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淄博陶瓷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淄博信息港

陶瓷是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精华。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的祖国有陶瓷之国的称誉。据考证我国陶器

陶瓷是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精华。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的祖国有陶瓷之国的称誉。据考证我国陶器的烧制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瓷器的出现也有1800余年的历史;由于陶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紧密相关,加之历史悠久,所以成为我们今天考证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和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淄博有我国五大瓷都之称,现在的陶瓷生产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门类齐全,工艺先进,产品精细,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淄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业生产之一。据考证淄博地区的瓷器生产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而且是在陶器生产制作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陶瓷生产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同时有着悠久的历史,构成淄博古代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陶瓷

一、淄博地区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与发展

淄博地处鲁中,面积5938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历史

悠久,文化灿烂。南部为山区,中心是丘陵盆地,北部属山前平原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就为原始人类的居住繁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考古调查,淄博南部的沂源土门山洞曾发现了距今40万年的猿人头骨化石,这是我省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处猿人化石出土地点,从而证明淄博地区早在距今40万年的原始社会早期就有原始人类在活动繁息。至原始社会晚期淄博境内的人类居住不仅面广,而且点多,这从全市境内发现众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得以证实。

陶器的出现,首先是与原始人类的活动居住分不开的,并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淄博地区在原始社会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就有猿人活动居住,经过近三四十万年的发展,大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万年开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对粘土的可塑性和可烧性的认识后产生了陶器。

 

淄博陶瓷

由于我市粘土分布广,原料和燃料取用方便,故陶器产生后即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类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陶器的烧制成功对于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由采集游牧生活到农业定居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淄博地区考古调查所发现的众多的古人类居住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迄今所知淄博地区陶器的烧制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且有着地域性的地方特点和发展序列,是鲁北地区古史古国文化的重要物质文化反映。淄博境内的张店浮山驿、黄家和临淄后李等遗址出土的陶器。属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范畴,距今已有七八千余年。此类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红陶和褐色陶,表面多带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划纹,网纹等原始纹饰,器形常见有缽、鼎、罐、盆等生活器皿。上述陶器陶质较粗,烧制火候较低,陶色不正,器类简单,器型笨拙,手制而成,表现出其制作的原始性。但从陶器产生的一般规律分析,此类陶器不是陶器制作的初始阶段,淄博地区陶器烧制生产的历史还应提前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这有待新的考古发现来进一步证实。

淄博陶瓷

淄博地区原始社会陶器的发展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产生陶器后,经过近百余年的烧制经验积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

的提高,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普遍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阶段,社会也有原始群居进入繁荣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农业的发展和普遍定居生活,使社会对陶器的需求量有了大的提高,这是淄博地区原始社会陶器得以发展的社会原因。制陶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手制转向轮制,轮制技术的出现和利用是原始社会制陶史上的技术突破。并逐步掌握了还原烧制法,烧制出了精美的黑陶,陶器由以烧制红陶为主转向以烧制黑陶为主,并已掌握了磨光技术,烧制的陶器规整美观,到了距今4000余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烧制出薄如壳、黑如漆的“蛋壳陶”陶器,达到了我国陶器史上的高峰,表现出当时制陶业已具有的高超水平。除此以外还烧制出了素面白陶、彩陶和出现了在陶器上刻划文字符号,陶器的器类除以生活器皿为主外,还烧制有礼器和酒器,从而证明当时的制陶作坊内部已经有了专业分工。常见的器型有甗、鼎、鬲、杯、罐、盘、盆、鬶、豆等,陶塑也较常见,多为动物造型,开创陶塑美术制陶的先河。

淄博陶瓷

淄博地区所发现的原始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古史所载东夷爽鸠氏部族的物质文化反映。而遗址所出土的陶器,是淄博地区发现最早的原始陶器,从而开创了淄博地区烧制陶器的历史,进而证明淄博地区制陶不仅从原始社会晚期业已开始,而且工艺先进,制器精美,器类齐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创造了以陶器为主的灿烂悠久的地方原始文化。

二、淄博地区奴隶社会(齐国)陶器的发展和原始瓷器的出现

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帝国阶段的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青铜器和原始青釉瓷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陶器的烧制不及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先进和制器精美,陶器多成为一般贫民的生活器皿和随葬器皿,而奴隶主贵族多以使用青铜器为主。但陶器的使用更加普遍,烧制量更大,技术更加娴熟,工艺更加先进。由于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得制陶生产更加专业化。

淄博陶瓷

进入奴隶社会淄博地区最早的是岳石文化,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

岳石文化是一种地方性文化,是土著东夷原始文化的继续和发展,此时烧制的陶器质粗壁厚,多磨光,三足器以舌形短足为其特征,带盖器亦较常见,多素面,常见的器类有罐、豆、尊、鬲、鼎等。商代淄博地区所发现的陶器多属中晚期,以灰陶为主,多见粗绳纹。据载此

时在淄博地区范围内建立的国家是薄姑国。薄姑国是商代鲁北地区所建立的重要方国,国势曾强盛一时,因参与“三监作乱”反国,被周公东征所灭,属淄博境内东夷部族发展到商代所建立的方国,据考都城当在今桓台荀召一带。此时发现的陶器以鬲、豆、罐为其组合,常见粗绳纹鬲、短粗柄豆、尊、盆等,有些器物与中原地区同类器极相似,说明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流广泛程度。同时也发现一种素面筒形鬲和罐,与上器迥然有别,应是当地土著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淄博陶瓷

西周初年,姜氏太公被封营丘,建立齐国,至秦灭齐的800余年间,淄博地区以临淄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是齐国的中心区域,在其范围内淄博境内(南部沂源除外)所发现的陶器是齐文化的物质文化反映。

齐文化是周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吸收周围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不同于鲁及其他邻近诸国的文化。正因为齐文化形成的多元性,故而决定了齐文化具有务实开放、农商并举的特点,这也是齐国之所以建国后能较快富强

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考古发掘资料,西周以后的制陶技术上承夏商,除以日用陶器为主外,还出现了釉陶和原始瓷器,建筑制陶,工具制陶,工艺制陶作为专业制陶业的兴起,制陶业出现大型、集中、专业化的特点。因为陶器与人们的生活与信仰密切相关,故能反映地方文化特点。就序列而言淄博地区目前发现的陶器有三个系列:即西周春秋时期的粗绳纹灰陶鬲、豆、罐、簋发展到战国时期的鼎、豆、壶为组合的陶器;此类陶器具有中原商周文化的特点,是中原商朝和周族文化在齐地的反映。另商周时期的素面筒形鬲,素面深腹罐和粗柄深盘豆发展到春秋时期的鬲、豆、罐发展到战国时期的罐、豆、盆、盂的器物组合,此系当地土著齐人创造的物质文化。还见具有簋形豆、鬲、罐为组合的器物,它似是土著文化吸收东部莱夷文化在当地创造的另一种物质文化。

齐国的建筑制陶不仅独具特色,而且也很发达,这是城市出现后随之产生的新兴制陶业。常见的建筑构件有瓦当、板瓦、筒瓦、铺地砖、下水管道、建筑用砖等。上述制陶设计美观精巧,科学合理,反映了齐国建筑业的发达和城市建筑的规模状况。

淄博陶瓷

此外临淄齐故城博物馆在发掘齐景公殉马坑下西周墓时,出土了两件青釉瓷豆,这是淄博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说明淄博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巳发明并使用了原始瓷器,这在淄博陶瓷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淄博地区封建社会陶器的发展和釉陶、三彩陶的出现

战国前期(前385年)“田氏代齐”后,齐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期齐国封建社会的制陶情况上已概述,汉代以后齐国虽被秦所灭,秦汉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郡主制国家,淄博以临淄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工商业,纺织业仍很发达,是当时全国的五大都市之一,仅次于京都长安。秦时为齐国郡,汉初复封齐国,从临淄大武西汉齐王墓出土的陶器看,制陶业仍以生产生活器和礼制陶器为主,所制陶器更为精致器美,大方实用,常见有鼎、壶、钫、锤、盆、罐、瓮、勺等器类。

建筑制陶更为发达,使用更加普遍;瓦当为圆形,上画龙虎文字画案。从遗址调查出土遗物看,砖瓦多而普遍,在用途上不仅用于地面殿房建设,也始用古墓建造,开古墓砖建宏伟豪华之先河。东汉时期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模型制陶,日用陶器,明器,陶塑,建筑用陶更加发达,特别是为随葬而专制的模型明器和各类工艺陶塑的大量烧制是当时制陶的一大特点。常见的陶制模型器有各类楼阁、圈灶、风车陶臼等,不仅器型高大,而且造型逼真,制陶复杂,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大量出现的各类人俑、马俑、艺俑,反映劳动生活场面的成组俑,各类动物陶塑均塑造的朴实纯真,栩栩如生,反映了东汉时期陶塑制陶艺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此外东汉时期我国南方以江浙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已烧制出青釉瓷器,陶瓷烧制进入新的以瓷器生产为主的历史时期。

东汉后期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大为减少,经济萧条,生产发展缓慢,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陶业除建筑制陶,工艺美术制陶继续发展外,日用陶器多为瓷器所代替,陶器烧制已趋向衰退;此时从墓葬发掘资料看,釉陶较为常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时期,陶器发展史上也出现了我国制陶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发明创烧出了三彩陶器。三彩属低温釉陶,以黄、绿、蓝三种颜色为主烧制而成,称唐三彩。三彩陶器多以各种美术陶塑工艺品和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属工艺美术制陶范畴,主要见于随葬的明器,它的出现与极盛的唐代厚葬有关。生活器皿常见有瓶、壶、罐、缽、盂、杯、盘、枕等;建筑物有亭台楼阁、假山水榭;牲畜有马、驴、骆驼、猪、羊、狗、鸡、鸭等;人俑有贵妇人、男女侍俑、文武官吏、天王等。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考知,三彩陶器主要烧制生产于西安和洛阳一带。淄博地区仅在淄川罗村出土一件三彩炉,是否为当地烧制还有待研究。

淄博陶瓷

三彩陶器不仅绚丽斑斓,富有浪漫色彩,而且各类动物人物雕塑形象逼真,造型优美,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代表了当时我国制陶艺术的高超水平,是我国制陶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结

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制陶业方面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

唐代以后随着淄博地区瓷器的普遍烧制和大量出现,制陶业部分领域已被瓷所代替,除建筑制陶得以继续发展外,其他制陶业已基本衰落,陶器多制作粗糙,器类单一,并多已退出实用器的范畴,多为明器了。

淄博陶瓷

 

四、淄博地区烧制瓷器的出现与发展

  我国瓷器生产是在陶器长期烧制经验积累过程中逐步烧制成功的。我国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烧制出白陶,白陶是用瓷土原料高岭土烧制而成,故有的学者称为素面瓷器。商周时期烧制出原始青釉瓷器,我国南方地区东汉时期烧制出了真正的瓷器—青瓷。淄博地区淄川口头曾出土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白陶单耳杯等陶器,临淄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青釉瓷豆,已发现并使用了原始瓷器。东汉墓葬和临淄北朝崔氏墓地曾出土青釉瓷白杯、青釉瓷

碗、狮形水柱、鸡首瓷瓶等瓷器。但淄博地区古瓷窑址调查发掘资料证明,淄博南部的淄川博山一带发现有众多的古瓷窑址,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重要的瓷器生产基地之一。经考证淄博地区的瓷器生产始于北朝晚期,是我国北方较早烧制瓷器的地区之一,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淄博地区最初烧制瓷器的地点在今淄川寨里镇的“寨里窑址”。从窑址面积看,当时的瓷器生产已初具规模,范围较大,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颇长,是我国北方早期育种瓷器的重要产地。该窑址生产的青瓷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烧结度较高;早期产品大都釉色斑驳,颇具初创时期的风格;晚期工艺改进,采用二次上釉,使釉层加厚,明亮润泽,胎骨坚硬,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器形以碗、盘、罐、缸为常见。该窑址生产的青釉莲花瓷器,型体高大,造型优美,装饰瑰丽,工艺复杂,颇具匠心,堪称我国早期青瓷器中的艺术珍品,是淄博早期青瓷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北方少有的青瓷精品。寨里窑址烧制瓷器的延续时间较长,至唐代仍继续生产,但规模较前有所扩大,产品较过去更精。

淄博陶瓷

唐代除寨里窑址继续烧制外,磁村窑开始兴起。磁村窑在今淄川磁村,窑址主要分布在村南和村东一带,面积较大,始于唐代而终于元朝。初期烧

制青瓷产品,造型轻巧别致,釉色纯净;中晚期大量烧制黑釉瓷器,器类丰富,数量增多,产品有碗、盘、壶、瓶、罐及各类玩具等,釉色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在我国北方诸窑中颇具特色。磁村窑在唐代晚期大量烧制黑釉瓷器的同时,开始试烧釉滴瓷器(俗称雨点釉),并在窑址发现了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油滴黑瓷标本,证明当时制瓷工艺已较先进。唐末五代时期磁村窑开始生产白釉瓷器,并盛行在白釉上点绿色彩,开创了淄博生产彩瓷的先河。

宋代淄博瓷器生产进入全盛时期,烧制瓷器的地点迅速发展,烧制规模日益扩大。在淄川区以磁村窑为龙头迅速向西扩展,现已发现的窑址有岭子乡的郝家窑址,巩家坞窑址等,烧制的产品同磁村窑相同。在博山区从城区到八陡10余公里的地面上也发现多处窑址。

这一时期淄川博山各窑生产的瓷器大致相同,反映了当时瓷器制作工艺的交流已很普遍,产品以白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次之;在装饰技法上已较多的采用刻花,剔花,划花,茶叶末釉,油滴釉等工艺;在器物类别上除大量烧制碗、盘、盆、罐、灯等日常生活器皿外,还生产较多的玩具,如乌龟、蛤蟆、小鹿、狗等美术玩具瓷器。

淄博陶瓷

据载北宋时期官府在磁村窑设官收税,进而证明当时烧制瓷器的规模和产业的兴隆景况。

金代淄博瓷器生产规模较北宋时期有较大发展,在烧制工艺上普遍采用了匣钵套烧,窑炉结构由柴窑发展成为煤窑,产品类型增多,装饰技法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窑址以磁村和博山大街两处为代表;窑址主要生产白釉产品,黑釉产品次之,釉色晶润,光洁度高,代表了淄博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博山大街窑址生产青釉印花瓷器,以印缠枝花卉,鱼龙纹饰为主,产品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常见碗、盘、罐、瓶等器类,各类玩具美术瓷器也较多见:蛤蟆、乌龟、小鹿、小狗等玩具瓷器小巧玲珑,造型逼真,动人可爱,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领域。装饰技法除继承北宋装饰外,新出现了三彩装饰、绿釉、黄釉、绞胎瓷、粉杆瓷等装饰工艺;油滴瓷烧制更加精美,是淄博地区烧制瓷器的高峰阶段。 

元代淄博地区瓷器烧制不及

金代,生产的瓷器以碗、盆、盘、缸、碟、罐为主,釉色受磁村窑的影响,流行白釉黑花纹饰,题材以各种折枝、缠枝花卉、兰草、莲花、水波、鱼纹为主,运笔洒脱,线条明快,图案清晰。代表性窑址有淄川坡地窑址和博山南万山窑址。

淄博陶瓷

 

五、淄博地区烧制瓷器的衰落及建国后的复兴

元末明初,因山东地区战乱较甚,瓷器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淄博地区瓷器烧制开始衰败,许多窑场停烧于此时,仅个别窑址少量烧制,但产品单一,烧制粗糙,有向粗大发展的趋势。代表性窑址有福山窑址和八陡窑址。明清时期因博山琉璃业的兴起和发展,制瓷业继续衰败。清末民国年间,博山窑工曾到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多生产瓶,缸,罐,枕等瓷器,釉彩以青花和彩绘为主;当时生产的瓷器胎粗器大,釉面发灰,晶润明亮度不高。当时民间仍生产粗瓷大缸,盆,罐等大型器物,鱼盘也有一定的生产量,代表了淄博当时民间制瓷状况,也是淄博地区瓷器生产初步复兴的标志。 

淄博陶瓷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淄博瓷器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日用瓷器和建筑工业用瓷的生产不仅产量猛增,而且新品种,新花色层出不穷,享誉海内外,同时美术制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博山美术陶瓷厂试烧成功的仿宋油滴黑釉瓷、驰名中外;茶叶末釉艺术品也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浓厚的地方风格。

淄博陶瓷

淄博陶瓷

淄博地区的瓷器生产历史悠久,工艺先进,代表了古代山东地区制瓷工艺的水平,它时代蝉联,窑址集中,矿源丰富,水源充足,在我国北方诸窑系中是不多见的。今天淄博瓷器是古代历史上制瓷工艺的继续和发展,是淄博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古代之传统,掘历史之精华,创文明之先河;愿淄博陶瓷艺术这枝奇葩永远盛开,永结硕果。

相关专题: 五一创意游淄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淄博 陶瓷 发展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