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9月这个沉甸甸的季节,为编纂《山东抗战英烈》,到丰台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祭拜了赵登禹将军墓,先后两次来到著名抗战爱国将领赵登禹烈士女儿赵学芬家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再也熟悉不过的《大刀进行曲》,当年赵登禹率领29军大刀部队迎来喜峰口胜利,成为日军战史上的一大耻辱。
赵登禹
赵登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赵登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任南苑前线总指挥,率先头部队急行军进驻南苑。在激战中,年仅39岁的一代英豪怀着精忠报国之志壮烈殉国。     身高1米9,不折不扣的山东大汉。     赵登禹长女赵学芬回忆说:“13岁时,父亲拜当地著名武师朱凤军为师习武,善使大刀,十几人不敢近身。”     因为身高体壮,参军时赵登禹经常“军容不整”。冯玉祥检阅部队时,发现行进的队伍中,有一名大个子士兵的步伐与整个队伍的行进步伐很不协调。只见他军服勉强穿进去,衣服扣子却系不上,特别是脚上的鞋子,穿不进去只能趿拉着走路。当时冯玉祥专门指令,给赵登禹重新订做。     有一次,冯玉祥给赵登禹出了个难题:“我在自己读书写字的时间里,不想任何人来打扰,怎么办?”     赵登禹给冯玉祥出了个主意,冯玉祥一听心花怒放,“好!”随后写了一块“冯玉祥死了”的牌子。从那以后,每次在冯玉祥读书写字时,赵登禹就会把这牌子挂在大门上,只要是这期间拜访的人,都被他毫不客气地挡下。     部队在德山练习野战时,忽然赶出一只猛虎,足有八尺多长。赵登禹和士兵还有山民联合围击,老虎窜到江里。赵登禹跳下去,挥拳猛击,打得猛虎无力反扑。在老虎懵晕之际,赵登禹用尽力气将它拖上岸来,骑在虎背上,边击边说:“看我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活老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赵登禹骑活虎,也成为那个时代唯一一张流传至今的骑活虎照片。从此,“打虎将军赵登禹”的事迹便不胫而走。[详细]

    驻扎在凤翔、岐山一带的土匪郭坚,趁陕西局面混乱之际,打着“靖国军”的旗号,到处杀人放火,抢夺民财,成为一方大害。     冯玉祥在西安讲武堂内设下“鸿门宴”,准备一举将郭坚擒获。冯玉祥布置部队,届时大家躲在屏风后面,以摔杯为号。不曾想,在宴席进行时,埋伏于屏风后的士兵因探头挤看冯玉祥与郭坚对饮,竟将屏风推倒。     不料郭坚及其卫兵二十多人见状拔枪,企图先发制人。刚要拔枪,赵登禹挺身上前,三拳两脚,把郭坚揪住了,接着伏兵一拥而上,将郭坚的卫兵全部缴械。事后,郭坚被公开处决。     就在任109旅旅长期间,赵登禹迎来了让他名垂青史的喜峰口战役。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9日,赵登禹率部驰援喜峰口,与日军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经过三天激战,喜峰口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重,赵登禹的左腿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     当时没有子弹没有炮,二十九军专门找到铁匠用最好的镔铁打成大刀,1米多长,八九斤重。赵登禹一行身背大刀和手榴弹,分两路夜袭日军炮兵阵地和宿营地,于深夜三四点杀入敌营, 砍杀日军千百余人。     赵登禹将军指挥的喜峰口大刀夜袭战,在日本历史记载中是“战役里的一场耻辱”。当时大刀砍下去,日本人的死状是非常惨重的。后来提到西北军的大刀队,日本人闻风丧胆。     赵学芬一直保存着一张翻拍的赵登禹在喜峰口战役后的照片:全身戎装,左腿打着白色绷带,身左文字载明:“左腿受伤后,自告奋勇,由左翼潘家口夜袭敌营之赵旅长登禹”,身右是赵登禹的话:“肢体受伤,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才算大纪念”。[详细]

赵登禹
赵登禹
    对于横行跋扈的日寇,赵登禹一贯坚持针锋相对与之斗争。1936年夏天,几名日本特工绑架了第29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赵登禹与另两位师长冯治安和刘汝明商量后认为,鬼子竟敢抓我军高级将领,实在太嚣张,一定不能向其示弱。     于是,他们将一亲日分子叫来,赵登禹让其向日方传话:“限日本人两小时以内好好把人送回。超过时限,我们就先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统统杀光!”说完,当着亲日分子的面,赵登禹操起电话向部队下令,要求两小时之内完成作战准备,待命行动。日本人被赵登禹的凛然之气所震慑,果然在两小时内就将宣介溪送了回来。     1937年7月7日,日寇借口寻找一名失踪的士兵,向卢沟桥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自卫,卢沟桥抗战爆发。     7月26日,赵登禹奉29军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和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无奈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疯狂轰炸扫射下,所部伤亡惨重。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行至半途,赵登禹从汽车里下来,一手拿手枪,一手执大刀,亲自指挥部队撤退。由于叛徒告密, 途经大红门时,两边城楼上已经埋伏好的日军突然用机枪猛烈扫射。
    赵登禹师长左臂受伤,他一边组织士兵迎敌,一边用手枪向敌人还击。张可宗和几名战士上前想把师长拉到掩体处,但被拒绝了。     很快,赵登禹腿部又中弹,他坐在路边,继续指挥战斗。张可宗的腹部也中了流弹,蹲在师长旁边用步枪向高处的日本兵射击。     不久,赵登禹身上多处中弹,成了一个血人,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张可宗和几名特务团战士马上把他扶住。此时的赵登禹已经气若游丝,抓住传令兵和张可宗他们的衣服说: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以愁伤。     赵登禹牺牲后的第三天,即1937年7月3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发荣哀状及褒恤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现在的墓在卢沟桥,我父亲说过,如果我们打不死日本,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赵学芬说,为了继承父亲生前遗愿,将他的墓安置于卢沟桥西道口,现在赵登禹依然长眠于卢沟桥畔。     现在,在北京,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在通州区还有一条“赵登禹大街”,在丰台区还有一所“赵登禹学校”,都是对民族英雄赵登禹将军的永志纪念。[详细]

赵登禹