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上班雪野度假:“济莱”一体化有哪些看点?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一条消息足以触动济莱两地人的心弦:10月8日,济莱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筹备组公布了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

一条消息足以触动济莱两地人的心弦:10月8日,济莱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筹备组公布了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

济莱高铁预计2022年全线通车。项目通车后,莱芜人从家门口上高铁,到济南仅需23分钟。

这一项目加快了济莱两地一体化进程。这种尝试,早在五年前便已付诸努力:在201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济莱协作区”概念被正式提出。同年8月,山东“一圈一带”区域战略正式实施,这一战略把济莱协作区作为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接下来的5年中,济莱协作区破除理念和政策壁垒,建设加速推进,两地在通讯、户籍、交通等领域取得诸多突破,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交通领域: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拓展

2013年两地交通一体化迈出实质性第一步——济南至莱芜的城际公交正式开通。设7个站点,全程票价20元,比此前长途车38元的票价省了近一半儿。2015年5月2日,济莱公交进入“一卡通”时代,公交实现刷卡互认。

2017年12月,省道242线章丘南段改建工程全长9.8公里,自章丘文祖起,终点接莱芜界,一级公路标准,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作为连接济南与莱芜的一条重要干线通道,工程通车彻底打通了济南“南大门”,城市发展空间再次被拓展,“济莱经济协作区”连接更加紧密。

此次,济莱高铁项目将进一步密切济莱两地的联系,助推两地实现紧密融合。

户籍领域:在中心城区落户享受同等待遇

早在2014年,两地间取消电信通话长途费和漫游资费,实现通讯同城化破题。两市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都按市话收费,打电话便宜了不少。

不仅如此,济莱两市已经实现了身份证异地办理,2015年济莱户籍同城绿色通道开通以后,又实现了济莱跨地域“户口迁移一站办结”。 

同时,莱芜居民申请在济南中心城区落户,与济南章丘、济阳等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短短几年时间,济莱两地城市功能对接实现重大突破。

莱芜的市民在本地就可以享受到省立医院等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料,两地多家医院实现新农合异地就医报销。莱芜充分借助省会济南在教育、医疗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同城化让莱芜市民共享公共服务,增进了民生福祉。

产业领域:承接产业转移

作为省内首个跨区域五年规划,《济莱协作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于2016年印发实施,未来济莱协作区将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主引擎。

近年来,莱芜市凭借地理优势,发展壮大了“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农业。今年以来,莱芜市拿出千万资金重点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对全市10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家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从中选择了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家农产品重点企业与济南对接。

如今,济莱两地产业格局将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兴共赢局面。莱芜着眼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精深加工、粉末冶金等配套产业,加强与济南在软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做好产业承接对接,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不断提高济莱产业协作水平。

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经过多年建设,济莱一体化在交通网络构建、通讯领域、产业发展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实现了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同城化”。

而从眼下的趋势来看,济莱一体化还将进一步加深。今年9月19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其中指出,“依托济莱协作区建设基础,支持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发展”。

未来,将推动交通对接,加快规划建设济莱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推动钢铁产能调整和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济钢技术、人才积淀优势,打造国家级钢铁产业转型示范城市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粉末冶金产业高地。推动山体生态修复,加快建设雪野旅游区养生休闲度假小镇,打造名优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医养结合发展示范区。”

济南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在物流、通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济莱两地还将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接融合,充分发挥济南“中国软件名城”的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带动包括济莱在内的省会经济圈软件产业共同发展,让更多济南软件企业为莱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另外,还将加快济南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逐步扩展云计算技术服务领域,为莱芜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目前,关于济莱一体化的话题再度升温,外界也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可以预见的是,融合的趋势不会停止,伴随着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济南上班雪野度假”已经近在咫尺,而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是两地经济的协同再发展。

[责任编辑:盛酉优]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