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观齐鲁2018丨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山东,有着广袤的田野乡村,有着高山黄土沉淀下来的厚重。图强向好谋发展,是这片齐鲁热土上弦歌不辍的奋斗方向。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随后,山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统筹推进山东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振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一年来,外界看到了山东乡村振兴的强力推进,更看到了农村产业、品牌的强势突破。站在2019的开端回望过去的这一年,乡村振兴的起势,为山东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改变,更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关键词:产业

沃野千里,海域广阔,这是山东的样貌。

2018年,山东全方面细化农业政策措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产业兴旺,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适宜性路径。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5月22日,全球首个小麦糊粉层产业化项目——全谷物健康食品产业园将正式落户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这一项目将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科技兴粮,加快产业智慧化成为了山东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济宁金乡是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素有“世界蒜都”的美誉。眼下,一种大蒜胶囊,已从金乡县一家企业下线,它把大蒜价值提升了20倍。围绕一颗大蒜,金乡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乡村旅游、大数据等近20个新产业。

如今,行走在齐鲁大地,成片耕地被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种植模式;同时,随着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等高端装备运用,海上粮仓也不断向深远海延伸。

两个案例。

新泰市石莱镇岭地多土层薄,当地农民说“一锄头下去能砸出火星子”。通过引入工商资本,这里2万多亩地流转种植茶叶,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益。

荣成市人和镇朱口村曾是山东一个普通渔村,如今这里正从“向海要饭”转向海产品深加工,裙带菜养殖及精制加工份额名列全省前茅。

2018年,从泰山之巅到黄渤海之滨,从田间劳作到耕海牧渔,从单一的种养业到一二三产融合,齐鲁乡村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村和专业村在齐鲁大地不断涌现,田野与海洋之间因农业的蓬勃发展而串联起来。

关键词:品牌

“振兴山东应该从振兴山东的品牌开始”。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山东省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山东农业品牌的全面振兴,才是加快脱贫攻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山东入围企业最多——80家企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在“孟子故乡”的济宁邹城,一家名为“友和菌业”的公司今年迎来一件喜事。原来,该公司申报的“友和庄园牌金针菇”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名录,规划建设中的蘑菇小镇将打造集生产销售、旅游观光、生态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据了解项目完成后,不仅壮大友和的品牌影响力,还能够解决近5000人就业。

品牌强市的案例并非孤本。

2018年10月,红彤彤的苹果在淄博沂源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第八届山东沂源苹果节在沂源县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这是沂源助推苹果圈粉全国、走向世界的又一盛大活动。

一枚红红的苹果,成为了沂源连接全国市场的最强媒介。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沂源苹果”脱颖而出,荣登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100排行榜第30位,列全国地理标志苹果类产品第三位,走出了山东农产品叫响全国的铿锵步伐。

全面发展。近年来,沂源通过发展樱桃、蜜桃等特色农产品,樱桃小镇燕崖镇、蜜桃小镇西里镇、沂源红小镇中庄镇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品牌不止要响,更要高质量。2018年,齐鲁好粮油纳入省政府“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主题品牌,省财政支持的“国泰民安山东粮油”三年品牌规划正在制订,中华老字号和“三品一标”粮油产品达124个,菏泽牡丹籽油、乐陵马铃薯以及泰安小麦胚芽油等新兴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文旅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口袋鼓起来”,还要让“思想活起来”,让“客人走进来”。

9月,山东省文化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现场会议在临沂召开。随即,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为基础,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具备一定传承基础、生产规模、发展前景和带动就业能力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以菏泽为例。菏泽市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1项、省级93项、市级241项。其中最为出名的柳编(曹县柳编),是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据记载,曹县柳条素有皮薄、柔韧、洁白等特色,编织成的筐子、簸箕等生活用具或手工艺品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依托这项非遗技艺,曹县创新地采用“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

“以柳编技艺为核心,该公司推动产品升级,丰富产品种类,通过设立生产基地,带动辐射周边乡镇上万名农民就业。”曹县林业局局长王振飚介绍,以非遗技艺为依托,曹县林木加工企业与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不断融合,目前从业人员达42万人。

乡村振兴需要塑形,更要铸魂。在山东各地,一批田间小调、乡村曲艺和现代文艺节目被请上乡村大戏台,农家书屋摆放科技、历史等书籍,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精神大餐”。在提升城市内涵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另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就是利用乡村丰富的山水农业资源,说好乡村旅游故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的赶超发展是山东近几年不变的话题与前进的方向。

今秋十月,栖霞市的国路夼村瓜果飘香,花艳林茂。这个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镇等诸多荣誉的秀美村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登山、采摘、赏花、游玩。

十几年来,该村已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生态旅游。从去年开始,他们积极响应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时机,着眼于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引进公司建设了挪威别墅庄园、房车营地等,目前已建成60多栋。还筹资600多万元,对游客接待中心进行了升级装修、拓宽硬化了部分山区道路,把国路夼景区与峆垆寺连通起来,实现两个景区的有机融合。据村党总支书记常建富介绍,去年进村的游客达30000多人,大力助推了乡村经济发展。

山东依托丰富的乡村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由点及面、区域联合、形成了集群发展的规模。在未来,全省将重点培育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推动100个特色产业小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成旅游小镇,打造300个乡村旅游园区,带动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

2018这一年,山东对于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书写下了恢弘的开篇之作。对于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未来发展道路,在规划中也规划了宏伟蓝图。根据规划,到2022年山东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取得重要突破,到2030年山东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到2035年全省乡村“齐鲁风情画”全面展现,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幅生态宜居、改貌焕颜的“齐鲁风情画”呼之欲出,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陈静]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