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80后:念着“童年玩伴”做着“听话孩子”


来源:东方网

看到身上那点“守旧”细胞,有时自己也会莞尔……  “新奇”绝非80后的全部,看到身上的那些“守旧”细胞,他们自己也会莞尔。“剩女”焦虑也是出于对调查还呈现了一组城市群像:对于上海的80后女性而言,30岁似乎是一个结婚生育的转折点。

image

怀旧只因世界变太快

原标题:怀旧只因世界变太快 80后:念着"童年玩伴"做着"听话孩子"

东方网5月1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他们如此复杂:希望洒脱,可一做了上班族,在格子间里一坐就是好多年,都懒得挪个窝;崇尚“真爱”,早早接受了网络小说和“自由爱情”,却又依赖“相亲”择偶。看到身上那点“守旧”细胞,有时自己也会莞尔……

“新奇”绝非80后的全部,看到身上的那些“守旧”细胞,他们自己也会莞尔。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课题组的部分调查数据支持了关于80后有“守旧”一面的描述。细说来,80后的墨守成规中,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

与其不断“尝鲜”不如“怀念”

“为什么80后那么怀旧,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我们经历过的10年,可能是其他国家人经历的20年、30年甚至更多。”

80后年轻人朱宇翔原本是个图书管理员,一不小心,成了“玩具收藏家”,收藏童年时代的玩具,比如小兵人、黑猫警长……前几年,他突然心血来潮,办了场展览,将自己收藏的宝物悉数呈现。80后蜂拥而入,见到童年“玩伴”,惊叫连连。收藏玩具意蕴无穷。对朱宇翔来说,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将他们拼凑起来,构成了一张“80后童年”的长轴画卷。

另一位上海的80后年轻人开了一家餐厅,名叫“做了不起的80后”。店堂里摆着弹珠、跳跳糖,大大口香糖。用铁皮饭盒装饭菜,点菜单是一张考卷,菜单上有罗松汤、菜饭和童年时代的奢侈品——炸猪排。在一瞬间,全世界都翻新了。昔日生活的弄堂不再,小时候的香烟牌子没处可买。他想找到上世纪80年代生产玩具的厂商,但他们多半都已经倒闭,许多玩具也因此成了绝版。《黑猫警长》《葫芦娃》还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回忆也成了经典。

80后方妍从2002年起到中学教书。她的第一届学生还是80后,两年后,班上的学生换成了90后。她回忆说,80后的学生、家长尊重老师。但90后的学生张扬个性,“老师”头上的光环被慢慢削弱。方妍还想起读高中时看过韩寒写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写到对老师的抱怨:“宿舍毛巾没挂,扣了分,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80后的家长老师一喊就去学校了。换作90后的家长——不可能!”

90后的中学时代和80后不一样。他们中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络,电视已经成了“古董”——初中生就用微博,大多数高中生都有手机,并且能随时联通WIFI。80后的童年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但他们的世界无比丰富,富有奇才的玩具设计师,奇想迭出的动画片,简直是“最美好的童年。”

80后喜欢怀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绝对“有旧可怀”。“我后来思考过,为什么80后那么怀旧。”朱宇翔经常对别人提及他的这番思考,“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我们经历过的10年,可能是其他国家人经历的20年、30年甚至更多。”

朱宇翔如失途之鸟,将幼年时代的记忆一一衔回。温味童年,朱宇翔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此前的70后,物质相对贫乏,而之后的90后,又成了另一种贫乏——就拿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只IPAD,就是小朋友世界的全部。”

奔波久了总要回归的

“如果说真要对80后的后一茬人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说,要跟着你的心走,当然了也要能吃得饱饭。这是两条。”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80后的话,我会说,我们是‘乐观的屌丝’。因为我们的父母就是屌丝,所以80后的屌丝比例也比较高,后面的90后、00后太猛了。”说这话的胡湛出生于1980年,属于80后的“第一茬人”,也是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课题组的成员,“但80后仍在努力地活着。”

在一次访谈中,胡湛被一位博士生问道:“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他这样回答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在我们这群人就业中,有一条非常庸俗的倒推原则,看到已经发展得不错的人,他们是怎么发展的,我就用他来反推,他具有什么样的条件,他怎么赚什么样级别的钱,我倒推出来我还缺什么。”

现在,80后中“第一茬人”已经34岁。胡湛的很多朋友开始频繁跳槽、转专业。毕业时过于看重经济收入,不敢去考虑自己的兴趣,如今有了经济底子,才敢慢慢地让梦想苏醒,但年岁已不饶人,家庭、孩子都是事,已失去了最好的追梦年龄。传统保守,或许是这代人在特定年龄段都会不自觉去遵循的一种思考方式和活法。

“如果说真要对80后的后一茬人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说,要跟着你的心走,当然了也要能吃得饱饭。这是两条。”胡湛说。

跟着心走,但逃不开现实的捆绑。从生理到心理,80后一代都被家庭驯养。世界大了,人不免心猿意马。但奔波久了,总要回归。

今年,1987年出生的夏语冰在法国完成了硕士学业,对西方文化有了不少认识,“西方人的人生观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开放。但他们很自由。所谓自由,就是不会被框束,各人选择各人的生活,他们愿意顺从自己的天性发展。”

有一年,夏语冰回国探亲。在西方积累的“自由观”被全部改变。一日,三口之家到一家面馆吃饭,夏语冰点了碗鳝鱼面,老夫妻一看价格24元,大惊失色,“怎么买这么贵的东西!”夏语冰的父母是知青,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回法国后,面临毕业季,夏语冰不再“做梦”,而开始着急找工作。闯荡世界的梦想,“寻找自我”的诉求,不知不觉统统放下了……

结婚还是得回归条条框框

“着急,还不是因为30岁嘛。外界总灌输我们:30岁就危险了。但我们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给限制住……”

王笑笑,80后职校教师。嘴上常年高挂“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王笑笑也常自喻“不婚族”,到了适婚年龄,仍旧光棍一枚。

传说80后盛产“不婚族”,到底有多少“不婚族”?在调查中,当被问到“你这辈子是不是不会结婚了?”只有8%的受访者说,我这一生可能就不会结婚了。”复旦大学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课题组陈斌斌博士介绍。

男女之间看来并不平等。当下的80后中,剩男剩女都有,但唯独“剩女“屡屡被当做调侃对象。

“剩女”焦虑也是出于对调查还呈现了一组城市群像:对于上海的80后女性而言,30岁似乎是一个结婚生育的转折点。一旦迈入30岁这个“门槛”,女性的婚育比例呈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跳跃。

复旦长三角变迁调查课题组的沈可博士介绍:迈过30岁的门槛之后,高学历女性会尽快投入到生育潮流中,以弥补之前因为学业推迟的生育计划。

“着急,还不是因为30岁嘛。外界总灌输我们:30岁就危险了。”王笑笑说,“我们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给限制住,比如年龄。”

调查数据也同样显示:说80后“开放”其实并不如此。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仍然对80后产生了一些影响,例如门当户对。

“对婚恋对象他们双方父母的户口情况,我们做一个匹配。双方的父亲的户口都是农业户口的占到40%,非农业户口占到30%,还有30%左右是双方户口不一致的。”

同样“匹配”的还有教育水平:“从数据看,50%的婚恋双方教育水平是相同的,比如说都是大学的。另外还有差一个水平的也有,男生是大学本科,女生是研究生的,这样差一个水平的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大概是40%。总的来说教育水平是相近的,占到92%左右。”

由此可见,80后选择配偶,多少带有隐性的条条框框。这大概不难解释,在王笑笑的世界里,忽然冒出个陈旧的词“相亲”。王笑笑的同学聚会,主打话题只有一个——“我的相亲对象是极品。”“极品”的段子也一个接一个:

见面吃饭,对方低头玩手机。王笑笑不可忍受沉闷,一拍桌子:“结账了,你爱吃不吃。”对方神情呆滞……

另一个段子让众好友笑喷:一男初次见面,穿衬衫,斯文而优雅。两人同去上海书展。该男领王笑笑到展览中心门口,神色严肃:“同学,你知道一个人类的秘密吗?”“啥秘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父母对我的另一半只有一个条件:老实。”王笑笑这样分析在自己的“纠结心态”:“到我们恋爱时,发现老实人很多。但无论男女都只是‘半成品’。大多数男孩想法都很保守,觉得经常在外面玩的都不是好姑娘,但缺乏社交能力的他们又看不上,传统家庭出来的女性,对公共场所有恐惧,他们也不能体谅。而我们女孩,碰到那种说话像朵花一样的男生总觉得不够沉稳,太沉稳的又觉得没有情趣,也是各种放不开,看不穿,墨守着心中对婚姻最传统的条条框框,潇洒不起来。你说,长此以往下去,我们被‘剩’不也是活该吗?”王笑笑自嘲道。

相关专题: 童年回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孩子 玩伴 80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