动队”带头义务清理多年来积存的垃圾,积极修路,参与各种公共活动。村民不怕脏、不喊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有人出人、有物出物,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使村风村貌由原来“脏乱差”,变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像一个相敬相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三是助力脱贫攻坚。助力精神脱贫,为村民铸入文化、信仰和民族之魂是学堂的办学宗旨。孔子学堂创办四年来,始终秉持思想教化理念,通过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文化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比如,学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论语》智慧融入村民的生活、教育、修养、处世等方面,让学员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说,孔子学堂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实现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助力乡村治理。孔子学堂创办的初衷,就是运用孔子思想教化村民、改良乡村治理矛盾。孔子学堂注重知行合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顾沙沟村委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将孔子学堂融入“家教家风”、“四德建设”等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乡风民俗进一步优化,和谐之气蔚然成风。顾沙沟孔子学堂的实践证明,服务乡村治理,必须要以党支部为主导、老百姓为主体,弘扬优良乡俗民风,把“德治”嵌入农村治理,帮助解决邻里纠纷,倡树文明新风,引领村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王庆龙 王磊)

[责任编辑:赵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